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14

明镜非台词讲义(十一)鉴赏与知识点(四)冯延巳

[复制链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4-12-30 23: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明镜非台 于 2014-12-30 21:46 编辑

第十一讲、鉴赏与知识点(四)冯延巳

五代期间,文化最璀璨的两个小国,一个是前后蜀、一个是南唐,花间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主要的战场在蜀,而南唐的牛人也不少的,其中比较夺目的还有个冯延巳,这人对宋词的影响非常之大。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王国维说的冯正中,就是他。
这人首先是个宰相,因为李璟很欣赏他,当然,欣赏的大抵不是政治才能,而是文学才能。有人说中主时期,就是俩文人治国,而且两个还都是诗词“牛人”。当然,文人,是很难治理得好国家的,那是政治家的活,至于为什么,后文再说。
其次,这人是个佞臣。后世对此人的政治评价一般都不怎么好,陆游的《南唐书》里说他“谄媚险诈”,还和当时的几个人并称“五鬼”。
有一次,他和李璟说,你看先主的时候,打仗死了几千人,先主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而我们现在几万人在外面打仗,皇上您照样是打球娱乐,一点也不当回事,这才是英雄本色啊。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俩文人一点没拿当兵的性命当回事,那么,相当于没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心上,怎么治得好国。
再次,有人说他是李煜的老师,这个说法我认为缺乏考证。他是任过一段时间的太子太傅,但不一定是李煜的太子太傅。原因是,他第一次当上宰相是946年,第二年南唐就进行了福州之战,结果没打赢,死了几万人,李璟大怒,要处理人,他为了保他的死党当时的将领陈觉和冯延鲁俩人而引咎辞职,被贬为太子太傅。李煜是在959年他哥哥死后,961年才被立的太子监国,而960年冯延巳已经死了。一个死人,是不会教现任太子的。至于他当太子太傅的时候,有没有抽空点拨一下李煜,则不可考。

这里扩展一个知识点。
古有“三公”之说,为太师、太傅、太保。比如三国时候袁绍的家世显赫,是“四世三公”,这三公是正一品,象征着最高官位,但一般是虚衔,说是帮君主辅政,但很多人都是死后才得的追封,代表最高荣誉。
而“三师”,是太子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是东宫的官,早前通常是辅导太子读书的,有时列从一品,有时是二品。
还有个“三少”,是太子少师、少傅、少保,也是东宫的官,正二品,相当于三师的副手。
因此,我们要注意,太子太傅,不能简称为太傅,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这里不由地想到电视连续剧《寻秦记》去了,项少龙和琴青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秦始皇的老师,算太子太傅,其他人称他们作“太傅“,是不对的。
到了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真正干这活的,是东宫侍讲或侍读,一般属于翰林院,四品官。三公、三师之类的官已经不具有实际工作职能,而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比如于谦,在京城保卫战胜利后,因为功劳大,而他又谦虚,不愿意受高官,最后就给他封了个二品的少保虚衔,后世称于少保,这就是例子。
当然,被封这些官的也不尽是好人,明末的魏忠贤专权,把人通常死后才得追封的官加到自己身上,叫“活太师”。

话归正传,接着说冯延巳。         
无论对这人的政治水平和人品怎么评价,但人的词牛,却是不可否认的。先主时期,让他做“秘书郎”,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这大概给他有充分阅读经典子籍的机会,让他成为了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同时他还负责陪伴当时的太子李璟读书郊游。后来李璟在治理党争的时候一直不动他,就这道理,小时候陪着太子一起读书长大的,有感情。李璟登位后,他就进了翰林院,随后便当了丞相。
党争时期,即使他的政敌,对他的文学水平,也不得不服气。《钓矶立谈》记载他的政敌孙晟曾经当他面说:“君常轻我,我知之矣。文章不如君也,技艺不如君也,诙谐不如君也”。又说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据说他的诗也写得极好,可惜只传下来一首。而他的词却是五代词人中被传下最多的,有一百多首,还有几十首说不清是不是他的作品。他有个集子叫《阳春集》,录了一百多首作品在里面。
最重要的,是他对后世的影响力相当大,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由此可见。
从艺术水平来看,他的作品后世人普遍认为是“紧追南唐二主之后”,当然,这里有个君臣的政治关系在里面,这东西见仁见智。
从流派上来说,《花间集》没有收他的作品,因此后世多认为他不属于花间派。虽说王国维说他“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但总体上,我认为他作品的题材还是“香奁体”,只是描写手法和表现力上的区别。
香奁体,一名艳体,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风格绮丽纤巧。它源于六朝时的宫体,到唐末时韩偓作《香奁集》,因此有这称呼。
所不同的是,蜀人为主的花间词人,多以百姓的口吻去描写,因此有些人就评价为“艳俗”,在南唐,由于两任国主都喜欢这东西,再加上大臣的喜欢,那么就便伎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了。因为士大夫通常是追求雅的,那么也便成为雅词了。
由于出身的原因,一个宰相当然是不愿意多写太俗的东西,比如后世就评冯词为“清、雅、深”。

咱们先来看他的一首比较著名的词,《鹊踏枝》: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这首词的传诵范围比较广,知名度也比较高。
其中,以行云来喻游子,是抓住了云的飘渺漫游和无目的性。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这句比较出名,香车在别人门前拴着,代表游子已经跑别人家里去了,这同样也是暗示。
下阕,以双燕来反衬,这个手法倒不新鲜,但作者又引发女子与双燕的对话,说“你在路上遇到我家郎君没啊”?
最后,以柳丝带春愁,女子找不到自己的男人,只有在梦里去寻,却也是寻不到的,这又充分突出了女子痴情的性格。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觉到,女主的目光和思绪一直在“发散”,从云,到香车,到燕子,而最后,收束到女子自身的梦中,但即使在梦中,却还是“发散”的,冯延巳已经不满足于对女子本身的描写,她的眉怎么,腮怎么已经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她在想什么。
同样是写闺怨,大家可以看出,冯词的描写手法和温、韦已经有一定的不同。他的描写,已经不拘于人物本身,而且对美女的细节描写也比较少,却充分运用比兴手法,把视线放开去。
这比温词着重对细节和场景描写,或韦词着重以人物自身为中心进行抒情来看,似又进了一步,在当时,这不能不说是词写作手法上的一次跳跃。当然,我们不去评价谁好谁坏的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用粗俗点的民间俗语来说“一头猪杀脑袋还是杀屁股,只要能杀得死都是本事”。

再来看他的另一首《鹊踏枝》,也是闺情题材: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这首是“秀丽”型的描写方式。
首先,“偎”字用的极妙,将无生机的阑干拟人化,变得轻柔曼妙,与后文柔曼的杨柳相映成趣。记得我第一次读这篇的时候是初一,当时就被这句子震撼了一把,念了好几遍,觉得余味无穷。
黄金缕是指柳枝,柳树发嫩芽的时候,是黄色的,故有此名。

这里扩展一个知识点,钿。
这东西原意为花朵型的装饰物,类似于金花,一般是用在妇女面颊的装饰上。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玉环“花钿委地无人收”。
也用在首饰、服装或其他东西的装饰上,称“钿头”,
如《琵琶行》的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还比如晏殊的《喜迁莺》“脸霞轻,眉翠重。欲舞钗钿摇动”。
又因它颜色,可作金钿或翠钿,
如晏殊的《采桑子》“佳人画阁新妆了,对立丛边。试摘婵娟。贴向眉心学翠钿”。
当然,也还有宝钿、钿合等,不一而足。

这首词中的钿筝,是说用钿装饰的古筝,这种用法词中很多,
比如晏几道的《清平乐》“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又如晁瑞礼的《浣溪沙》“瑶珮空传张好好,钿筝谁继薛琼琼”。
(张好好,宋徽宗时名妓,擅诗文。薛琼琼,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一女古筝手,和一个叫崔怀宝的狂生有一段逸事,元明戏曲里有,现在见不到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谁把钿筝移玉柱”,有两解,一是现代人的解释,说是古筝上面的“玉柱”,用以固定筝弦, 移玉柱,就是弹奏钿筝的意思。第二种解释说“玉柱”是手指的别称,移玉柱就是移动手指,也是指弹奏的意思,据说两者都能说得通。
我个人认为前者说不通,至少持前一种说法的人不了解古筝的原理。因为我小时候是学古典乐器的,虽主修琵琶,但对古筝也有一定了解。筝柱除了固定弦以外,还用来调音高,柱的位置决定了音的高低,所有筝弦都是靠柱位来定音的。而“移玉柱”若按前者的解释,是在校对弦音,而不是弹奏,弦音定准了才能演奏,不然是走调的。我想冯延巳不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吧,一个女人在给弦定音?所以我比较支持后一种的说法,“玉柱”,指手指。因为古筝的弹奏方法,左手按弦,右手拨弦,(要戴指套的),因此,手指是不断移动的。这里的“把”字是动词,不是副词。整句的意思是抚着“钿筝”手指移动着弹奏。

回过头来说这首词,“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古筝美妙的音乐幽幽地响起,同时惊飞了燕子穿过帘帷。一种非常美妙的意境,画面感极强。“惊飞去”也有版本作“双飞去”,很有点像温庭筠的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意思。
这里的“海燕”,不是现代说的海燕。古人认为,燕子从海上来,所以有“海燕”之称,
比如说欧阳修的《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
这东西还有一种叫法为“社客”,因为燕子每到春天的时候,就在房檐下筑巢,小时候农村的应该经常看到,那时是瓦房,瓦片下面有空间,现在城市高楼大厦中已经看不到了。因此,便若房舍的客人,便有此称。
比如陆游的《春晚》诗有“社後燕如归客至”之句,说的就是这东西。

到下阕,游丝落絮与上文的杨柳碧树相呼应,古人喜欢用柳絮来反映心情的凌乱,这是给下文作铺垫的方式。游丝落絮,是春暮的景象,游丝撩绕,暗示主人公的心头撩乱。落絮纷纷,主人公感慨繁华之将歇,启下文之情思。
张炎在《词源》中说,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承上接下,这个观点在本篇中体现得很好,文脉很顺畅。
然后,红杏在二月开放,清明节是在三月份,时序在向前推移,春光在逐渐消逝,清明时节雨纷纷之际,一霎二字,透露了对幸福、欢乐消逝得快速的伤感,也是对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结句,是全词的“警策”句,在前文大量写景的铺垫下,最后引发“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正因为这一句,前面一系列的景语便转变成了情语,实有点睛之效。好梦是什么,作者没说,但重点已经不是梦的实质内容了,而是在梦醒之后的寻梦。
慵不语是主人公自身的活动,他的不语是为了寻找惊残的好梦。不语,又显示出一副沉思之态。主人公在幸福的梦境之中醒过来之后,感到眼前现实生活的痛苦,再进入对不可知的未来生活的探索。
陈廷焯却别有解释,他说该作忧谗畏讥,思深意苦,是对现实生活的隐喻。但这个说法我认为没有明显的证据,我们不好考证。

其实这算是冯词的一个特点,他的忧愁是不确定和朦胧的,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
如果大家不理解的话,我们换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说。
我曾经在一节讲义中说到情绪的“因果”问题。有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什么样的情绪。而他的方式,有果,但不是没有因,他的因蕴含在景语里,他不会像韦庄一样,把离人、思妇及事件都给你交代出来。
因此他的词里,情绪上是不“显”的,不会将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只会通过景语去体现,而让读者去揣测。这是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

他还有一首《鹊踏枝》就充分体现了上文所说的这个问题: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里的“闲情”,我们很难说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你要说他为赋新词强说愁也说得通,要说他有怎么样的深意,可想象的空间也很大。
但是,如后世评论所说的,他的作品有别于花间的,是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比如说,“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他的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不但是“晏殊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其实从李煜开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就有受其影响之势。
古作中写生命易逝,聚少离多之作很多,但冯延巳是第一个将其搬上词的舞台的,虽然在题材上仍是“相思别恨”,但意境和思想上则有大不同。加上其笔法描写已不满足于对思人本身,而将视线拓开,以相对较大之景写柔情,因此,王国维才会评价他为“堂庑特大”。

另外,由于他是宰相身份的原因,他的词多数比较“正襟危坐”,柔而不艳。(当然也有艳的,只是不那么明显)。这也是后世一些有身份的雅士喜欢走他这种路线的原因。一直到吴文英时《莺啼序》的开篇,“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实际上也是以上两首词的境界混合一下,换了个说法而已。

然后,我们再来看他一首《鹊踏枝》: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本首逐字逐句的解析,网上很多,大家可以去百度,我这讲几个关键处。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古人作品中,写景作颇能找到相似之处。
首先“梅花繁枝千万片”咱们可以从杜甫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中找到影子,后面的“学雪随风转”又和李煜的“砌下落梅如雪乱”颇为相近,但是本作中间“犹自多情”便给这种景色赋予了生命意义。一个“学”字更将其提升到人格化的状态中。
其实说起来“借景抒情”四个字说得简单,景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在什么样的人手里,以及这个人用什么样的笔法和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而将其赋予什么样的感情而已。所以我在之前的讲义中说“情绪才是核心”。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挖掘和感悟。
其次,说它是闺情词,其实只能从最后一句的“鲛绡掩泪思量遍”中看得出了,而前文所有景致,都与闺怨没有明显的、必然的联系。人说冯词“因循”而“出新”,就是体现在这里,同样的题材,笔法却大不相同。、
再次,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更有“人生无不散宴席”之悲感,实际所说的是“别聚”问题,便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对生命和聚散的忧患意识。
然后,元素运用上,这里的空间境界已经比较开阔了,特别是“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这句貌似写“山”、写“雁”,实际着意点还是在“楼”,通过四周“春山”的“寒”,来反衬闺楼”,这是在表现手法上的又一可圈点之处。眼界宕开,但意脉不断。
最后,层递之法和尾句的收束,前面的“落梅学雪随风转”代表着一种作者对人生及对情事的基本姿态,到“宴阑酒醒,离愁无限”,则将其提升到感悟之态。以春山的“寒”,托高楼的“不胜寒”,同时以“四面”反衬楼之“孤”,又以暮景囊括,最后一笔收束点睛。苦闷之情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层深之法,所谓的欧阳修得其深,得的也便是这东西。
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景色的层次,是要和情绪的层次相扣的。我们经常听人说写景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那只是小学老师为了梳理清楚学生的写作顺序而言的,而内在的情绪层次感,非表象层次可以替代的,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将景的元素,为情的内涵所用。

然后,我们看他的一首《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开篇,微风扰春水,名是写景,实是写心绪。微风在女子心中,吹起皱了一池涟漪,表心随风动之态。
闲引,无聊引逗之意,而挼字,为搓捻,揉碎。
这里的妙处在于,看着鸳鸯成双,却触起女子心中更深的愁苦和相思,甚至挑起她微微的妒意,觉得自己的命运比禽鸟尚不如。因此将红杏之蕊在手中搓碎,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但微妙地体现了女子的心绪和情感。体现得非常成功。这也便是王国维说冯词“和泪拭严妆”之特点的体现,表面看起来滴水不漏,但实际言外有意。
这个手法,我也曾借用过,在《锦堂春慢·心语》一篇中有“手挼芳红玉蕊,恁金蝉色隐,鬓结霜华。还忆蹁跹戏蝶,旧梦偷些”,表现得也是这种场景,所不同的是这篇是长调,稍复杂些。

下阙的“斗鸭”咱们扩展一个知识点
这东西从三国开始就蔚然成风,大约是从孙权那搞起来的,《三国志》里关于陆逊的一段说过“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阑,颇施小巧”, 建昌侯就是孙权的儿子孙虑,因此,那时候斗鸭便是富贵人家的一种娱乐方式,与斗鸡、斗蟋蟀差不多。
西晋的蔡洪有个《斗鸭赋》写道“嘉乾黄之散授,何气化之有灵?产羽虫之丽凫,惟斗鸭之最精”,又“服文藻之华羽,备艳采之翠英;冠绿葩以曜首,缀素色以点缨”,这是写斗鸭漂亮的,还有“尔乃振劲羽,竦六翮,抗严趾,望雄敌,忽雷起而电发,赴洪波以奋击”,这是写斗鸭场面激烈的。
相类似的,唐代的李邕也写了个《斗鸭赋》,里面有“迭为擒纵,更为触搏,或离披以折冲,或奋振以前却,始戮力兮决胜,终追飞兮袭弱。耸为惊鸿,回疑返鹊,逼仄兮掣裔,联翩兮踊跃”,这段写得情趣盎然。
有些诗人自己还养斗鸭,陆龟蒙就干过这事,当然,他除了是文人,还是农学家,养些鸭子是必然的。
这习俗一直延续到明代,高启还弄了个《斗鸭篇》,“长鸣若贾勇,远奋如追窜。荷叶触俱翻,菱丝冒齐断。鱼骇没中流,鸥惊起前岸。心逾陇雉骄,气压场鸡悍”,这场景,不能说不惨烈。
貌似这种娱乐到清代基本就绝迹了,清人作品中,没有发现。

言归正传,本词中的斗鸭阑干倒不是说女子真的跑去看斗鸭子了,若真有这闲情逸致,倒也不愁了。“斗鸭阑干独倚”有两解,一是说这阑干有斗鸭装饰,二说斗鸭已经没了,女子只是倚着阑干,这两解哪个更合适其实无所谓,反正根据文意,没鸭子是真的。
这句的“独倚”有版本作“遍倚”,前者表孤独,后者表踌躇焦虑,相对来说后者要好些,不过用前者也没大错。
“碧玉搔头斜坠”句,明写“玉搔头”,实写时间推移,在那站得连头上的簪子都要掉下来的感觉,证明站得久,望得长。
而最后的“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喜鹊来了,表明郎君快回来了,但这里还有一丝不确定性,是不是真回来了,我们不知道,只能说给了女子一个希望吧。
其实这个手法后世无论诗词还是小说戏剧都比较喜欢用,最典型的,是“梁祝”里的化蝶,说两只蝴蝶从梁山伯的坟前飞过,到底是不是那两个主人公化的,谁也不知道,但出于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都愿意相信是。而化蝶之后他们干嘛去了,自然没人知道,但可以引发人们很多想象,这便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这首词,作于南唐全盛时期,是冯延巳作品中非常知名的一首,从头到尾用了不少的“组合拳”,整篇词所反映的思想和情节,便如王昌龄诗中所言“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后世的词评,词选,对此词也颇为称道。
特别是开篇两句,刚写出来的时候,李璟看了之后就和冯延巳调笑说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
这是君臣谐谑之语。两个文人,弃国事于不顾,在那探讨一池纯水皱不皱和小楼里吹笙的问题,难怪南唐要亡国。

我们上文曾经说过,文人治国是很难弄得好的,至于为什么,这里简单说一下。
文人,通常承袭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奉行的是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我们从历史的发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实际是“半部论语误天下”。
孔子建立儒家思想的初衷,便是帮助统治阶级治理天下,有礼,才有上下高低之分,才有君臣,才能不平等,才好统治。有忠,臣下才不造反,才能忠心耿耿帮自己办事打仗。有孝,老人才能得到赡养,政府的社会公共事业负担才最轻。(话说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所有国家里最差的,连人几百年历史的国家都不如,就是这“孝”字在作怪,都有人赡养了,政府自然不用买单了)。有恕,才能保证社会安定,不产生阶级矛盾和仇富情节。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实际这些思想的初衷,都不是为了人民,出发点就是为统治者一人服务。通过读书人,将这种思想散播出去,科举的时候考上一考,理解不深刻的不能当官,理解深刻了的以后就作活广告,因为读书人是最好的广告载体,兼传教士。
而最终用来治国的,却是法家思想,赏罚分明,以法典治众生。顺法者昌,犯法者诛,大棒加胡萝卜的管理方式。从管仲开始,到商鞅、韩非……,直至后世的朱元璋,(开国时仿效的是管仲治天下的那一套),最后到顺治康熙,都是这么干。
至于讲求人人平等的墨家思想和清静无为道家思想,却很少被主流社会所运用,若说有例外,道家思想天下纷乱平定后的某一个阶段被运用过,比如西汉初期。
但李璟和冯延巳这一君一臣,是属于那种原本应该持着儒家思想去忽悠天下的,一不小心却把自己给忽悠进去了。自己变成了儒家思想的受众,并充分理解执行。
南唐的治国政策一直以宽厚为主,在全盛时期,临近有小国内乱,有人劝李璟趁机把邻国灭了,他却说“趁人之危非君子所为”,而且还弄了不少柴米油盐的去作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结果养虎成患,最后成为敌国,这便是儒家的“仁”字在作怪。
相对而言,咱们明朝的朱棣就很有手段,他在任期间,安南内乱,一样的历史重演,他却让朱能和张辅带兵,把人安南给平了,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因此,在明朝,“越南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扯远了哈)
冯延巳一直搞党争,政治上无能,但李璟不但不治,且在他被罢相后又想不通,二次启用为相,原因就是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有感情,这也便是儒家的“义”字在作怪。
南唐一直崇佛,李煜时代更盛,光南京就供养着几千名啥也不干只会天天给他念经的和尚,甚至到北宋打到城下了,李煜还在说若能让我过了此劫,一定多修佛堂,多养僧人。
这么个腐儒,怎么能担治国大业。因此,我说读书人,是治不了国的,李璟和冯延巳就是例子。

以上这段扯得有些远,咱回过头来,接着说冯延巳。

冯词也比较擅用元素逆向配置的手法,这在温韦词中都有,已经不新鲜。
我们曾说过,温词善于以富贵与悲情结合,这一点冯延巳也部分承袭了他的风格,如上作中的“斗鸭阑干”,又比如《虞美人》中的“玉钩鸾柱调鹦鹉”,还有《菩萨蛮》的“娇鬟堆枕钗横凤”。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不能一一介绍。
但在他的词中,这些所占的比重不大,相对而言,温词的比重要大一些。
如果说温词表现的是“华美”,那么冯词的上作便是“俊美”了,这也便是为什么后人说“晏殊得其俊”之因。

而冯词,也有凄美之作,我们再来看他一首比较“凄美”的《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开篇两句,似脱口而出,但又奇思妙想,流光,喻逝去之光阴,而春日细雨纷纷,将流光都湿润了,后文写每年都绿的芳草,便伴随着恨意一起疯长,这里将青春易逝,人生苦短,伴随着对生命的忧患感一语道尽,有李白“逝川与流光,飘忽不可待”之妙,不愧为大家之笔。
凤楼,与上一节我们在李煜词中说的“秦楼”同意,都是出自弄玉典。而此楼又被“烟锁”,正是让人去反向理解其“无限事”,这里重点不是写楼,而是写事,写得不是现在的事,而是对以前惬意生活的隐喻性表述。若在无限事中,还不够明显,那么后面的“鸾镜鸳衾”又给此事作了充分的补充。中间的“茫茫”二字,表明了一种不可期。
因此,“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是对前文“无限事”的双重刺激与补充,极有意蕴。这便是冯词的“深”处。
过片在氛围上略有变化,在浓睡之时,女子的“魂梦”随着自己的思绪而肆意“悠扬”,表现了一种在梦中神飞心驰之态。
而“睡起”之后,回到现实,用“杨花来喻女子的愁绪如春天的“杨花柳絮”一般堆满了“绣床”,我们在上一节也说过,杨花柳絮是愁绪的引申意义,这里便是体现。
“门半掩”代表的是留门等人,但“半掩”的前提,是“薄悻不来”,知君“薄悻”,但仍存一丝“侥幸”,将女子愁苦之态更深一层地进行表现,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现代的话来说,便是“开始便知道了结果”,但即使知道结果,却还是要勉力地去做,因为不做,不甘心。这又是痴情之处。
同时,“斜阳”二字,作了一个时间的跳跃,这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了,虽然早知结果,但真当这结果无情地来临时,却还是换来了“残春泪几行”的凄苦之态。
其实这首作品,除了情节不具体化,细节化之外,基本可以作为现代言情小说或三角恋题材连续剧的提纲了,具备高度的提纲挈领和传神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正是这篇作品很好的诠释。

他还有一首《归自谣》也是同样的题材,只是短小一些,我们不细讲了,只是发来大家看一下: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华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燕脂脸。

冯词,既不同于韦词的“浅显”,又不同于温词的“艳丽”,而显得更“雅致”。

上面我们说了他的俊美和凄美,最后,咱们再来看他一首俊朗之作《醉花间》: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这首是写欢会的,整篇词风清朗高远,是冯词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首。
开篇写梅,并且早春自发,俏立池边,颇为清奇脱俗,并且为整词定下了基调。下两句写鹊,一动一静,相应成趣。
这里,小园中的梅争春而发,婷婷而立,本身就是惜取时光之语,同时高树之鹊应春筑巢,又暗示“早筑鸾巢”之意,为下文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下阕点出金陵道,金陵,自古便是风景圣地,在此终老,方不悔此生。
到结句,劝人惜取眼前时光,莫辞金杯一醉,因为相逢欢会的时光实在是太短暂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离别之中。
本作的主旨思想是及时行乐,惜取人生,今朝有酒,今朝且醉。在建国后,多不符合新中国“励精图治,不怕苦不怕累”的主流社会格调,因此被埋没得比较久,历来的点评也比较少,我也不便在课上多说。但他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至于到底是不是及时行乐,见仁见智,赚够了钱你就去行,没人拦着,钱没赚够,那你就不怕苦累,“励精图治”吧。

关于冯延巳的词,我们就说到这里。
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政治才干,但他的文学才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冯词忧患苦闷的内涵性质,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读冯词,我们会被感动,但需要联想,需要深层的思考。如李璟、冯延巳、李煜这“南唐三大家”的作品,都是学词之人的必经之路,李璟的作品若课时允许,再给大家讲。


来源: 明镜非台词讲义(十一)鉴赏与知识点(四)冯延巳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4-12-31 00: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延巳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甚至超过后主和温韦,抛开政治因素不说,他的词是真不错!

点评

我一向不喜欢把文学和什么品行,政治,觉悟之类的东西挂起钩来,文学就是文学,他本人怎么样,无所谓,你就当这些作品是文天祥写的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31 09:11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4-12-31 07: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延己和柳永的词作,我更喜欢冯词的凄美婉约,柳永有时觉得太直白些。假如你若生在那个时代,肯定名扬四海,为我等膜拜。

点评

我若能名扬四海也得要靠老师您多指点才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31 09: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09: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12-31 00:25
冯延巳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甚至超过后主和温韦,抛开政治因素不说,他的词是真不错! ...

我一向不喜欢把文学和什么品行,政治,觉悟之类的东西挂起钩来,文学就是文学,他本人怎么样,无所谓,你就当这些作品是文天祥写的好了

点评

但文学总是人学,人品还是有影响的——文天祥,他想写也得有这个闲功夫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31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09: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角 发表于 2014-12-31 07:52
冯延己和柳永的词作,我更喜欢冯词的凄美婉约,柳永有时觉得太直白些。假如你若生在那个时代,肯定名扬四海 ...

我若能名扬四海也得要靠老师您多指点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4-12-31 13: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12-31 09:11
我一向不喜欢把文学和什么品行,政治,觉悟之类的东西挂起钩来,文学就是文学,他本人怎么样,无所谓,你 ...

但文学总是人学,人品还是有影响的——文天祥,他想写也得有这个闲功夫啊!

点评

诗词写得好就好,这人品问题,历代都有出发点,特别是沾染政治色彩的,都不一定客观。 同时,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价值观,迅哥放解放前或建国初就是上进,现在要是再来个迅哥翻版,就是反动。谁来评,还不是上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31 22:03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22: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12-31 13:34
但文学总是人学,人品还是有影响的——文天祥,他想写也得有这个闲功夫啊! ...

诗词写得好就好,这人品问题,历代都有出发点,特别是沾染政治色彩的,都不一定客观。
同时,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价值观,迅哥放解放前或建国初就是爱国,现在要是再来个迅哥翻版,就是反动。谁来评,还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
所以我从来不关心这些,只论文字,只看诗词。

点评

历史,是特定的人物给我们看的一些特殊的事件,根本不是全部,离真相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 0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1-1 00: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12-31 22:03
诗词写得好就好,这人品问题,历代都有出发点,特别是沾染政治色彩的,都不一定客观。
同时,不同的时代, ...

历史,是特定的人物给我们看的一些特殊的事件,根本不是全部,离真相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点评

除了基本面,比如宋太祖是赵匡胤,这是没错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 08:19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08: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1 00:00
历史,是特定的人物给我们看的一些特殊的事件,根本不是全部,离真相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

除了基本面,比如宋太祖是赵匡胤,这是没错的

点评

是啊,其他的,全没准谱——包括他的生死。。。 所以,我们读词就读词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1-1 10: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5-1-1 08:19
除了基本面,比如宋太祖是赵匡胤,这是没错的

是啊,其他的,全没准谱——包括他的生死。。。

所以,我们读词就读词吧。。。

点评

时间穿越激发明后,就有谱了,不过咱们这代看不看得到就两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3 10:45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0: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1 10:27
是啊,其他的,全没准谱——包括他的生死。。。

所以,我们读词就读词吧。。。 ...

时间穿越激发明后,就有谱了,不过咱们这代看不看得到就两说了

点评

要能穿越先把你做成个姑娘给送青楼去——似乎穿越小说都是这么开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3 1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1-3 13: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5-1-3 10:45
时间穿越激发明后,就有谱了,不过咱们这代看不看得到就两说了

要能穿越先把你做成个姑娘给送青楼去——似乎穿越小说都是这么开头的

点评

额,你一苇皇后记啊?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3 15:04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5: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3 13:24
要能穿越先把你做成个姑娘给送青楼去——似乎穿越小说都是这么开头的

额,你一苇皇后记啊?呵呵

点评

不不,明镜皇后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3 16:27
不不,明镜皇后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3 16: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1-3 16: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5-1-3 15:04
额,你一苇皇后记啊?呵呵

不不,明镜皇后记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1-3 16: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5-1-3 15:04
额,你一苇皇后记啊?呵呵

不不,明镜皇后记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3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