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精华13
注册时间2014-7-24
威望974
金钱2455
贡献1277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威望- 974 点
贡献- 1277 次
金钱- 2455 枚
|
发表于 2019-7-1 23: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城子 于 2019-7-1 23:36 编辑
你所说的平铺直叙,我是不赞成的,诗是讲究平易,而不是要求平铺直叙。所谓诗词平易,就是平顺易懂,诗词如果故作艰深,那就会让人感到晦涩,平易并不等于浅薄与庸俗,诗词要浅中有深,平中见奇,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成如容易却艰辛,是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惟其千锤百炼,方能易处见工。清代·刘熙载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清钱泳说:“作诗用苦不待言,造句时常须用全力以助其气,庶字字立的起,敲的响。纵极不常淡话,以力运之,便勃然生动”。清·薛雪在《一瓢诗话》里说,“元、白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风人之能事也”。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的是浅中见深,平中见奇。唐先生的诗往往是白话直叙,少了一点含蓄。语贵含蓄,特别是诗词,尤其讲究含蓄。含蓄是要求作品意在言外,句中余味,篇中有余意。要作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古人谈到含蓄的是很多的,总而言之,诗词创作不宜用语句直说,而应当寄托于形象,使人思而得之,读后回味无穷。清代·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而有弦外音,味中有味。清代·刘熙载强调“诗词必含蓄之妙,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可见诗词的含蓄是诗词创作上是十分重要的。诗词要求含蓄无穷,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要做到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诗词贵在自然,何谓自然?古人认为诗词自然,说是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写诗填词如果一味“较声律,雕句文”,用心虽苦,其结果却是矫揉造作,处处露出斧凿之痕迹,反而不如平常话来的自然清新。自然不代表意味浅俗,而是做到“意不晦,语不琢”。古人认为,不诡其辞而为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意思就是说,诗词写的华丽,相对比较容易,写的朴素自然往往是更难的。所谓诗词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里需要作者平时有刻苦与垂炼之功,方为可能。越是诗词高手,越是到成熟价段,诗词也就写的越自然、越朴素、越清新。先生这两首七言诗是从小说《水浒传》矫揉造作,处处露出斧凿之痕迹,已经是意晦语琢,意味浅俗,焉能是好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