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精华67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4191
金钱37628
贡献30235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威望- 4191 点
贡献- 30235 次
金钱- 37628 枚
 
|
发表于 2020-6-13 1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稿
汉宫春●端午习俗
(晁冲之体)
文/浦东老姚
(词林正韵第一部)
五月端阳,各地风俗裕,千古传从。
思瞻屈原胥子,食粽成风。
呜锣打鼓,众声吼,竞渡舟龙。
沐艾水,僻邪驱瘴,菖蒲艾叶门封。
五色线圈儿体,戴香囊比秀,欣喜孩童。
步摇佩娘家返,袅娜鲜浓。
烧茶额画,雄黄酒,避毒除痈。
新叶采,踏青斗草,民间表演更丰。
注译:
1胥子,指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名员。楚大夫伍奢子。公元前522年伍奢被杀,他历经宋、郑等国出逃至吴。帮助阖闾夺取王位,改革图强,整顿军队,国势日盛。不久攻入楚都,因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他力劝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并逐渐对他疏远,后赐剑命他自杀。东汉《曹娥碑》说,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其实说端午节“伍子胥起源说”的是苏州,苏州就是吴国的国都姑苏城。苏州端午节纪念伍子胥,这是苏州地方的节日传统,是端午节起源说之一。
2沐艾水,僻邪驱瘴,菖蒲艾叶门封。这一句讲了二个习俗:一是沐兰汤,是汉族节日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所以这里讲是“沐艾水”。二是挂艾叶菖蒲,这是汉族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这里就讲“门封”,意思是用其封门,以“僻邪驱瘴”。
3步摇佩娘家返 这一句讲的也是二个习俗。一是“佩豆娘”,豆娘是古代端五节妇女的头饰。起源于古代的步摇,实际上是一种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或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这种钗头戴在头上,走动起来,一步一摇,煞是好看,所以我这里就说“步摇佩”。二是“躲端午”,古代女子结婚后,很少能够回娘家。但因为五月、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于是就有了娘家人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实际上以此为由,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所以我说是“娘家返”。
4烧茶额画,雄黄酒,避毒除痈。 这里的避毒,是指避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这五种毒物是汉族民间盛传的一些害虫,汉族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与此同时,将灰尘垃圾扫于室外,以净其室。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蜘蛛都是体型小,毒性小的,所以不在五毒之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