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3

如何读懂古诗的格律?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16 05:58: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律诗只是一个划分标准,不代表创作水平。有很多著名的诗不合格律,那就不是格律诗呗,只要意境好,为什么一定要说是格律诗?格律诗是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诗,只包括五言、七言的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和排律(十句以上)。要在平仄、押韵、对仗上符合规则。但是符合规则也不一定就是好诗,古往今来,垃圾近体诗数不胜数。同理,不符合这些规则的也有好诗。
     估计题主还是没有搞清楚古体诗和近体格律诗的细致分别。古体诗中也有格式看上去和格律诗非常像的作品,但是从近体格律诗的角度来看,只要有地方不符合规则,就不是格律诗了。所以,理论上不存在“不符合格律的著名格律诗”。产生以上这种看法,估计是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入声字。
     唐宋平水韵有入声字,在平仄中发仄音,而到了今天有可能发平声。如“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节”字就是入声字,按照平水韵这句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平平”,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变格,是个律句。但是如果大家不清楚入声字,按普通话读来,平仄就变成了“平平平平仄平平”,很明显就是出律了。
二,有拗救。
    比如著名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按照正常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是“不”字为仄,所以出句平仄为“仄仄平仄仄”,明显孤平,所以白居易在对句中把第三字该仄的位置用平声的“吹”字对出句做了拗救。
这是拗律体,是可以划入到格律体中的。
三,是古体。
    比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就是三平尾,这种现象在唐诗中不多,但是有。这是因为格律诗的规则也是在摸索中形成的,这些处在成形阶段创作的大量过渡作品是非常正常的,只是在格律体成熟之后的诗人就会注意不去犯这些格律错误。因为那个时期诗坛的兴盛,后来还专门为这些似古似绝的诗发明了“折腰体”、“蜂腰体”、“鲤鱼翻波”之类的各种说法来进行分类。
    但是这种分类,都是后加的,于当时的诗人毫无意义。像这类作品,特别是流传非常广泛、意境非常优美、深远,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分,划入古体诗才是处理方法。并不是说诗内容如何,而是近体格律诗的门槛严格。其实只是一个划分规则,并不需要有多纠结。
    按照这种规则,像这种“三平尾”的诗,就是古体诗。不必强说成不符合格律的著名格律诗。

14

主题

243

帖子

33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36
贡献
751
金钱
1317
发表于 2019-5-16 08: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诗只是一个划分标准,不代表创作水平。
格律诗是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诗,只包括五言、七言的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和排律(十句以上)。
但是符合规则也不一定就是好诗,古往今来,垃圾近体诗数不胜数。同理,不符合这些规则的也有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6:2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如此认真读,并写点评,感动你的学习精神!

点评

感谢老师鼓励。问候。 我一向学习认真,有时近于“狂痴”,竟然追问得论者顿时有些“不耐烦”,过后明白了我的真实心态,便释然了。于是,就觉得我还“有点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6 2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3

帖子

33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36
贡献
751
金钱
1317
发表于 2019-5-16 21: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羽佳蒙汜 发表于 2019-5-16 16:24
你如此认真读,并写点评,感动你的学习精神!

感谢老师鼓励。问候。
我一向学习认真,有时近于“狂痴”,竟然追问得论者顿时有些“不耐烦”,过后明白了我的真实心态,便释然了。于是,就觉得我还“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9 17: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