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9|回复: 22

叶嘉莹:诗要有感情,无感情的歌颂诗都是垃圾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9-18 11:45: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的意象绝不是简单的语言重复

问: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美还有一个就是它的意象,给人感觉非常美妙善于联想。可是西方学者有人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意象是不断重复的。比如伊人,比如独倚栏杆这些等等,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叶嘉莹:不错,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民族,传统里面一个语言如果被后来的人使用了很久,按照西方的文学理论来说,这个词语就成为带来很多文化遗产的一个特殊的,我们管它叫一个特别的语码,一个语言的符码。



语言的符码虽然重复,但是内容并不重复,不是说倚栏就都是倚栏了,每个人都可以用倚栏,每个诗的倚栏都有不同的作用。



举例来说,“蛾眉”最早出现在《诗经》,说一个美丽的女子是卫国的庄姜夫人,螓首蛾眉,这个女子长的是“螓首蛾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个“蛾眉”是什么意思?在《诗经》的古代原始的时候,那时候形容词没有很丰富,它形容一个美女,美女怎么美呢?很朴素的民间就说,蝉,知了,秋天大声叫的知了,她的头是螓的头,知了的头是黑的比较方正,所以中国女人有的时候结婚要摘一摘脸,把鬓角弄得非常方方正正。

他说美丽的女子,这个发鬓是很方正的,像黑色的知了的头是螓首,美丽的女子她的眉毛是蛾眉,像扑灯的蛾子,眉毛有两条触须。女子的眉毛这样长长的弯弯的就像蛾的眉,手如柔荑,手就像柔软的植物像茭白笋之类。齿如瓠犀,牙齿白白的就如同胡瓜的瓜子一样。



所以最早的蛾眉的来源本来只是形容一个女子的美丽,而且是非常写实的非常朴素的民间的语言,就像飞蛾的两个触角。

后来到了楚辞的《离骚》,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自比成女子,他在楚王的宫中受到妒忌,他说那些女子嫉妒我的蛾眉,蛾眉代表美丽的女子。

现在屈原就自比为美丽的女子,就说我的才学品德是美丽的,他们嫉妒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所以批评我说我很多坏话。“蛾眉”本来是朴素的形容一个美丽的女子的眉毛,从屈原开始这个“蛾眉”就代表一些有才学有理想的钟爱的一些臣子。



蛾眉传到后来,唐朝的温庭筠也作诗也填词,他说“懒起画蛾眉”,这个美丽的女子早晨很懒,不愿意早晨起来画她的蛾眉,“弄妆梳洗池”,因为这个蛾眉有这种比喻的意思,而且跟温庭筠同时代的一个诗人叫李商隐。

李商隐写过一首《无题》,他说“八岁偷照镜,蛾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做裙衩”,他也用了蛾眉,他是说她从小就非常得用功,希望自己的才学品德志意都是最崇高最美好的。

他说八岁的时候我就偷偷照镜子,我那时候就已经能够画出来非常美丽的蛾眉。蛾眉代表个人有美好的才学和志意,所以李商隐是说他从很年轻自己自身的修养就是有美好的才学和志意。像这个蛾眉传下来在中国的语言就带着丰富的历史背景,代表一个才学美好的象喻。



我们不要举历代这么多象喻。我举一首我老师的词,当时我在辅仁大学上课的时候,是日本占领期,我的老师写了一首词,“不是信来却凭栏,小楼楼外万重山”,他说我近来为什么怕靠在栏杆上,因为靠在栏杆上就看到远山远水,那就是我们祖国的土地,现在是国破山河在,“不是信来却凭栏,小楼楼外万重山,凝泪眼画眉弯”,我满眼的眼泪凝望远方,盼望我所期待的那个人回来。

他当然说的是祖国,所以中国有一个传统,用思妇、相思的女子期待一个远方的人代表所有的各种期盼和盼望,所以他说凝泪眼,但是我还要画我的眉毛。

“示范旧谱带旧蝉”,我要把我的眉毛化成一个谱,眉毛有各种的谱,有各种的图样,我画的是我的旧日的图样,就是你在家没有走以前我就画这个眉毛给你看,你就欣赏、赏爱我这个眉毛,我现在仍然画的眉毛是当年你所赏爱的眉毛,我就等着你回来。



那已经是抗战的时候,他的象喻他的寄托是表示了对祖国的怀念。所以中国的诗词常常用同一个语言,不同的作者他们有不同的托义,不是重复。

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不熟悉,他也看不出来“蛾眉”里面有什么深厚的意思,他也看不出来我的老师说我要示范旧谱、凝泪眼画眉弯是什么意思,他以为都是蛾眉,其实每个“蛾眉”在每个作者的使用之下都有他个别的意思。

现代年轻人没有文化积淀 太肤浅

问:您刚才讲了“蛾眉”,这个词在不同诗里面有不同的意思,还有很多典故,当代人也希望走进这些诗词、理解这些美。

叶嘉莹:当代人要想读古诗词,他要了解中国整个文化的传统,只看一首诗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们中国的诗,里面蕴藏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所以,我为什么我要给现在的年轻人讲诗呢,因为他们文化积淀不够,他们看不懂诗词的内容。他不懂得这首诗有什么好处,此外,他们也分辨不清哪首诗是好诗,哪首诗是坏诗。



很多年轻人以为什么花花草草的就都是诗了,这是他们太肤浅,他们没有读过历史,没有读过大量的诗词,看过一两首就自以为自己是诗人了,这是不够的。

问:那您认为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让年轻人增加文化积淀?

叶嘉莹:那就要多读古人的诗词,而且要多读对古人诗词进行解说的书。我的所有那些书,都是讲解诗词的,都是把诗词里蕴藏的传统文化告诉年轻人的,你要想看懂唐诗宋词,那就看我的《唐宋词十七讲》,里面对“蛾眉”的来源讲得很仔细。

问:诗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配合着古时候古汉语的发音,可能现在我们的普通话和古代人说的话不一样,这会不会导致我们在吟诵古典诗歌的时候失去美感?

叶嘉莹:其实古代人,他们每个人说话声音和音调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杜甫是河南人,李白生在靠近西域那边的碎叶,然后在四川长大的,所以他们两个人说话的声音肯定就不一样。

可是他们做出诗来那个平仄是一致的,不是说杜甫有杜甫的平仄,李白有李白的平仄,杜甫用的平声字,李白也认为那是平声;李白用的仄声字,杜甫也认为是仄声。不管你是在河南河北还是在广东广西,这个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古人所说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这个入声字在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里面没有了。



普通话为什么没有了?因为中国的北方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战乱,很多外族入侵,不管是五胡乱华,还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以及后来的蒙古、后来的满族,他们都打入到了北方中原。当他们进入北方,他们就开始学习汉语,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把我们原来的很多语调改变了。

元朝后来统一中国,元朝的首都就在大都,就是现在北京附近。清朝满族入关以后它的首都也是北京。古代人不管出身广东还是广西,他们如果想要做大官,就要到中央政府,首都北京。

可是,大家有的说广东话、广西话,有的说江西、河南,中央朝廷如何办公呢?大家说话彼此不懂,所以大家要说一种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的普通话在英文叫做mandarin(编者译:普通话,又指(旧)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mandarin是做官的人所使用的语言。中国版图这么大,四面八方说各种方言的人都要到北京来、都要说同样一种话,要不然就都是鸡同鸭讲,他讲你不懂,你讲他不懂。



普通话曾受外族影响 最简单最易学

所以我们的普通话是北方经过几次沦陷,经过很多外族侵略以后综合起来的一种最容易学习的语言。

广东话就不容易学习,广东话有九个音,它至少有九个不同的发音,我们只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所以这是最容易学的一种语言。可是它学的时候就变化了,比如我姓叶,在广东是yep,有一个P字的和口音,我们现在只说ye,P的和口音就没有了,而且我们念成ye的时候已经不对了,虽然第四声也是仄声,ye本来是入声。

过中秋节,jie是入声字,你把它变成中秋节,把节变成平声字,第二声是阳平字,它就不合格律。反观普通话,它只有四声,所以这是学起来最容易也最好统一的一种语言。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小词叫《忆秦娥》。里面的第一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箫声咽(yan)秦娥梦”这样用普通话念起来,完全不好听。而是应该念成“箫声咽(ye)”,入声字。



虽然现在普通话没有入声了,但是至少要用仄声。诗要讲平仄,但这个平仄并不是一个地方、一种方言的平仄。所有的人,不管你是广东、广西、山东还是山西人,都要讲这个平仄。中国古代的语言本来都有平仄,我们北方沦陷久了,所以现在入声字说不出来了,就把它变成平声了。

只有用真诚的情意作诗 才能传之后世

问: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要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诗词自然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那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力量塑造出中国人的一种品格呢?

叶嘉莹:那就不止是读音的问题了,你要读到古人他写这篇作品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他的修养志意,一个伟大的作者他是用他的生命来写作他的作品,他是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的作品。你满口的口号,说忠孝仁爱,但你做出来不是那回事,你的作品里面都是谎话,你这个作品没有生命,也不会感动人。



只有最真诚的作者,他的情意才能感动后来的读者,所以诗的高下好坏就看诗人自己的品格修养,以及志意的高下好坏。那些喊口号的诗,今天歌颂这个一番,明天那个歌颂一番,净写赶时髦的诗,但没有一句是实话,没有一句有真情,那都是垃圾。

问: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欣赏古典诗词该如何入手,首先应该读哪些诗词比较好?

叶嘉莹:当然要多读,但是没有人带领你,你进不去这个门。我现在90岁,教书教了70年,我念书是从四五岁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背诗。我至少跟诗词接近了80年。就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进不去这个门,所以我才写了那么多说诗说词的文章,到现在我90多岁了,有人请我讲诗词我还会去讲,我就是要把这个门打开,让年轻人认得我们诗词里面有这么多精彩的内容。



所以我盼望大家去读我的书,我写《唐宋词十七讲》,把唐宋名家词的好处都尽我的可能说出来了,也许我说的不够透彻、不够完美,但是我把我所理解的,所体会的说出来了。

如果你自己读诗读不懂的话,你就要看一看前人的作品、前人解说这首诗词的作品,但你也不能够迷信他,你看前人解说,然后想想自己能不能跟它有共鸣。一定要多看几个人的解说,哪个人说的对,哪个人说的错,你要有自己的审判能力。你如果睁不开眼睛,就永远认识不到诗歌的真正魅力。所以,你要找好的诗歌解说,把你的眼睛打开。
头像被屏蔽

277

主题

8297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88
贡献
9489
金钱
11602
发表于 2019-9-18 12: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18 14: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毛写的小说很多取材于自己的经历,但是小说中所描写的并不与真实经历相符。小说与诗歌都允许虚构,虚构的情节能打动人也是允许的,但是此时已不再是真情。

如观反复强调了不可以真情来判断诗的好坏,判断好诗坏诗只看其文笔、文采,而不是真情假情。所以所谓的”诗写真情“是伪命题。


点评

所有匠人和多数门外汉都是作如是观的,可以理解。 你不仅可以三番五次地反复强调,还可成千上万次地反复清掉,那是你的权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18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发表于 2019-9-18 14: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谁知我心? 于 2019-9-19 12:48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9-9-18 14:19
三毛写的小说很多取材于自己的经历,但是小说中所描写的并不与真实经历相符。小说与诗歌都允许虚构,虚构的 ...

所有匠人和多数门外汉都是作如是观的,可以理解。
你不仅可以三番五次地反复强调,还可成千上万次地反复强调,那是你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18 17:24: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我心? 发表于 2019-9-18 14:59
所有匠人和多数门外汉都是作如是观的,可以理解。
你不仅可以三番五次地反复强调,还可成千上万次地反复 ...

司马懿是如何装病骗过曹参夺权的?如果曹参能识别真假,那这种事还能发生吗?

骗婚的、骗财骗色的都有,为什么当事人都识别不出来?

如果能识别出真情假情那还能发生上述这些事吗?

所以诗是否写了真情无法从诗文中判断。诗只能判断文笔,文彩是否好,根本判断不了真情假情。

颂圣也有真情,出于对古圣先贤及诸皇的热爱有感而发,这很平常。所以也无法从写作题材上判断是否有真情。

你还达不到与我交流的水平与能力,随意把你点化一下。听不懂就算了,没有必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听懂。











点评

越是不入流的匠人,越是这么自信,不光是你。 须知,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极另类,无情则无诗。 就你那两下三脚猫功夫?谁有兴致与你交流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18 1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发表于 2019-9-18 19: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谁知我心? 于 2019-9-19 12:4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9-9-18 17:24
司马懿是如何装病骗过曹参夺权的?如果曹参能识别真假,那这种事还能发生吗?

骗婚的、骗财骗色的都有, ...

越是不入流的匠人,越是这么自负,不光是你。
须知,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极另类,无情则无诗。
就你那两下三脚猫功夫?谁有兴致与你交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19 09:5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9-19 09:55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9-9-19 09:21
古今中外说诗不用真实感情的,恐怕也就本坛个别人吧。

请你先去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真情假情?

如果没能力判断,那还怎能用此作为判断诗的好坏的标准呢?

别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知道?佛法里那叫作“他心通”,你有“他心通”吗?你是凡夫一枚,怎会知道别人心里的想法?

我写诗就不靠感情,这个算你说对了。那靠什么?靠智慧。情感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如观的诗文前都要至少加上“随喜”二字,只不过怕诗友嫌烦而省略了。只要我描述的是世间真相那它就是“真情”,何为世间真相?成住坏空,生老病死,贪嗔痴慢疑。世界何时逃出过这些轮回?没有吧?

这就是真相,描述此真相的就是“真情”。“真情”源于智慧,而不是源于受业力牵转的情感,也就是攀缘。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情感的意义,俗谛而言它有意义。但它是有局限性的,自私的,总体呈现非理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19 11: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流如梦 发表于 2019-9-19 10:50
最讨厌和尚了。骗财骗色。无祖无家。所谓蝉者,诗之贼也。不可否认,有时佛家一两句,话能荡人心田,但终 ...

辩不过又开始攻击诋毁了?这都是老套路了。

现在现世报的人越来越多了,注意口业。象你这样缺家教的真是太丢你先人的脸。

社会渣子,滚远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19 1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流如梦 发表于 2019-9-19 11:24
我说的可是诗理。罢的是事实。何来诋毁之说?又怎的辩不过?我是懒得辩。白纸黑字,还须多说吗?懂者自懂 ...

理是给想讲理的人讲的。你不想讲,不把自己当人我又何必客气?

不让人骂心里不舒服?滚远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19 11: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流如梦 发表于 2019-9-19 11:40
“不把自己当人我又何必客气?”,“不把自己当人”,说谎不打草稿啊。我就是要把自己当人,而不是想当所 ...

你上边讲的是人话吗?你家先人就是这样教你的?所谓的“人话”是这样说的吗?敢说不敢认?

佛教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不得公开贬损,你不知道?缺教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19 12:0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饱了不用挂心生活的人。即便说出的话有理,也是水中月,中看不中用。它适用的群体是:富贵闲人。这类人,要么淫荡下流,要么高雅点,吟出“禅湿”。湿了要。呃呃呃。
――――――――――――――――――――
这就是那个人讲出的“人话”。让诗友们评评理,这些话究竟是“人话”,还是畜生说出来的畜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9-19 12: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流如梦 发表于 2019-9-19 12:02
我讲得不对?去看“二刻拍案惊奇”等系列,累累事迹。古人云:孤身莫入庙。国家宣传的是宗教自由。我说和 ...

对你这样说畜语的畜生没有什么好客气的。别再找骂,滚远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1

主题

278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23
贡献
3959
金钱
8070
发表于 2019-9-19 16: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积淀,与情感联系大吗?文化积淀,就是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当在古典诗词外。
没有情感的诗词就是垃圾,是我的知音,但在文心雕龙就强调的,并非现代人的理论,我和叶只不过拾前人的牙慧而已,也可以说高举前人的理论旗帜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发表于 2019-10-21 11: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谁知我心? 于 2019-10-21 11:22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9-9-19 09:21
古今中外说诗不用真实感情的,恐怕也就本坛个别人吧。

不,远非如此。很多匠人朋友都热衷于用虚情假意拼凑各类律体韵文,并以此为能事。这样的匠人在各大诗词园地还少吗?

点评

“东方红,太阳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21 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79
贡献
13806
金钱
16814
发表于 2019-10-21 11:1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我心? 发表于 2019-10-21 11:15
不,远非如此。很多匠人朋友都热衷于用虚情假意拼凑各类律体韵文,并以此为能事。这样的人在各大诗词园地 ...

“东方红,太阳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