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3-11-28
威望2849
金钱10036
贡献5503
金牌会员
 
威望- 2849 点
贡献- 5503 次
金钱- 10036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6-6 0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昌龄送人前一天写首诗不满意,第二天再写一首,成无人超越之作
流年说事 2019-06-04 11:25
在唐代诗坛,在七绝领域,王昌龄是唯一能和李白媲美的人物,他让世人见识了七绝之美,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只有181首,但七绝就有74首。这个数目看起来不多,却已经占了盛唐绝句的六分之一。除了七绝数量多,王昌龄写诗还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就是特别爱写送别诗,几乎占了他所有诗作的四分之一。
王昌龄的送别诗,没有离别的哀哀怨怨,写得是俊郎大气,颇有意境,其中最出名的要属《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44岁时,是送别好友辛渐所作。颇为有意思的是,这个因友人的诗而被世人记住了千年的辛渐,和李白“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汪伦一样,这个辛渐也一样史书上找不到任何记载的人物。辛渐虽不知名,但这首诗却着着实实地流传了千年,至今仍是年年入选课本之作。
只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写这首诗的前一晚,王昌龄还写了首诗,但他觉得不满意,于是在第二天清晨又再写了首,而这第二首就是无人超越之作“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将这两首诗编成一组诗,名为《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让我们先来看第一首: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其一”,其实是第二天清晨送辛渐时所作,王昌龄把它安排在了第一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送别之景,此时冰冷的雨滴夜入人间,洒在江面上如烟雨连天,短短5个字将这场送别渲染地异常悲凉。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在平明天亮时,地点是在吴地的楚山,而一个“孤”字是山的孤影,也是诗人内心的孤寂。
三、四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人笔锋一转,由送人变成叫友人传话,由伤感变言志。友人能回到洛阳亲友身边,而自己却仍漂泊在外,“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要对方告诉亲友,自己仍像玉壶一样未受俗世沾染。这一句因为用一个特别的比喻,道出了一个文人的清高和平生之志,成为了千年来无人超越的经典名句。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很少有人知道,但却同样经典的《其二》。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首诗作于送别的前一天晚上,此时他为好友在芙蓉楼践行。诗的一、二句就是惊艳之语,诗人用互文写眼前之景。诗人站高楼上,城东是一片秋海,阴雨茫茫;城北是层层楚云滚滚。用“秋”“阴”“深“等愁苦之字,来烘托离别的伤感。
三、四两句点题,诗人写道“不能醉“,不是不想一醉,而是一片愁肠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最后一句诗人用寒江上的明月比作自己对友人的一片心,那寒江上的明月虽高冷,却如江水一样清澈,这正是二人纯真的友谊。
两首诗相比较,虽然王昌龄自己显然更喜欢第一首,但在笔者眼中,两首都是佳作。大家觉得呢?欢迎和小编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