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7|回复: 1

诗词中的对仗与对偶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26 08: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偶”和“对仗”虽然差不多,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汉赋以及后来的骈文中很多对偶,要求比较宽松,仄声韵结尾也没什么问题。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讨武曌文》中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些都是仄声收尾。又比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但仄声收尾,上下句中还出现了重复字。这些都属于文法中的对偶,用在赋,散文,议论文之中都可以,在对仗中都是不允许的。

对仗又称队仗、排偶
    对仗是一种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对偶,专用于诗词之中。“对仗”出现在律诗的颌联和颈联,也就是五律,七律的第三四句和五六句。由于太过严格,后来的律诗就只要求颈联对仗了。但是这是一个最低要求,如果你写古诗,第五六句不能严格对仗的话,就不能称为律诗。
    对仗因为主要用在格律诗中,所以必须遵守平仄格律。
对仗的规矩
    首先,出句(上句)必须是仄声结尾,对句(下句)必须是平声结尾。仄声收尾,其实就是告诉你话没说完,等着听下句。平声悠扬结句,就是告诉你,话我说完了,自己领会去。这个在律诗中颌联、颈联是一样的。

     第二个就是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对,这个是律诗“对”,“粘”格式中的“对”,是必须遵守的。不能“孤平”,也不能“三平尾”。这都是写律诗的基本要求,在对仗中同样成立。
      第三、词性也要相对,“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能乱来。
     第四、对仗中上下句是不允许出现重复字的。单句中可以,不过如果出句出现了重复字,那么对句也必须用同样的手法来对应。比如“飞雪片片凝瑞去,马蹄声声报春来”。上句“片片”,下句“声声”这样才对。如果上句隔开几个字用了重复字,那么下句也必须一样,比如“孤舟逆水孤江渡,老雁乘风老路巡”,出句两个“孤”字,对句就有两个“老”字对仗。

     第五、对仗在内容上的要求。作为对仗的颌联、颈联要符合律诗中整体意思,要注意衔接首联和尾联,完成诗意的刻画和表达。
对仗的类别
     按照文字对仗严谨的称为“工对”,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工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还有些对仗就没那么明显,比如同样是杜甫的诗句“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这个看上去就有点散,但是仔细看,还是对仗的。这种就称为“宽对”。这是从对仗工整上来分的。
     对仗如果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上下句内容相同,又称为“并肩对”,并没有对意思有推进。而如果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样,既对仗,又有意思的推进,我们称之为“流水对”。这是从对仗内容上来分的。
     同时律诗中对仗联的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的讲法。一般情况下,颌联、颈联对仗,这是正格。如果放宽了颌联不对仗,只有颈联对仗,这种叫做“蜂腰对”,就像蜜蜂的腰一样,形不形象?如果首联对仗,颌联不对仗,颈联又对,叫做“偷春对”。就好像春天偷偷地早来了,所以提前到首联去对仗了。

3967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345
贡献
122522
金钱
141500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1-2 22: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