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2|回复: 22

《黄鹤楼》是界定诗词相关重要概念的原始参照诗例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5 14:2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5 17:03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7-25 12:21 编辑


广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

狭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4.不可失替,5.不可犯孤平,6.不可三平尾、三仄尾。
――――――――――――――――――――
由古风到近体是一个漫长的、渐变的、主要在民间的进行的演化过程。后人在完善理论与细化概念时应如何入手?所以我们必须要人为地选择一个“坐标原点”。

如观认为这个“坐标原点”选在崔颢的《黄鹤楼》比较合适。

《黄鹤楼》具备广义近体的三要素,不失粘,不失对,双数句为平韵尾。

以此可推断出其它的概念。比如何为失粘,何为失对?

判断是否失粘主要是看上联对句与下联起句的句中第二字是否粘连。

判断是否失对主要是看一联中句尾字是否做到平仄交替。

失替概念是后来引入的,广义近体可以允许失替,狭义近体后来规定原则上要平仄两两交替,后又规定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在二四六这些位置的节点上平仄要交替,但是有附加条件,不可犯孤平,不可三平尾、三仄尾。

崔颢的《黄鹤楼》前两联为广义近体句,后两联为狭义近体句,非常具有典型性,所以很适合作为“坐标原点”,作为界定古风与广义近体,进而推演广义近体与狭义近体及相关概念的原始参照诗例。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4: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体是一个渐近演化过程,关于古风,近体古人只是勾勒了一个大致轮廓,具体的完善与概念的细化需要后人进一步完成。

国际上有时区,有国际日期交更线。历史上我们后人划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只要遵循一定原则与事物特征,我们可以人为地进行划分与界定,归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5 15: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中黄鹤楼实在是一个特例,没有什么普遍意义。也不足为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6: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8-5 15:02
律诗中黄鹤楼实在是一个特例,没有什么普遍意义。也不足为范。

知道划分国际日期交更线的意义吗?地球从未邀请人类来划分,那为什么人类还要去划?因为划分它对国际上的航海,航空意义重大。

知道为什么要划分在那里,并穿越白令海峡?因为那里穿越的大洋最多,陆地最少。避免美俄一国同时拥有两天的混乱局面。

崔颢《黄鹤楼》与此同理,一首诗展示了从广义近体到狭义近体的进化过程,并被收录入《唐诗三百首》中的七律中。今人也已无法穿越去改变。同时又名气大,整诗合于广义近体三要素。

这样的特例再很难找。地球是圆的,如没有“坐标原点”地球将永远划分不了时区。

诗体概念具备边界的模糊性,如无原始参照诗例,诗词理论界永远无法厘清一些重要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5 18: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8-5 18:1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8-5 15:02
律诗中黄鹤楼实在是一个特例,没有什么普遍意义。也不足为范。

没有你针叶林的普遍意义,就不是唐近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8-5 18:13
没有你针叶林的普遍意义,就不是唐近体吗?

孔屈(孔丘、屈原)编《诗经》、创《楚辞》
沈谢(沈约、谢眺)创永明体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创近体
赵启(赵执信、启功)完善广义近体、狭义近体理论,规范变格规则及标准。
------------------------------------------------------
说起诗词理论界虽然人才济济,名家众多。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大家的,你只需记住这八个人就够了。这些才是真正对中华诗体具有决定性贡献的人。

说起王力,那比启功对诗词理论掌握全面吧?但是他再厉害也只能列在第二梯队,不能与上述大家并列。


点评

启功怎么能在王力之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5 1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5 18: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5 18:35
孔屈(孔丘、屈原)编《诗经》、创《楚辞》
沈谢(沈约、谢眺)创永明体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创近体

启功怎么能在王力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5 18: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四联,像黄鹤楼这样2联古体2联律体绝无仅有,故曰特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55
金钱
250
发表于 2019-8-5 19:1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说:‘’判断是否失粘主要是看上联对句与下联起句的句中第二字是否粘连‘’。请问为啥不是看第四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5 19: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8-5 18:49
七律四联,像黄鹤楼这样2联古体2联律体绝无仅有,故曰特例。

特例不特例,也是唐朝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9: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5 19:2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8-5 18:46
启功怎么能在王力之上?


后人对前人的理论有发展、完善与诠释的义务。

赵执信的孤平本句拗救、对句拗救就是对近体的一种诠释,启功进一步完善赵执信的本句拗救理论,规范了本句拗救变格的理论依据与标准。

而王力只是对特拗句进行了命名,对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他的诗词理论方面的著作虽然比启功多,但是从学术价值上来衡量却不如启功的贡献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9: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5 20:01 编辑
银海线 发表于 2019-8-5 19:11
如观说:‘’判断是否失粘主要是看上联对句与下联起句的句中第二字是否粘连‘’。请问为啥不是看第四字? ...


判断是否失粘主要是看上联对句与下联起句的句中第二字是否粘连。

判断是否失对主要是看一联中句尾字是否做到平仄交替。

--------------------------------------------------------------------------
一个是只看句中第二字,一个是只看句尾字。

五言句中的第四字,七言中的第四、六字是用来判断是否失替的。

首先划分狭义近体与广义近体,然后再明确相关概念。

狭义近体主要作为今后的传承标准,广义近体主要作为研究古代诗词的标准。

小拗、大拗后,无论对句是否救或是不救古代都有诗例证据。但是是否都能算作是近体诗呢?赵执信与启功没有明确说。

这篇文章就是明确规范这个界限的,就是小拗、大拗后,无论对句是否救或是不救,可以算作广义近体,但是前提是必须不可失粘、失对,允许失替。(失粘、失对、失替是指上述所明确的概念)

对启功把孤平本句拗救理论应用到包括仄平句尾在内的所有律句中予以肯定,使狭义近体的变格有了整齐划一的标准。

把《黄鹤楼》指定为规范与明确上述概念的“原始参照诗例”。

如观近期的系列文章的意义主要是体现在上边的那三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9: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5 20:3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9-8-5 19:11
特例不特例,也是唐朝近体诗!


三羊你要知道,如观的这篇文章同你的“二五4声律”、“近体就是近似于永明体”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这里专门说明一下,省得让读者混淆与误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0: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如观完善与明确后的理论可以概全所有的五言、七言诗,只要拿来一首五言、七言诗,无论你平仄怎样写,都可以立刻通过这种“技术手段”判断出应该归入那种诗体。

永明体没有着重讲,但是永明体的特征明显,四声交替、避八病。

点评

如观,你这种精神很好,研究唐人写唐诗的格律,在网络计算机时代,也得十年的时间和辛苦。你提到狭义、广义,是在给格律分类,这个方向是对的。但你得付出时间和精力,用别人的文章,作得最好也就算是个编辑。 就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5 2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55
金钱
250
发表于 2019-8-5 21:2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5 20:23
经过如观完善与明确后的理论可以概全所有的五言、七言诗,只要拿来一首五言、七言诗,无论你平仄怎样写,都 ...

如观,你这种精神很好,研究唐人写唐诗的格律,在网络计算机时代,也得十年的时间和辛苦。你提到狭义、广义,是在给格律分类,这个方向是对的。但你得付出时间和精力,用别人的文章,作得最好也就算是个编辑。
就说黄鹤楼诗,七律,第7字要符合韵和平仄这是必须的,我把它叫做律基,不在分类之内。黄鹤楼诗,只有2字合粘律,你说它是广义律诗。如有一首诗,只有4字合粘律,你说就不是广义律诗。你可能没有统计过,在唐近7000首七律中,4字粘比2字粘要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海线 发表于 2019-8-5 21:21
如观,你这种精神很好,研究唐人写唐诗的格律,在网络计算机时代,也得十年的时间和辛苦。你提到狭义、广 ...

最基本的是句中第二字合粘,如第四字也合粘那就更好了,更是广义近体了。

如果句中第二字合粘,并且第四字又合替,那么第四字必合粘。你可以体会这句话对不对。

但是如观认同的合粘(这里并不是如观首创)是指只需句中第二字合粘即可,并不要求句中第四字也必须合粘。

这样的定义可以把《黄鹤楼》这样的诗纳入到广义近体诗中来。如果要求句中第四字也要合粘,那么无法再把《黄鹤楼》纳入到广义近体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55
金钱
250
发表于 2019-8-5 21:4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哈哈,这事就不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55
金钱
250
发表于 2019-8-5 21:4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我看过你的贴,用语文明。我基本同意你对王力的看法。就说特定句吧,它的特定在于大多在第七句,至于数量吗,你数一数就知道了,没有像王力说的那么多。 关系孤平呀,拗救呀,三平三仄呀,不要人云亦云,得自己去统计,啥都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2: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海线 发表于 2019-8-5 21:48
如观,我看过你的贴,用语文明。我基本同意你对王力的看法。就说特定句吧,它的特定在于大多在第七句,至于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上面这两句有人统计过比正格的使用频率还要高。你承认不承认它们是狭义近体的变格句式?如果承认,那么它们是不是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通过孤平本句拗救后而来的?

如果也承认,就可以证明赵执信与启功孤平理论的正确性。

狭义近体除句首与句尾以外再无单平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55
金钱
250
发表于 2019-8-5 23:2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我可以把数据告诉你,只说名次。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3
仄平平仄平平仄 第12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5
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2
其它的我不想说,对我来说没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00: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海线 发表于 2019-8-5 23:22
如观,我可以把数据告诉你,只说名次。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3
仄平平仄平平仄 第12

孤平本句拗救是符合调声原理的,同时也符合近体强调平声凸现阳亢的原则。同时这种理论也有大量诗例支持。

诗坛不能再一盘散沙下去,各自为政,要尽早取得共识。这样才有利于诗词的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55
金钱
250
发表于 2019-8-6 00:4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唯一有权利的就是拿出你的著作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