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3|回复: 8

与近体诗格律不合的“调声术”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1 13: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9-5-21 15:52 编辑

与近体诗格律不合的“调声术”

《文镜秘府论》记载了元兢的“调声术”(《诗髓脑》),是与近体诗格律不合的,只能看作是在沈佺期宋之问定型近体诗之前对诗词格律的一种探索。

    元兢,字思敬。生卒年机关皆不详。自言龙朔元年(六六一),为周王府参军。史称总章中(六六八——六六九),曾与 许敬宗、 上官仪等同修类书《芳林要览》三百卷,又摘撰自汉至唐上官仪诗伟《古今诗人秀句》二卷。其诗论著作有《诗髓脑》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误作宋约《诗格》。诸书皆不传,唯《诗髓脑》零星资料散见于《文镜秘府论》中。

上官仪(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唐代大臣,唐初著名诗人。

许敬宗(592~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唐朝宰相,

 元兢曰: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对照:八病之第一:平头。(摘自“文镜秘府论”)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末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或曰:沈氏云:“第一、第二字不宜与第六、第七同声。若能参差用之,则可矣。”谓第一与第七、第二与第六同声,如“秋月”、“白云”之类, 此即于理无嫌也。
      注:此与元兢单换头不合。说明:
     元氏的调声术之一的“换头”,即避八病之一的“平头”。不过元兢的“换头”与“平头”略有差异。元兢说的换头主要说了两点:
1,双换头:头句头两字皆是平声或皆是仄声,则后句头两字皆是仄声或皆是平声,为最佳换法。
2,单换头:只换第二字。头句第一字与次句第一字可以同平,但不允许同仄或换仄。
比如头句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对句可以是双换头: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对句可以是单换头:平仄/仄平平(但不得:仄平/仄仄平)  
头句若是(单换头):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
对句可以是(单换头):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但对句不可以:          (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 )(单换时第一字平不可以换仄)
---------否定了对句“仄平/仄仄平 ”和 “仄平/平仄平” 两类句型。如果说“仄平仄仄平”是孤平,避之有理,那么“仄平平仄平”是自救避孤平句,否定作为对句,就是不合理的了。
以唐诗为例:
捣衣(唐·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对句单换“平仄”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对句单换“仄平”-----违例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对句双换“仄仄”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对句双换(平平)
------可见第四句不符合元兢的单换头要求。特别是用标准律句“仄仄仄平平”也会违例,显然该要求不合理。事实上沈宋定型的近体诗并未按元兢“换头术”执行。如:
可怜桃李树,更绕凤皇台。首句首字仄,对句首字同仄违例;(宋之问)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以下皆同
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同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同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同
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同(以下沈佺期)
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同
借君驰沛艾,一战取云中。同
灞亭春有酒,岐路惜芬菲。同
别来如梦里,一想一氛氲。同
古来钟鼎盛,共尽一蒿丘。同
----这种违例是常见的正常对句。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标律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标律句无涉
但小拗出句“中仄仄平仄”与对句“平平仄仄平”,是律诗中多见的正常一联,其“腰”(第三字)同仄,就是必然的,合理的。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因此出现三平尾,是与唐近体诗力求避免三平尾的实际不相符的。
有人至今仍据此“调声术”评判格律诗,实在是画蛇添足,误导后学之举。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7: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淮晓渡
潮落波平岸,乌啼月满街。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晓梦碎秦淮------“更不合双换头之可同平,不可同仄之训。”即指元兢“换头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7: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9-5-21 17:30 编辑

落花(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园花乱飞。单换头,“小”以仄换平,违背元兢原则。
参差连曲陌,迢遰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穿仍欲归。单换头,“眼”以仄换平,违背元兢原则。
芳心春尽,所得沾衣。第三字皆仄,违背元兢“护腰”。

点评

针泼凡不经本人同意引用我的文句的文章属盗用,均需在二日内删除。我也不想喊我从事律师的诗友对你起诉,五日后凡属针的文章,我见则骂,  发表于 2019-5-26 0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5-21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5-21 17:18
落花(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单换头,“小”以仄换平,违背元兢原则。

既有【胡说八道】之说!
也有【胡说霸道】之说!

点评

针泼凡不经本人同意引用我的文句的文章属盗用,均需在二日内删除。我也不想喊我从事律师的诗友对你起诉,五日后凡属针的文章,我见则骂,  发表于 2019-5-26 0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5-21 18: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5-21 17:13
秦淮晓渡
潮落波平岸,乌啼月满街。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你是无中生有,还是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5-25 16: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5-25 16: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