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3|回复: 20

[诗词研讨] 从《江亭》说起

[复制链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26 10: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8-26 10:41 编辑

《江亭》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江亭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俗话说一样的饭养百样的人,人与人是各有不同的,或秉性不同,或经历迥异,或思想有深浅,有的人潇洒自如,有的人作茧自缚;有的人事事不关心,有的人关心过度杞人忧天。说到写诗,诗人与诗人也不一样,再进一步说写山水诗,这首《江亭》的作者杜甫与擅长写山水诗的王维就很不同。同样是写到了流水,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王维的《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是自己本来心中宁静,从静中看出了流水、暮禽都有如向自己表示欢迎、依恋之意;而杜甫这一联则从静中得出相反的感想。“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无谓,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自己为难。在平时,本是极不愿意“迟迟”的,如今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王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真是“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王维是一个甘心恬退的隐士,超然尘外,与世无争。杜甫不同,他往往在表面的恬淡中藏着焦灼和期待,曲折地表露出对人世的关怀和惦念,对世态炎凉更不无感叹。一个是自得于退隐,一个是无可奈何投闲置散。

      《江亭》是杜甫在成都安顿下来时写的,那时候他的生活暂时还算安定,有闲到郊外走走看看。诗的起首写“坦腹江亭暖,长吟野外时”,表面上看与那些山林隐士没有多大不同,但再往下看就不一样了,“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是说江水滔滔,激流湍湍,而我自己此时此刻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白云在天上飘浮,那种舒缓悠闲与我现在的闲适心绪也没有两样。这两句不能看表面,其实是从静中得出相反的感想,看了流水才觉出平日的恓恓惶惶;看见白云悠悠,才感悟自己一向的“操闲心”是自讨苦吃。这才是杜甫远离庙堂心有不甘的真实思想。

      下边第三联就完全写出了杜甫的真面目,“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上一句写出心头的寂寞,下一句写出众荣独瘁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写作手法。

      这是杜甫本性的流露。眼前看到百花千草,争妍斗艳,是那样鲜活娇媚,但自己却漠不关心,心情依然抑郁,难言个人遭逢的感慨!

      杜甫写此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作者避乱于成都,得以“坦腹江亭”,但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因此,诗的结尾两句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再回头说杜甫与王维。王维的山水诗,往往是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内里恬静,杜甫的山水诗,则是表面上闲适纾缓,骨子里是焦灼苦闷,这与两位诗人的思想和生活的歧异是分不开的。

问题1,客观之山水与诗人之性情的关系是否呈现出了山水来就我之性情的主观性思维

问题2,山水来就我之性情的主观性思维可否延续到其它意象上去

问题3,是否感悟到了设想与同感,即设想、同感诗人自己即所写之意象,如写花即设想自己即是花,是否能与花同感,花悲即人悲,花喜即人喜

问题4,是否触悟到了心以应物,意到笔随的创作境界


问题5,诗词是重意境的,是否触悟到了意为何物,境为何物,该如何构建意境,如何锤炼意境

按,鉴赏部分多源于网络,提出一些问题的目的主要是想给初学者一个对诗词的感悟能力的提升平台,这版的高人多,希望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2367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40
贡献
37210
金钱
44941
发表于 2019-8-26 12:2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赏析细致,谢谢分享,问好新周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7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40
贡献
37210
金钱
44941
发表于 2019-8-26 12:2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11:43
首先问好
欢迎这样的讨论帖子,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传统的思路可能有些不通。


韩兄说法独特到位,学习了,问好新周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6: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版的回帖确实有点特别
1,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读这首诗,不知道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如此,我们读不会先入为主,相对客观。
--------这涉及知人论世的文读观问题

2,我读这首诗的直接感觉,作者文字老辣,运笔自然,随心所欲,信口成章。
--------然

3,我再具体读,所能理解的是:春将晚,这首诗是写在晚春,已经暖和,可以敞胸露腹。作者大概是住在异地,想回乡而不得,故林归未得,所以排闷强裁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这两联是作者的由景生意,有感而发,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怀和认识(包括世界观的流露)。
-----------然,不过本诗鉴赏不是我想要的

4,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这首诗情景交融,自然融汇,无懈可击。好诗的特征是动人共鸣,这首诗不拘一格(起句尤为明显),直抒胸怀,即使过了千年,读了还是触动,共鸣,仿佛近在眼前。佳作
-------如上

5,我读这首诗的真实感觉,就是一个人的解闷写几句,写的漂亮。没有高大上,更无伟大情怀。玩笑一句,哥们,这闷解得透彻,高水平,所以,咱读也是实实在在,不龙飞凤舞地忽悠。
--------这倒是真的,诗或情怀,志也,何必求其高大上,真实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6: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12:06
王维是一个甘心恬退的隐士,超然尘外,与世无争。杜甫不同,他往往在表面的恬淡中藏着焦灼和期待,曲折地 ...

问题1,客观之山水与诗人之性情的关系是否呈现出了山水来就我之性情的主观性思维

问题2,山水来就我之性情的主观性思维可否延续到其它意象上去

问题3,是否感悟到了设想与同感,即设想、同感诗人自己即所写之意象,如写花即设想自己即是花,是否能与花同感,花悲即人悲,花喜即人喜

问题4,是否触悟到了心以应物,意到笔随的创作境界

问题5,诗词是重意境的,是否触悟到了意为何物,境为何物,该如何构建意境,如何锤炼意境

韩兄能否就上面几点阐述一下高见,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6: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音敏儿 发表于 2019-8-26 12:24
先生赏析细致,谢谢分享,问好新周愉快

谢敏儿版主来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8: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18:18
问题1,客观之山水与诗人之性情的关系是否呈现出了山水来就我之性情的主观性思维

问题2,山水来就我之性 ...

设想与同感
这一则主要是论述有性灵的作家与无生命无知觉的山水之间,感情的交流与融合,也就是情与景的关系,作家写景的问题。无论徐靬的“思如水流”,杜甫的“忧若山来”,赵嘏的“愁抵山重叠”,李群玉的“愁量海深浅”,还只是以水流喻思念之久远,以高山重叠喻忧愁之深重,以海之深浅量愁之多少,把不易捉摸的、抽象的思念和忧愁之情,加以夸张和形象,用喻中之景,烘托出一种永无穷尽、沉重深远的艺术境界,这是一种“以山水来就我之性情,非于山水中见其性情”的写法,所以“仅言我心如山水境”。

      刘向《别录》说的“地痒”、“地痛”,孟郊的“踏地恐土痛”等,是作家“设身处地”之词:人民居于地上,如蚤虱养于身上,凿山穿石犹如刺裂己身,所以会有地之痛痒的设想,并不是真的认为“土皮石骨,能知有感”,以己身喻物,虽体异而性通。因为物与我既然相互依存,没有泯灭,那么,“物仍在我身外”,便可面对观赏;物与我之情已契合,那么,物就如同我的情怀,可以互相融合。但物与我终究异体,虽能与我心合,终究不是一回事,正如孔子所说:聪明人乐水,爱活动;仁人乐山,爱沉静。这说明人的性情与自然山水的关联与相通,即于物中能看到自我,或知道“山水境亦自有其心”,有待于我的心为之映发,游山玩水的意义在这里,作家触景生情,情景相发的道理也在这里。

      程本说:“观流水者,与水俱流”,不是说眼睛跟着运动,而是说心在流逝,所以能把“死物看作活,静物看成动”,如朱记室“山开云吐气,风愤浪生花”,是写无生命之物犹如常人,忽然有了生命,山可开合,云能吐气,风竟发怒,浪会生花,使无情者有情,不动者自动,以与有性灵的心互相感发。再如,谢朓《和宋记室省中诗》:“落日飞鸟远,忧来不可极。”太阳已经下山了,可是飞鸟不知道疲倦,飞得更远了,诗人触景生情,一种寂寞忧郁之感到了无法言状的程度。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是诗人目见的江亭之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看云无心出山,鸟倦飞知还,联想到自己的无心出山,终于倦飞知还了,杜甫更是淡然物外,水流不竞,而心也不竞,云不流动,意亦俱迟。谢杜四句皆情景相发,情虽在心,触景而发。对于画家来说,只有“落日飞鸟远”可以入画,而另外几句,只能靠文字表达。文字虽说“水流心不竞”,“忧来不可极”,讲的是“不竞”“不极”,但“心“和“忧”的表达都是充实的。这正如“无极而太极”,从“无极”产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分以前的一团元气,这个元气是从更早的“无极”来。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奏乐时突然停止是“无声”,“无声”从“有声”来,更可体味,所以“胜有声”,即从“不竞”“不极”中体会列“心”和“忧”感受深切的意思。
   
谈艺录读本

先转个帖子给韩兄参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9: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18:49
说实话,中国这类之乎者也的点评太多了,或许是我们文化陋习。我既不喜欢这种评论,也感觉太多玩弄辞藻的 ...

这个帖子来自于周振甫和冀勤 对于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的解读本,于诗学的感悟而言,我觉得是有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9: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18:18
问题1,客观之山水与诗人之性情的关系是否呈现出了山水来就我之性情的主观性思维

问题2,山水来就我之性 ...

也对上面2个问题说点个人浅见
首先也别太哲学味,山水是具象是实的是客观的,性情则是属意的是虚的是主观的,山水本无啥性不性情的,赋予其性情本来也就是诗人主观意志的体现
第2个问题其实是第1个的问题的延续,也即是触类旁通,以山水这样的具象推及其余,如花鸟虫鱼,我们是否也可同样赋予其性情,当然,这花鸟虫鱼的性情也即是我们自身的性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9: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19:10
明白。我这个人比较离经叛道,读书也有限,很少读这类诗词评论和诗词理论。偶然有时间,也是翻阅 ...

这个可能涉及理论力和原创力的关系了,理论力和原创力往往不是成正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9: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19:17
周先生比康震要强百倍,诗词格律的基本常识精通掌握。那个康震也是在宏论著述,讲解诗词,其实不知所谓。 ...

先撇开周、康不谈吧
无论是山水来就我之性情的表述或是设想与同感的技术分析,归根结底还是赋物予人格的问题,即把世上之万物当作了我们自身而赋予其人格意义从而让诗意灵动,兄以为然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20: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20:19
艺术,很大程度来自天分,诗歌,绘画,音乐都是如此。情感丰富,富于浪漫和联想,具有直接感受诗歌,绘画和 ...

韩版可能对赋物予人格的理解有误,这里的人格显然不是韩版所指的人格而是一种把物当人写的写作方法,跟拟人有类似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2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20:50
我没有理解偏差,而是对在诗词评论中使用很多所谓张力,弹性,人格的这种心理学,物理学名词概念的做法从 ...

这里的人格真不是你所说的人格【人格(英语:Personality),又譯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徵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区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徵和行为模式。西方語言中「人格」一詞(例如法文的personnalité、英文的personality),多源自拉丁文的persona,即「面具」,暗示了「人格」的社會功能。】,格者,式也,赋物以人格指的是把物当成人的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0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东方文苑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079
贡献
58350
金钱
70691
发表于 2019-8-26 22: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讨论了很多,我对诗词只有爱好,没有理论知识,无法评论,看二位讨论也是长见识,学习了。诗友似乎精通诗词理论,言谈都是偏向理论方面,韩版说的实在,清晰易懂,个人还是赞成韩版观点,诗人写诗时未必想太多,太复杂,未必想到后人会对他的作品进行如此分析,很多都是随性写的,根本没有想到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意思,很多都是后人评论时强加上去的,就像我们现在写的这些作品,都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自己经历的一些感触等等,我们写的时候都是随性而发,谁也不会想到后人会如何评论我们的诗词(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个别人的作品流传后世的),写的时候就是当时的感受,根本没想那么多,不含任何政治因素,古人写诗也一样,大多都是写当时的感受,谁会考虑是否流传后世,是否高大尚,当然他们诗词的意境与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仔细赏析与学习的,但也是只对诗词本身而言,不含其他因素。谢谢诗友来文苑交流,问好!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09: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8-27 10:01 编辑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6 21:51
如果不是我说的人格,这里的人格究竟是什么?能否确切定义一下,如果这里的人格的确切意思都不清楚,无法 ...

中国古典文化的表达常常靠的是会意而不是定义,前面我已经说明了赋物以人格的人格,格者式也,很容易就能会意出身份来的,只有这样的理解,钱先生的谈艺录和周先生的谈艺录读本之设想与同感才有意义,但韩兄似乎用了个心理学的名词概念去怼的话则就变了味了

赋物以人格,简言之即把物当人,把物当人才能设想与同感为所写之物,这或许也是一种禅的境界,这境界或许也存在三境,初级的是我非物,物非我,中级的我即物,物即我,高级的物我两相忘,浑然成一体,个感耳,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0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荷韵 发表于 2019-8-26 22:48
二位讨论了很多,我对诗词只有爱好,没有理论知识,无法评论,看二位讨论也是长见识,学习了。诗友似乎精通 ...

有感就是好事
有争论是合理的,碰撞或能擦出思想的火花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0: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8-27 10:49 编辑
清风荷韵 发表于 2019-8-26 22:48
二位讨论了很多,我对诗词只有爱好,没有理论知识,无法评论,看二位讨论也是长见识,学习了。诗友似乎精通 ...

五绝 白莲
文/清风荷韵

梦中无月影,出水愈清纯。
根系淤泥里,纤尘不染魂。

仅以诗友的这首诗来说,你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白莲当作了人去描写,这就是赋物以人格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1075281-1-1.html
在这个帖上也有类似,这也是我之所以敢直言诗友的词平淡而宝子和诗音敏儿的词比较有韵味的原因所在,因为宝子和诗音敏儿的词也都是自觉或不自觉把情火当作其自身【人】去描写从而显得生动、灵气
创作也许多读多学而无须太多的理论,但理论却有对实践总结、升华的一面,反过来也能指导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7 10:25
我刚刚粗略地翻阅了一下谈艺录,钱先生是学问家 ,难得广引博证,写的有深度,一般人读不下去,我看了一 ...

我觉得象钱先生这样的诗词理论即便读得再是头大都是应该去认真读和慢慢领悟的

回到老杜和王维的诗句来说,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和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是否已经是一种高级的禅境而特别令人回味无穷呢,这回味便是我们需要去感悟和学习之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0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东方文苑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079
贡献
58350
金钱
70691
发表于 2019-8-27 20: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7 20:20
中国古诗词普遍是以意境,留白,余味为好诗的特征,春秋笔法居多,常常是写意重意,相对西方诗歌,缺乏细 ...

诗兄说的很好,大家评诗最好都是单纯对作品而言,不要看作者是谁,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改为 水流心不静,云在意俱时 更贴切生动,更具回味,有内涵了,这样讨论很有实际意义,学习了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22: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7 20:20
中国古诗词普遍是以意境,留白,余味为好诗的特征,春秋笔法居多,常常是写意重意,相对西方诗歌,缺乏细 ...

韩兄还在纠结赋物以人格的人格为专有名词实在有点那个了,如前所说,文言的表达方式上多是语素为单的组词,只就格字而言也还有韩兄所未明的,如图
文言的表达还有另一个方式是省略,即物以人格是物以人格化的省略,即便是这样的理解也好过拿专名去怼
同样的理解性偏差还可能出现在对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理解上,文字有本义、引申、会意等,如竞的本义是逐,可引申为争胜等,【左傳·僖七年】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又爭也,逐也,高也,遽也。这里的不竞用的是本义逐,也就是追逐的意思,迟,【廣韻】久也,緩也。【詩·衞風】行道遲遲。【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註】緩而不迫也。 又委遲,迴遠貌。这里的云在意俱迟之迟也即是緩而不迫之貌,或许,只有这样的理解才能意会到诗意中的恬淡,这与韩兄的水流心不静,云在意俱时之意实在是南北了


余论待细品
2345截图2019082721331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1: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9-8-27 23:10
老兄, 我这个人从来不是人云亦云,喜欢坦诚探讨。我一点不纠结任何事情,只是对任何华而不实,空泛模糊的 ...

交流有益,求同存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2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