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孤平拗救法一旦无限扩张就变成荒谬

[复制链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4
贡献
16888
金钱
29722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6-4 08: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9-6-4 08:53 编辑

孤平拗救法一旦无限扩张就变成荒谬

   
唐近体诗有两种无法解释、有人强作解释而又难为人信服的句子:不可“仄平仄仄平”,但可“平平仄平仄”。这两种句子是继承永明体而来,为什么,古人没有说;也可能说过而失传了,就如沈约的“八病”只留下“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傍纽正纽”十六字一样,任由后人作各种解释。
    句子“平平仄仄平”,当内容需要第一字只有仄声的选择时,必须在第三字用平声,使之成为“仄平平仄平”;如果不在第三字用平声,句子成了“仄平仄仄平”,前三字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就叫做“孤平”。这“孤平”是清代人王渔洋命名的,他认为当发生了“仄平仄仄平”孤平句时,必须将第三字的仄声换成平声,叫做用第三字当仄而平的拗去救第一字当平而仄的病。从永明体诗的句子成份来看,不存在“仄平仄仄平”这种句型,这解释是有道理的。那么,“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型又为什么是合理的?古人没有解释,今人无法解释:只是历来诗人们都喜欢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便不去解释了,只是认为不能用“仄平仄平仄”罢了。也有人试图对此进行解释,认为这也是一种孤平句,因此前面必须有两个平声字相连。但这种句子本身就违反了“二四平仄异声”法,解释了这方面又违反了那方面,也就干脆不解释了。
    于是,清人就把“弧平拗救”法之本句救,扩大到下句救上句的它句救,即用下句多平声去平衡上句多仄声。这下句多平声即是第三字平声所致,因此更扩大到下句第三字平声为万能拗救字,下句第三字一个平声即可救上句的一切非律句!
    例如:
仄仄仄仄仄-向晚意不适,平平平仄平-驱车登古原。
平仄仄仄仄-孤雁不饮啄,平平平仄平-飞鸣声念群。
平仄仄平仄-吾爱孟夫子,平平平仄平-风流天下闻。
仄仄仄平仄-寂寂竟何待,平平平仄平-朝朝空自归。
仄仄平仄仄-野火烧不尽,平平平仄平-春风吹又生。
    实际情况是:下句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第二字是必须平的,只有第三字平声可以是万能救助字,下句第一字仄声例如下:
仄仄仄仄仄,渐与骨肉远,仄平平仄平,转于僮仆亲。
平仄仄仄仄,人事有代谢,仄平平仄平,往来成古今。
仄仄仄平仄,木落雁南渡,仄平平仄平,北风江上寒。
仄仄平仄仄,洗药朝与暮,仄平平仄平,钓鱼春复秋。
    如果单从这一种上下句关系看,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上句不管哪一种形式,都显示仄声少,下句以平声多补救之,使上下句连读起来有一种平衡感,古人也说过:“上句仄声少,以下句三平之”。
    但这种以下句多平补上句多仄的理论,却经不起进一步推理。首先,我们对下句“平平平仄平”这个句式进行分析:1、第三字平声是内容的需要,还是要去补救别的什么?因为这种句式大量存在,它们只有极少数可以说是对应上句仄声少的情况的,更多的则是一种自身内容的需要而生成的。只有“仄平平仄仄”这种句式,才显得第三字平声的重要性,但这第三字平声首先是为了补救第一字仄声而避免孤平(然而也不排除是因为在內容上只有第三字平声一个优选),说它是为了补救上句仄声少似乎很牵强。
    例句如下(因内容的需要第三字平声只能用此字,并不对上句补救什么):
黄鹤烟云去,青江琴酒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方恨同人少,何堪相见稀。
复送王孙去,其如芳草何。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结论:上句“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再加一种“平平仄平仄”,有三种句型。下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也有三种句型。平起仄收句型与平起平收句型在构词的选择性上是平等的。上句的仄起仄收句型也有三种:“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这三种句型并不需要下句多平声句型去救它。至于其他非律句:“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宋以后除苏轼、陆游少数大家还偶有所作外,基本上已为诗人们所不用。因为下句救上句大拗救理论最终并不为诗人自己所信服。
    然而又不得不承认所谓大拗救理论在历史上,曾为人研究过并试图实践过:以下句第三字平声可救上句发生的所有“仄声多”非律句,并从道理上进行解释。只是从唐近体诗的实际情况看,更多的例句却又并非如此!因为:下句三种句型第三字平声,根本上还是其本身在构词内容的选词上所决定的,同上句三种句型的构词也是其本身在内容的选词所决定的一样,它们并不存在有外在的因素(去补救本身句型以外的什么不足)的影响。
    再打一个比方:八句律诗句子就如八个独立的人,每个人的身体构成是由其自身的完整性决定的,弟弟决不因哥哥的身体存在某种缺陷,弟弟的身体就多长出了一个什么来补救哥哥的身体缺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6 08: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