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6-12 14:1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会
现代人所作的诗,严格地说,根本不能称作“诗”,与古人的诗相比,无论是气质韵律,还是意境格调,都差得很远。那么,为什么社会其他方方面面都是向前在进步,而诗词却没落了呢?个人以为,原因有如下三个:
一.从重视程度上看。
古时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力推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的发展。国家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考的是吟诗作对。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文人雅士们聚会,少不了赋诗作对助兴。古时候诗词歌赋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时候自迈入学堂门开始,一生只需学好吟诗作对,诗词歌赋就可以了,再无其他功课需要学习。反观现代,仅拿每年高考必考科目来说,除语文外,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外语等好几门学科,学业负担比古人多出了好几倍。即便是语文,诗词内容也仅占小篇幅。这样不对等的学习强度,效果自然大不同。
古人写诗,往往执着又孜孜不倦,十分专注,他们把诗词当作毕生事业,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有时为了一个字反复推敲,达到十分痴迷的境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而现代人除了专业人士和极少诗词爱好者外,很少有人会去深入研究。他们大多只是在闲暇时读一读,或者偶尔发泄一下情绪罢了。
二.从实用性来看。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分工也复杂多样,诗词创作和研究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极小,它既不能强国强军、有益国防军工,也于民生民计无多大益处,因此除了专业人士和对诗词有特别爱好的外,诗词在现代基本已无人问津。
在古代,文人学子们一生就靠诗词入仕为官,学而优则仕,唐代诗仙李白就因诗词出众,被皇帝召见,临行前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千古佳句。
在现代社会中,诗词生存的土壤已被大大压缩,其已变得十分小众化,质量自然也无法跟个个都是高手、专业级的古人相比。
每一个时代,都有他鲜明的时代特色,在那以诗词为中心的古代,诗词遍地开花、深入人心,单论诗词歌赋、文化底蕴的深厚,现代人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三.现代诗词严重小众化、边缘化。
如前所述,由于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大大降低,实用功能大大减弱,因而不被社会关注和重视,被严重边缘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人的诗词不如古人,气质韵律,意境格调等方面存在差距,也实属正常。毕竟时代不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