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1

合掌小议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31 15:0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掌”是诗家之大忌。什么叫做“合掌”呢?下面分别两种情况来说明。
    一种情况,是在用对仗的一联里,出句和对句的意思完全相同,或者大体上相同,这就好比人的两手,虽然分别左右,却是同具五指,所以叫做“合掌”。在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中,这种情况是不少见的。《文心雕戈·丽辞篇》说: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
    把“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译成白话,是“游雁的翅膀紧挨着飞,归鸿知道把翅膀相接着飞”;这里的“雁”和“鸿”是同类的鸟,“比翼”和“接翮”意思完全相同,两句平列显得多么重复。把“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译成白话,是“孔子听说捉住麒麟觉得悲伤,孔子听说西郊冬猎因而哭泣”,上句的“宣尼”就是“孔丘”,下句的“西狩”即指“获麟”,两句平列又显得多么累赘。《菜宽夫诗话》也说:晋宋间诗人,造语虽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意,如“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类,非不工矣,终不免此病。其甚乃有一人名而分用之者,如刘越石“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谢惠连“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等语,若非前后相映带,殆不可读,然要非仝美也。唐初余风犹未殄,陶冶至杜子美始净尽矣。
    “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虽是王籍诗中的名句,然而上下两句同样说有了声音,(蝉噪、鸟鸣)反而显出环境的幽静,即使不算“合掌”,两句同出一意究竞是不好的。王安石曾经提出改用“风定花犹落”(谢贞诗句)和“鸟鸣山更幽”相对,这样一来,上句写所看到的,下句写所听到的,看到的是静中有动,听到的是动中有静,就不是同出一意了诗发展到初唐,格律渐严,“合掌”的情况渐少;到了盛唐,近体诗的格律已经定型化,“合掌”于是绝迹。杜甫是十分讲究格律的,不过也有人指出他的某些诗句有“合掌”之嫌,并举《客至》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为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其实,这首诗中的第二联应该当作“互文”(文义互见)看待,它的意思是说:“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第三联上句着重在市远”两字,下句着重在“家贫”两字。两联都不能算是“合掌”,当然也不能算是杜诗中的佳句。
    另外一种“合掌”的情况,是在紧相连接的两联里,上联的对仗方式和下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这样一来就会显得平板呆滞.例如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山城、古渡、长日、游人”都是偏正式的名词结构;“曲渚、修林、飞絮、绿阴”也都是偏正式的名词结构;“依、人多、爱”都作动词用,显然犯了“合掌”这个大忌。又如杜甫《江汉》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片云、永夜、落日、秋风”都是偏正式的名词结构;“天、月、心、病”都是名词;“共、同、犹欲”都是副词;“远、孤、壮、苏”都是形容词,表面上很象“合掌”。但是片云天共远”应该当作“片云共天远”的倒装,“永夜月同孤”应该当作”永夜同月孤”的倒装,所以实际上并不是“合掌”。

3967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345
贡献
122522
金钱
141500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5-15 20: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顺致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