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7

[律诗] 七律·七十抒怀

[复制链接]

4561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紫荆风致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8516
贡献
22526
金钱
36038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9-26 15: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行合一 于 2019-12-18 10:52 编辑

七律·七十抒怀(新韵)

登上青葱又一峰,天高云淡自从容。
来途回看匆匆过,格律犹期渐渐工。
喜赏知音恋流水,停观霜叶尽披红。
轻斟细品杜康酒,好与诗朋结伴行。


谈诗笔记

一、写诗何所用,谁解其中意。
有人说:写这诗,有用吗?我说:那得看怎么看。我给他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原来村里有一个老太太不识字、没文化,演戏演电影的来了不看,说书的送到家门口不听,只是一门心思过日子。他有句有名的口头禅:看这个当吃当喝啊!他老伴当过兵,在部队经扫盲学得一些字,会写简单的家信。他过日子也很勤恳,但他有个嗜好就是爱天天听天气预报,并义务宣传,逢人便讲,有时准,有时不准,人们送他外号“早知道”。老太太就连风带刺地笑他,天天听这个,是当吃啊当喝啊?老头子根本不听她的唠叨,还是天天抱着个匣子听。有一天老太太要去走娘家,老伴说有雷阵雨,得拿个伞。老太哪里肯听。不料回来时,突然天空来了块云彩,就哗哗下起了急雨,把她淋了个落汤鸡。进门不好意思地说,快别提这一锅了,这雨也不哪里来,算你蒙对了,瞎猫逮住了个死老鼠。老头子在旁边偷着乐去了。也是,那个年代,过苦日子过得也真没办法,可怜那些受尽苦头的庄稼人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吃饭就是第一位的问题,吃上饭不饿肚子才是硬道理,其他免谈,也可理解。再一个故事是,我有一位诗友,他的本事大,他能给电视剧写歌词,能挣钱,但他又痴迷上网写诗,他老婆不同意他上网,为此没少生气。他就化个名偷着上网,晚上一直呆到空无一人才罢休,有诗友送他外号
“夜猫子”。这是何为呢?如跟这位老太太说的当吃当喝呀,既不当吃也不当喝,什么也当不了。但若说人的需要,既不但需要物质的也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尤其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对精神文化方面的东西提出了更高更多的的要求。我看只要写的诗是健康的、是有读者的作品,都应当是有用的。再一个,写点东西也是个人爱好,有一些乐趣,也算一种休闲消遣的方式罢了。
二、七律是宝律,人人能欣赏。
我想说说关于欣赏七律的话题。说七律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诗歌艺术形式中的黄金律,我看都不为过。正因宝贵,它的根其实深深扎在普通百姓中,和百姓心心相连,息息相通。这即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通俗的既朗朗上口好朗诵,又浅显好理解。记得唐朝大诗人诗魔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听懂的,就要,听不大懂的,就改,改后也听不懂的,就不取了。所以不识字,能听懂,也可欣赏。更别说一个上过学的人,还不能阅读欣赏七律吗?一个人欣赏诗词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得来的,是不断尝试、阅读吟诵中锻炼积累出来的。能欣赏七律,是一个人的文学欣赏能力,是一种本事,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文学素养。虽然欣赏能力有高低,但凡能听懂、能阅读诗词的人,不管你会不会写诗词,都能欣赏,都有发言权。这就如观赏戏剧,不管你会不会唱戏,只要爱看爱听,长了就可能成为戏迷票友,就能懂戏,就都能欣赏评论,就有发言权,这也不是难事。如说我没兴趣,有句名言“兴趣在于知”。诗词本身是有艺术性和趣味的。君不见在纯粹专业诗词的论坛上,有成千上万的诗人在夜以继日的写诗评论,有多少诗友和诗词爱好者蹲在诗网里如痴如醉,有的当版主当得津津有味,其实一分钱的报酬也没有。你能说这不是诗的趣味所在,诗的魅力所吸引吗?你只要先看看,先听听,先尝试一下,待读多了,慢慢就觉得有意思了,也就参与进来了,也就能说道说道了。评论有几种。一、凭读后直接感觉评论,比较感性,比较简单,或说好或说哪一句好,或说不好,或认为凑合;二、通过较仔细阅读,再用一个或几个词语作出概括的评论;三、有一定评论基础,懂得七律关于格律的基本知识,经过深入研读,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评论。但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至高目标。最终评价文学既要看读者群众的感受,又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只有结合起来看,全面地综合辩证分析,才能得出较为能说服人的结论。总之,要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写出来的诗关键是要有读者,读者决定诗的生命力。评论作品也不要单从技巧上着眼也应
“知人论世”,就是说,你读一个人的文学作品,一定要了解这个人的一生,包括他的人生经历、为人处世、品质道德。应动脑子,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三、七律要求多,严格而缜密。
说七律人人可欣赏,并不是说七律很简单。事物都有两方面,他还有精妙高深的一面,它的结构很缜密,要求很严格,字字有要求,句句有规矩,处处有玄机。它既扎根于群众脚下沃土,又耸立于九天云霄高层处。为了更好地欣赏七律,我在这里介绍一点七律基本知识。七言律诗也叫旧体诗或近体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格律诗。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八句中除特殊句式不能有重字。

一是句、字数一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看这用词,一首七律就像一个人,有头有尾,有腹(颔颈联),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二是押韵须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这是指平水韵,现在新制定了中华新韵,较为简便,也适应了现代汉语普通话。

三是平仄有讲究。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四是对仗有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再讲几个需注意的问题:一是对仗中词性问题,在古代,人们是把形容词和动词相同对待的。现代人写近体诗还是沿袭旧制,也要动形不分。二是读旧体格律诗或写诗用平水韵时,须知道哪是入声字。三是句式有变体(变格),变格还有“救”。还有“拗救“。四是要认识'锦鲤翻身格"。对于仄起仄收式,诗人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派生出一个变格(变体),即把第五字、第六字的平仄互换,形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格式。这也是常用格式。也便认为是正格。五是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数词作动词用等等。六是对仗忌合掌。其中有字面合掌、结构合掌、意境合掌。对于认定合掌,有分歧,宜慎重、宜宽容。

七律是古代诗人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创造出来一个伟大成果。是在中古时期唐朝成熟定型的。这真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试验验证的诗歌表现规律,十分完美,既跌宕起伏有致,又音韵和谐。形式既完善精致,又容量丰富宏大。诗人若能熟练驾驭后,可纵横驰骋,便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其中的颔联和颈联,这两联的对仗,更可大有作为,更可以出彩。

对仗可增加诗句的美感,可使形象突出鲜明,可扩充容量,可增加表现力感染力。律诗中的对仗比对联要求更严格,写起来难度更大。在古律诗中,有许多既是好对仗,又是好对联,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对:如杜甫的七律《登高》中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陆游的七律·游山西村,联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李商隐的七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再如李商隐的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杜甫的七律·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的五律·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等。

四、诗友重唱和,其间有意味。

关于和诗问题,是诗友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分为步韵(次韵)、依韵、用韵,还有和意的。和诗的好处:一是可以结交师友,增加诗谊,二是交流思想,相互切磋,三是可以致意、慰藉、答谢、鼓励,四是可以和名人对话,增进联系加强学习补益。五是练笔。有些人认为,和诗多恭维,是形式,好诗少,其实未必。自古以来,诗人之间赠和就是常事,有许多轶事佳话,流传于世。像李杜,毛泽东同志和郭沫若同志,都既表现出很深厚的友谊,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写和诗不过是借韵抒怀,借题发挥,借别人之美瓶,装自己酿制之酒。写诗的宗旨是诗言志,抒真情,这里也离不开这个宗旨。这里面饱含了自己的经历、体验、理想和情怀。这需要仔细观察、分析才可看得清楚。

就网上和诗现状是,征和诗居多,也就是群和,这样难度增大,要求不能重复,因此,可以别出心裁,有独具特点的容易胜出。关于杜甫的秋兴八首和者如云,我也就想附庸一下,我想把我十年文革中在农村的生活借此写出来。有人劝我不要写,说不好写。我犹豫再三,还是硬着头皮写下来,结果如释重负,自己还觉得可以,总算记录下一段重要的经历,也尝试了和杜诗的滋味,也得到了网上诗友的肯定和好评。如果你了解了我和杜诗的生活背景,在两相比较中阅读,更可能读出一番意味,也许会觉得有些趣味和价值的。
叶嘉莹女士是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著名大家,她写的诗也很好。我也和过她的诗曲,也很有意思。甲午春日已至,西府海棠盛开,恭王府将于2014年4月18日迎来第四届“海棠雅集”诗会。

    恭王府海棠雅集由来已久,自清代恭亲王奕訢时期便是定制,至辅仁大学时期还成立了海棠诗社,之后逐渐消歇。2011年,在马凯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热情支持下,在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的直接倡议下,恭王府“海棠雅集”得以重启,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受到诗词界、艺术界的广泛好评。在新时期雅集活动中,恭王府留下了周汝昌、叶嘉莹、李文朝、刘征、郑伯农、周笃文等众多知名学者、诗人、艺术家的身影及诗篇。


2014年甲午雅集将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叶嘉莹先生、李文朝先生赋诗领唱。我也参与了两届吟和,并收到四部恭王府编纂的海棠雅集,很有纪念收藏意义。线装,宣纸,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其中选编我的三首诗词。还有张有福先生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经常在中华诗词论坛网征和,并认真选取转送,或编辑成书,或编辑专刊,给诗友办了不少好事。我和过他不少题目,也颇得他的赞许采纳。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春韵满神州》这本综合诗集。这是十二年春节贺春诗的集合,这是一个空前的和诗特大活动的结晶。从2005年乙酉到2016年丙申,地支满一轮。历经十二年,得到全国及海外1240余位诗人响应,共得贺春诗4200多首。其中2011年、2012年达到高潮,每日间和诗近千首,其后几年亦势不见弱,每年都有和诗五百首上下。由于和诗很多,编者本着多留作者、作品好中选优的原则,全书最后入选1240余位作者,2600余首和诗。我赶上参与和诗六年,其中编录我的三首七律。还有很多,不一一细述。创作文学作品需要激情,尤其是诗词是需要付出感情的,需要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正直的、细腻的、形象的动人感情。像对写李保国的大爱赞颂,像对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崇敬,像对学校老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像对弟兄父母亲人那种骨肉亲情生离死别的感情,像对朋友或其家人病逝的哀悼,都倾注了深切的感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五、我的诗词观,上下而求索。
我主要用新韵写诗,我也掌握了平水韵,主要是和别人的平水韵诗或其他特殊需要用平水韵的。用新韵是大势所趋,尽管现在新韵还属弱势。新韵的好处也是明显的,一是与现代语言普通话语音相适应,易于规范朗读,音韵更加和谐;二是简便好学,特别是新手初学。中华诗词学会规定“倡今知古,双轨并行”,提倡新韵,旧韵自便,是符合实际的,不必用很大精力花费于争论上。新韵旧韵不妨碍创作,好诗不在是用新韵或旧韵。两韵都会才轻松自如,左右逢源。新韵不是另起炉灶,不是不讲格律,是近体诗的局部改进,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基本的东西没变。即马凯先生提出的“求正容变”。这是对近体诗的保护和传承。当然,今人用新韵写诗,还要紧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用新语言、新感情、新思想入诗,才能反映新时代生活,才能与人民群众感情息息相通,才能在内容上区别于旧诗,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共鸣。也才能做到像白居易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格律严谨工稳,才能音韵和谐,让律诗保持它神妙的独特艺术特色和古典美并焕发青春。新韵的推行是一场改革,是一种新生事物,尽管还有不少阻力和实际困难,尽管新韵诗词还是雨后刚刚出土的新苗,还很稚嫩,但它是新生力量,是代表时代趋势的,他必定要茁壮成长,要壮大。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实践,努力创作,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逐步提高。争取为新时代诗词贡献一份微薄力量。另外,写东西在思想上也是一种磨练,要分辨是非曲直,歌颂什么,鞭挞什么,都应有一原则。应尽力多写些正能量作品。


我的诗词水平不高,各种缺点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575

主题

827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71
贡献
8311
金钱
10092
发表于 2019-9-26 20: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佳作,文词流畅,感佩才情,点赞学习,笔丰快乐!问好!

点评

谢首赏雅评点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27 09:58
我来了

2055

主题

5万

帖子

16万

积分

副首版

徽风皖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4
贡献
50401
金钱
59059
发表于 2019-9-27 08: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精彩佳作!点赞学习!问候老师!

点评

谢雅赏点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27 16:19

4561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紫荆风致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8516
贡献
22526
金钱
36038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烟弄月 发表于 2019-9-26 20:15
赏读佳作,文词流畅,感佩才情,点赞学习,笔丰快乐!问好!

谢首赏雅评点赞

8113

主题

5万

帖子

2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徽风皖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0761
贡献
52564
金钱
7497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27 11: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映衬得法,情谊深长!欣赏问好!

点评

谢雅赏佳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28 10:47

4561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紫荆风致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8516
贡献
22526
金钱
36038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6: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退士 发表于 2019-9-27 08:25
拜读老师精彩佳作!点赞学习!问候老师!

谢雅赏点赞

560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版主

徽风皖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28
贡献
20851
金钱
2388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9-28 07: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笔自如,笔墨饱满,烘情有法,切题得味,赏读问好!

4561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紫荆风致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8516
贡献
22526
金钱
36038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1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舟夜雨 发表于 2019-9-27 11:09
映衬得法,情谊深长!欣赏问好!

谢雅赏佳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6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