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云飘飘 于 2019-8-24 17:59 编辑
白云飘飘第十一讲作业 骈文《清秋序》
观夫四序(1)轮番,三秋(2)开道。繁花飞逝(3),碧树凋残(4)。天高而辽远(5), 云淡而舒张。(6)霜浅且衣凉,气干之风冷。一窗宿雨,沥沥潇而疏狂(7), 半夜长风,呼呼瑟而横野(8)。一缕愁思,几声悲叹,流年易逝而潸然(9), 清梦难存而无奈(10)。一杯浊酒,两阙清词,吟风醉于幽怀,(11)操笔驰之逸兴(12)。
若夫天明艳(13),地斑斓(14),秋染空山(15),岚流旷野(16)。
半坡松老(17),鹤长立于荫凉(18)。一岭枫丹,莺啭歌于火灼。 叠叠(19)山峦而锦,景色怡人,涓涓(20)涧水而清,诗情醉客。 踏灵地于草径,访仙僧于茅庐,赏群山以郁峨,(21)赞远水以飘渺(22)。 鱼舟晚唱,落霞与孤鹜齐飞(23)。雁阵迟来,秋水共长天一色。(24)
嗟夫秋亦美,画胜春。谁道秋悲?皆看日喜。五千年之上下,血雨追求。
几辈子之浮沉,腥风奋斗。菊开且淡雅,竹秀且谦卑,葡萄串串则香醇,金稻绵绵之鼓浪。 物华风茂,人杰地灵。乘改革之风,兴科学之道。与李白邀月之痛饮,同东坡把酒之问天。 何羡于瑶台(25),偏爱于华夏。(26)
释义: 1)四序:指春、夏、秋、冬。《漢語大詞典》:四序 拼音:sì xù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
2)三秋: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3)伤逝:迅速地消失。
4)凋残:衰落;残败;减损。
5)辽远:.遥远。
6)舒张:.犹展开。
7)疏狂: 豪放,不受拘束。 唐 白居易 《代书诗寄微之》:“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8)横野:谓能横行广野。
9)潸然:流泪貌。亦谓流泪。
10)无奈:谓无可奈何。
11)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12)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
13)明艳:鲜明美丽;美好艳丽。
14)斑斓:色彩错杂灿烂貌。
15)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16)旷野:空阔的原野。
17)松老: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七 徒使茯苓成琥珀,不为松老化龙鳞。
唐 鲍溶 山中怀刘修 松老秋意孤,夜凉吟风水。唐 皮日休 初冬偶作 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18)荫凉:没有晒着太阳而凉爽。
19)叠叠:亦作“迭叠”。 层层重迭貌。
20)涓涓:细水缓流貌。《荀子·法行》:“《诗》曰:‘涓涓源水,不雝不塞。’
21)郁峨:巍峨高峻貌。 宋 范成大 《麻线堆》诗:“云木盪胸起,鬱峩一峯危。”
22)飘渺;渺茫而不可捉摸。
23)孤鹜:孤单的野鸭。
24)长天:辽阔的天空。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元 白朴 《乔木查·对景》套曲:“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25)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36)华夏:原指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 威震华夏, 曹公 议徙 许都 以避其鋭。”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弔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