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1|回复: 10

袁枚《所见》诗,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为何却连押韵都做不到?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8-16 08:1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六甲番人

在之前的文章中,六甲番人曾讨论过有些唐诗用普通话朗诵并不押韵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汉字的发音在当代普通话、方言和古代官话都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一些古诗用普通话朗诵起来会觉得韵味大减,甚至无韵,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以普通话朗诵,这首诗的“原”和“昏”明显是不押韵的,按《中华新韵》“原”是八寒,“昏”是九文,被判定为不押韵,然而如果按照平水韵,“原”和“昏”都属于平声十三元,当然算押韵。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唐宋之后大部分古诗词都会遵照平水韵或词林正韵来选韵脚,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清朝乾嘉时期诗人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但既不属于格律诗,也不是古绝,只能算古体诗,古典诗词至少是要讲究押韵的,古体诗也不例外,但这首小诗在押韵方面却存在争议,“樾”和“立”两个字,按平水韵分属入声六月和十四缉,连邻韵都算不上,按词林正韵分属第十八部和第十七部,按中原音韵分属车遮韵和齐微韵,按中华新韵也无法押韵。


有人认为这首小诗胜在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不顾及格律也是可以的,但是无韵不成诗,为了诗意平仄放宽是可以的,但连韵味都不顾,那显然是无法理解的。

那么用方言是否会押韵呢?

六甲番人借助方言发音工具对照“樾”和“立”两个字,发现广府白话、潮州话、闽南话、客家话都无法押韵,但用吴语的苏州话发音,“樾”字读“yuih23”,“立”字读“lih23”,居然还算押韵,六甲番人推测,袁枚是浙江钱塘人,家乡话也是吴语,当时有没可能是使用吴语来创作此诗?

1862

主题

818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48
贡献
7724
金钱
159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16 08: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自圆其说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16 08: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允许方言韵、出韵甚至无韵,但作为选入小学课本而言无韵诗怎么着都算是草率,唐以后形成了无韵不为诗的风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64

主题

766

帖子

26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9
贡献
737
金钱
903
发表于 2019-8-16 09: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9-8-16 11: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声韵要小心求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36
贡献
3139
金钱
4579
发表于 2019-8-16 11:5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分行,标上诗一首便是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