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1

再谈古诗的对偶与对仗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29 10:2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羽佳蒙汜 于 2019-5-29 10:33 编辑

     从广义来说,对仗就是对偶。古人有俪对、俪偶、对仗、骈偶、队仗、排偶等说法,不但用于诗中,也用于文章中,特别是骈文。
    狭义的对仗,除了以上的要求外,平仄也需要相对,但是在古诗词中也会见到一些平仄不完全相对的对仗。
    邻对也是一种宽对,即不是特别工整的对仗。下面我们先从对仗的起源开始看看。
一、对仗/对偶 出现很早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很多对仗的例子,例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
浮文鹢,扬旌栧。张翠帷,建羽盖。罔瑇瑁,钩紫贝。摐金鼓,吹鸣籁。
    到了魏晋时期,诗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对仗,例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几乎每两句都对仗: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这以前的对仗并不讲究平仄相对,但是在齐梁时期出现了永明体以后就不同了,沈约等人引入了平上去入四声以后,对仗开始注意平仄相对。这一时期的很多诗人,喜欢写通过对仗的诗。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的”八句皆对“的古体诗 《楚妃叹》:
幽闺情脉脉,漏长宵寂寂。
草萤飞夜户,丝虫绕秋壁。
薄笑夫为欣,微欢还成戚。
金簪鬓下垂,玉箸衣前滴。

二、格律诗的对仗
   永明体以后,诗人们开始注意对仗的声律协调,平仄相对。一直延续到今天。例如庾信的《咏怀六首之六》, 诗人们很注意平仄相对:
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到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很喜欢对仗,上面庾信的《咏怀六首之六》八句皆对,不过这时候的律诗很多都有”失黏“问题。
庾信还有”十句皆对“的《王昭君》,也失黏:
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
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
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
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
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 。
    在初唐有一位宰相叫做宗楚客,他写的七律八句皆对,被人称”宗楚客体“,《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最有名的八句皆对的七律大家都应该知道,是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朝科举进士科考律诗和律赋,词性、平仄、对仗、押韵是一丝不可出现错误的,不过首尾二联是不需要必须对仗的。        白居易在贞元十六年(800)省试的试帖诗是《玉水记方流诗》: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潜颍应傍达,藏真岂上浮。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3976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280
贡献
122451
金钱
14128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5-15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顺致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0 1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