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9-5-25
威望24
金钱68
贡献32
注册会员

威望- 24 点
贡献- 32 次
金钱- 68 枚
|
你读到的“床前明月光”已非李白诗原貌【周勋初】
人们初读唐诗,大都从阅读《唐诗三百首》开始,里面就有不少文字方面的问题。例如李白的五言绝句《静夜思》,全文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文从字顺,自然清澈,出于诗仙之手,容无疑义。但如寻根究底,讲求版本,从而阅读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时,却作: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卷六)
短短二十字中,就有两个字的出入。究竟哪一种文字保存李诗的原貌?
依据传统看法,当然认为宋本中的文字近真。因为宋人上距李白生时比之《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年代上要近得多。况且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萧士赟编的《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静夜思》中文字均同于宋蜀刻本。这么看,宋人著录的《静夜思》中的文字应是可信的[参看薛顺雄《谈一首讹字最多的李白名诗——〈静夜思〉》,载《台湾日报•副刊》,1980年6月19日]。
那么《唐诗三百首》中的文字又是怎样变化过来的呢?显而易见,出于后人的改动。一般认为,明人最喜欢改动前人的文字,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改书》曰:
万历间人,多好改窜古书。人心之邪,风气之变,自此而始。
黄廷鉴《第六弦溪文钞》卷一《校书说二》曰:
妄改之病,唐宋以前谨守师法,未闻有此。其端肇自明人,而盛于启、祯之代,凡《汉魏丛书》以及《稗海》、《说海》、《秘籍》中诸书,皆割裂分并,句删字易,无一完善,古书面目全失,此载籍之一大厄也。
《静夜思》的情况正可作为上说的例证。李攀龙《古今诗删》卷二十引《静夜思》,将第三句改为“举头望明月”;曹学《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四下引《静夜思》,第一句作“床前明月光”,后人如将这两处改动都加以吸收,像风行一时的李攀龙《唐诗选》,不论是蒋一葵的笺释本,王稚登的参评本,徐震的汇解本,都已像《唐诗三百首》那样处理[参看〔日〕森濑寿三《关于李白〈静夜思〉》,载《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唐诗三百首》对后世影响更大,于是《静夜思》中的文字也就成了目下常见的样子了。
由此可知,我们读诗时,如不作细究,往往难以窥知诗歌的原貌;如作正本清源的考索,则可发现今本实出后人的改窜。这样,古人诗歌的本来面貌如何,也就迷雾阵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