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版主
精华142
注册时间2014-8-30
威望2017
金钱15857
贡献13231
版主
潇湘夜雨版主
  
威望- 2017 点
贡献- 13231 次
金钱- 15857 枚
|
本帖最后由 洞宾山人 于 2019-7-22 16:39 编辑
公元2019年7月上旬,十多天连降大雨。16日家乡村干部来电说,我故居老屋垮塌了,下午与杨刚驾车回去一看,果然正屋兄长所分的一半已经全部倒了,我分的那一半也自然也不能保全,村里干部说,为安全起见,要用挖机全部推倒。我搬到祁阳来住之前,请人全面修检过一次,希望它能多保几年,不在我有生之年垮塌,然而,受到另一半牵累,它还是要被拆除,此情此景,虽然我知道世上没有永久保存的房屋,但我总有几分遗憾,几分惆怅,几分苍凉。因为我从出生到花甲,在这里整整生活了六十年,老屋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记忆。记得父亲在建此屋后作记,气势磅礴,豪情激越,文采飞扬,是何等惬意,何等畅怀,想不到今天由我来为老屋作祭,情何以堪,我只能怨自己无能,愧对父母,愧对祖宗了。
老正屋建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我家原来住在黄溪河岸边,民国二十四年黄溪河发大水,把住过几代人的家园冲毁了,无处安身,父亲披星戴月,又四处借贷,才建成此屋。正屋左边原有三间横屋,于1940年扩建而成。外墙土砖,室内两垛为板柱,前有过庭和天井,前檐外墙和过厅用蓝灰,后面耳间和厅内后墙白用灰粉刷整齐,父亲把横厅屋取名叫小花室。横屋厅堂窗户两边有一对联:日暖花增色,风清室满香。中间横书小花室三字,对联系先父所撰,隶体字是张建仁先生所书。天井内养有兰花,菊花,月季各一盆。这里曾是父亲设私塾授课的地方,哥哥姐姐小时候都在这里住过。合作化时期后面耳间还做过高级社办公室,厅堂办过夜校和识字班。大跃进年代,还有曹家院子袁元秀,湾塘院子邓某先后搬来住过。邓某在这里住时,他是干部,当时又刮共产风,父亲和兄长不在家,我和妹妹年幼,他起心霸占此屋,据为己有,就千方百计刁难我母亲,可怜母亲那时受了不少冤屈,好在后来共产风刹住了,他才免强搬走。1961年父亲回马江办诊所,没有房子,只好用自家房子,在这里办了两年。1964年到1970年横厅屋又做了民办小学教室,1965年后祖母在这栋横屋里去世,1966年我初中毕业后,就一直住在后祖母住过的那间房里,三个妹妹住前面一间,我住后面一间。1971年我结婚后,父母就把他们住的左边正屋让给我住,他们搬到我住的那间屋里。呜呼,可怜天下父母心。
正屋右边的横屋原是拖屋,做碓屋和牛栏用的,为了正屋两边对称,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又作了改建,也改成左边横屋的样式,全是士砖,由于右边地点靠近水塘,受到限制,所以没有过庭和天井,后面一间还窄了点,因为只是杂房,所以瓦和桁条质量都很差,也没有粉刷。1962年哥嫂结婚,住在正屋右边,他们用横厅屋做了猪舍,前一间仍然是碓屋,后一间是杂屋,1972年兄弟分家,我分到右边,大哥分到左边,父母仍然住在左边横屋里。我自己重新建了猪舍,把横厅屋和后面一间小屋收拾干净,给两个小妹住,1983年我建新房后,我把横屋前的边碓屋改成厨房,两个妹夫把我住的那间正屋粉刷后给父母住,一直到他们去世。而左边横屋在1989年大哥建红砖楼房时被拆除了,从此老屋完整的面貌不复存在。
老屋正屋也是土砖,四垛三间,座西向东,前面有两间厢房,中间是大门,大门一字墙砌了二米多高的青砖,大门进去是天井,天井进去就是正堂屋。正堂后墙中央是神龛,上面有从三门滩迁徙带来的先祖牌位。父亲建后在砖上刷了蓝灰,看起来象青砖一样,正厅后内墙和左边耳间内用白灰粉过,外墙垛子全用蓝灰粉过,在我年幼时还是觉得很宽敞漂亮的。父亲修建此屋,历尽千辛万苦,也寄托他一生的愿望。正堂大门上方有父亲请张建仁先生写的三个隶书字:仁里村,蕴含他为人处世的信条和对后代的希望,仁里源自《论语》,取里仁为美之意,文革时批林批孔,父亲怕受批斗,把三个字涂了,改成紫气东来,堂屋脊上的福字和大门一字墙脊上的菊花粉雕也都用石灰糊成一坨,不成样子,正堂屋1965到1970年间也做过小学教室,文革期间大队宣传队夜夜在这里排练样榜戏,堂屋两边墙上粉漆成一片红色,再用黄漆写满了毛主席语录,神龛改成了形象台,贴满了二位统帅之像,供下队蹲点的干部早请示晚汇报之用,热闹过好几年。正堂屋门前塘边有两棵桂花树,是父亲1974年退休后所栽,现己高二丈余,郁葱亭立如盖,开花季节,香溢四野。老屋从建成到现在,历时八十三个春秋,饱受了尘世风雨,阅历了世事沧桑,其间浸染了父母多少血汗,也遍布了我们兄妹和儿辈的足迹。我从当家理事起,凡四十余年,几乎年年都要亲自上屋修检。现在亲眼看它倒了,心里又怎么会不难受?
老屋倒了,思之忧之,念之痛之,我也行将就木,无可奈何,长歌当祭,以表情衷。歌曰:先辈之劳兮,构筑斯房,祖宗之德兮,千古流芳,承欢膝下兮,笑语满堂,受教于庭兮,心质蕙兰,阅历世事兮,参透炎凉;老屋之墙兮,挡风御寒,老屋之瓦兮,避雨遮阳,老屋之门兮,迎来送往,老屋之窗兮,星月同光;老屋神护兮,全家安康,老屋灵佑兮,儿孙荣昌,儿孙徙远兮,各发其祥,不忘先祖兮,肯构肯堂,来日重建兮,世代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