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0|回复: 12

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的“同用”、“独用”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5-12 08:1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观唐代科举考试中及第者的诗赋用韵,我们可以发现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开元二年甲寅(714年)以前的用韵很宽,与《广韵》所注“独用”、“同用”有很大差距。开元五年丁已(717年)以后的用韵却几乎与《广韵》的“独用”、“同用”完全一致。
先天二年癸丑(713年),进士科试《出师赋》。进士赵子卿《出师赋》的韵脚所属的韵(详见第9-10页)为真、谆、臻、欣、震,且这五个韵交叉出现,属于真、谅臻、欣、震通押。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试《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为韵。状元李昂的韵脚如下:工、空、风、鸿、雄:东韵。律、出:术韵膝、谧:质韵,质术同用。
尘:真韵;勋、文、云:文韵,真文通押。野、者、寡舍、也:马韵。纷、军:文韵。则、国、北:德韵。营、清、旌、萦、旌、倾、盈:清韵。育、肃:屋韵。
以上二题二赋与《广韵》“同用”不合的有:真谆臻欣震、真文。尤其是真谆臻欣震通押,与《广韵》“同用”规 唐代科举考试诗賦用韵研究定有三处不合,即除了横跨平声去声外,“真谆臻”也不与“欣”同用,这种情况在以后的应试赋文中没再出现开元四年丙辰(716年)进士科赋题的用韵突然由宽变严。是年试《丹甑赋》以“国有丰年”为韵。
薛邕《丹甑赋》曰:“神物昭见,圣人是则。五位时序兮,万邦以宁;百祥荐臻兮,一人之德。鼓兹灵器,呈我王国。有物有凭,匪雕匪刻。察其状而玄妙,相其仪而不忒。
谅幽赞而克成,矧徽犹之允塞。是知奇制可久,嘉名不朽。
类君子之心,以虚而受;同玉人之德,终善且有。既应盛而比,蚌自满,不假于盘瓶;亦讵炊而自熟,何劳于薪櫃。拟神鼎之年超韵有用,掩欹器而无咎。岂以尘见范丹之空,赂为纪国之丑者矣。且夫清明在躬,符瑞由衷,诚之必感,感而遂通。献白有、莠环于重华,克明睿哲;锡玄珪于文命,告厥成功。此唐尧之、烟表贶,盖王母之钦风。曷若自然挺出,为瑞斯崇,其应不邻韵通昧,其用无穷。莫因埏埴,宁俟磨砻,以彰我君圣,以报我年丰而已哉!客有赋而歌曰:玄德日用兮,象帝之先。丹甑从时见兮,神物光妍。中含虚兮体道,上应规兮法天。染人无所施其彩饰,陶人无所效其贞坚。以享以孝兮,可能锁嬉。
像开多稌多黍兮,尸兹丰年。”
韵脚为:则、德、国、刻、忒、塞:德韵。久、朽、受、有、櫃、咎、丑:有韵。躬、衷、通、功、风、崇穷、砻、丰:东韵。先、妍、天、坚、年:先韵。
史期《丹甑赋》曰:“皇矣上帝,临下有则。玄德升闻荣问充塞。三光明而品物昭报,四气序而黎人不忒。虽休勿休,惟静惟默。伟夫自然之丹甑,方作瑞于明德。应皇运而 独用”无疆,报时丰于有国。其业可大,其功可久。既申命以自无类有孚而盈缶。循环外映,爱假象以为名;濩落内虚,信当无而入有。明夫既耨既获,表此不稂不莠。将有开而必先,固兹器之可守。天应灵贶,人期至丰。不汲而满,将宝鼎而齐列;不炊而沸,与温泉而比崇。异钧陶之有作,符造化之为功。千箱以之而发咏,万姓无嗟乎屡空。且夫人为国本,食乃人天。朝有代耕之秩,野多击壤之贤。岂不以休征毕至,瑞应无边。正色期呈,以明于圣感;天资可尚,是表其丰年。影亭亭于瑞日,光泛泛于祥烟。九功咸序,八政攸先。超三皇而轶五帝,尚何足夫比肩。”
韵脚为:则、塞、忒、默、德、国:德韵。久、缶、有、莠、守:有韵。丰、崇、功、空:东韵。天、贤、边年、烟、先、肩:先韵。这两篇赋的韵脚不仅无“独用”者与邻韵通押,连“同用”都没有,其用韵与《切韵》系韵书完全一致从开元五年丁已(717年)开始,进士科考试赋题的用韵既不像开元二年甲寅(714年)及以前那么宽,又不像开元四年两辰(716年)那么窄。为了保证材料的客观性,我们将登科记考补正》收录的开元五年丁已(717年)至光化四年辛酉(01年)的诗赋用韵中的独用、同用、通押统计列表如下

(表略)




以上是我们对唐代科举考试中的133篇赋
与187首诗登科记考补正》中所列的全部诗赋)共5155个韵脚的统计结果。其中与《广韵》所规定“同用”、“独用”相合的有512个韵脚,不合的有43个韵脚,它们分别是:

开元十八年庚午(730年)
崔损《冰壶赋》昔锡通押:惕(锡韵)押入
昔韵。
开元十九年辛末(731年)
叔孙云观《仲冬时令赋》之止通押:子(止韵)押入之
韵。劲径通押,定(径韵)押入劲韵。
杨谏《公孙弘开东阁赋》霁祭废通押:废(废韵)押人
霁祭韵。
朝液《公孙弘开东阁赋》旨止志通押:治(志韵)押入
旨止韵。
天宝六年丁亥(747年)
李溜《罔两赋》德陌通押:白(陌韵)押入德韵。真文
通押:云(文韵)押入真韵。
天宝十年辛卯(751年)
钱起《豹舄赋》旨志通押:异(志韵)押入旨韵
宝应二年癸卯(763年)
郑锡《日中有王字赋》御遇暮通押:掳(御韵)、著
(御韵)押入遇暮韵。
大历四年己酉(769年)
姚逖《五星同色赋》庚清青通押:听(青韵)押入庚清
林益《五星同色赋》支鱼通押:如(鱼韵)押入支韵
大历八年癸丑(773年)
张蒙《登春台赋》篠啸通押:窕(篠韵)押人啸韵。
陆赞《禁中春松诗》东钟通押:中(东韵)押入钟韵。
大历十年乙卵(775年)
丁泽《日观赋》送宋通押:仲(送韵)押入宋韵
丁泽(龟负图诗》虞模尤通押:浮(尤韵)押入虞模

历十二年丁已(77年)
任公叔(通天台赋》梗静青通押:形(青韵)、屏(青
押人梗静韵。
建中元年庚申(780年)
沈封《指佞草赋》劲径通押:圣(劲韵)押入径韵。
郑辕《指佞草赋》劲径通押:盛(劲韵)、劲(劲韵)、
t(通韵)押入径韵。
建中二年辛酉(781年)
高孚《白云起封中赋》支纸通押:此(纸韵)押入支
贞元八年壬申(792年)
贾稜《明水赋》至志未通押:贵(未韵)押入至志韵。
欧阳詹《明水赋》鱼虞通押:馀(鱼韵)押入虞韵。
裴度《均天乐赋》锡昔通押:致(昔韵)、石(昔韵)
入锡韵。
李观《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东钟通押:重(钟韵)押
东韵
贞元十年甲戌(794年)
陈九流《进善旌赋》真准通押:准(准韵)押入真韵。
窦从直《进善旌赋》月薛通押:谒(月韵)押入薛韵
柳道伦《进善旌赋》支纸通
押:驰(纸韵)押入支的
你阮通押:偃(阮韵)押入韵。真谅震通押:时(震韵)
钾入真谆韵。脂之止通押:矣(止韵)押入脂之韵
页元十二年丙子(796年)


崔护《日五色赋》锡质术通押:晰(锡韵)押入质术

贞元十四年戊寅(798年
张仲素《鉴止水赋》蒸青通押:灵(青韵)押入蒸的。
贞元十七年辛已(801年
罗让《乐德教胄子赋》真谆臻震通押:信(震韵)押入
真谆臻韵。
徐至《乐德教胄子赋》真谆穆通押:顺(穆韵)韵押入
真谆韵。
刘积中《乐德教胄子赋》真谆魂通押:尊(魂韵)押入
真谆韵。
元和六年辛卯(811年)
侯列《金谷圆芬发怀古诗》元相通押:纨(桓韵)押入
元韵。
元和十四年己亥(819年)
章孝标《王师如时雨赋》至未通押:备(至韵)押入未

长庆二年壬寅(822年)
浩虚舟《木鸡赋》至霁通押:闲(霁韵)押入至韵。
开成三年戊午(838年)
陈瑕《霓裳羽衣曲赋》志之通押:思(之韵)押入志

这43个不合的字仅占全部韵脚的0.83%,换言之,从
开元五年丁已(717年)至光化四年辛酉(901年)一百八
十余年的科举考试中,有99.17%的“同用”、“独用”与
《广韵》相一致。这与开元二年以前的宽用韵,与开元四年
无“同用”的严用韵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广韵》所注“同用”、“独用”,在开元五年丁已(717年)就已确定,并开始用于科举考试之中。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12 08: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证据翔实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08:2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研究说明,同用,独用是由于切韵,广韵的颁布才实行的,并不是如金筑子所说的是六朝韵,江东韵的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12 08: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9-5-12 08:35 编辑

同用独用与科考有关,对的。北山所举,谁也没怀疑过。我们所辩的是:这同用独用标准是:用韵以六朝永明体的用韵标准,不以切韵标准。可对照切韵韵部进行同用独用。因为许敬宗之前诗人就是同用独用标准了。

点评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以前的用韵很宽,与《广韵》所注“独用”、“同用”有很大差距。 …… 这说明初唐以前用韵与切韵的同用,独用有很大差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2 0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08:3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5-12 08:32
同用独用与科考有关,对的。北山所举,谁也没怀疑过。我们所辩的是:这同用独用标准是:用韵以六朝永明体的 ...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以前的用韵很宽,与《广韵》所注“独用”、“同用”有很大差距。

……
这说明初唐以前用韵与切韵的同用,独用有很大差距。

点评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以前的用韵很宽,与《广韵》所注“独用”、“同用”有很大差距。 …… 这说明初唐以前用韵与切韵的同用,独用有很大差距。 ------------------------ 差距在什么地方?我以诗为例没有差距。你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2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12 08: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9-5-12 08:39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以前的用韵很宽,与《广韵》所注“独用”、“同用”有很大差距。

……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以前的用韵很宽,与《广韵》所注“独用”、“同用”有很大差距。

……
这说明初唐以前用韵与切韵的同用,独用有很大差距。
------------------------
差距在什么地方?我以诗为例没有差距。你可以以诗为例证明很大差距。

点评

你找了几个例子得出没差距的结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2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08:5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5-12 08:43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以前的用韵很宽,与《广韵》所注“独用”、“同用”有很大差距。

……

你找了几个例子得出没差距的结论?

点评

前天就发在这里的你没看还是没看懂? 所谓“同用独用”,标明与六朝诗相同用韵也! 将《切韵》某些韵部“同用”了,这“同用”之后就不再是切韵了,而是叫“平水韵”了,这是一个小儿科常识!可偏有人说平水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2 09: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12 09: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9-5-12 08:52
你找了几个例子得出没差距的结论?

前天就发在这里的你没看还是没看懂?

所谓“同用独用”,标明与六朝诗相同用韵也!

    将《切韵》某些韵部“同用”了,这“同用”之后就不再是切韵了,而是叫“平水韵”了,这是一个小儿科常识!可偏有人说平水韵就是切韵,更有甚者,他说平水韵用他的客家话可读,用吴语则不可读。
    汉语字音,是由这个字的声音和那个字的声音因韵母相同而产生合谐,使人听起来产生悦耳的感觉,那这两个音之间就称之为是押韵的。区别字声与字声之间是否押韵,是用韵母相同与否决来定的。那么,这两个音的韵母是如何决定的呢?它的前堤是用某一群体的实际语音去挑选韵母的。好比“东”这个音,长安地区、洛阳地区、江东地区、河北地区,读这个音的韵母都是“红”,它的声母都是“德”,两字相切的读音就是“东”。决不是有人说的:他的客家话才读“东”,别的如吴语就不是念东了。但是,“冬、钟”这两个音就不是这样:冬,都宗切,钟,职容切,这两个音河北人读来是分两个声母、韵母的,但江东人读就是相同声母韵母了。所谓“同用”的意思,就是说这两个字在江东语音里是同一个声母韵母,都念“都宗”切。只有河北语音才分两个声母两个韵母。可是,又有人说他的客家话才是“同用” 一个声母韵母,吴语则不是。一句话,只有他的客家话可读平水韵,别处如吴语就不可读平水韵了!
    我不懂家话,没本事用客家话读出平水韵来;但我可以用南朝的永明体诗分出所谓的“同用”诗来。以所谓“十灰”、“十三元”两部“同用”部为例:在《切韵》里,“回”为户恢切,“来”为落哀切。“元”为语袁切、“魂”为户昆切。为什么切韵分为不同声母韵母的,平水韵则把这两个不同拉来“同用”了呢?因为是河北人的语音是两个声母韵母,而江东人则是一个声母韵母了。从音韵的原理上来讲,所谓同用是把不同声母韵母的字音同一了,即将反切音同一了;但反切音不同一,其读音则是不可能同一的。可是:平水韵自己没有相应的反切注音,它的单个字是借用切韵的反切注音的。平水韵分部的根据是用近体诗的实际用韵,例如将冬、钟两个不同声母韵母的字音列为同部。这近体诗的实际用韵则是以某地群体语音为根据的,这根据可上溯到六朝时期。
    按江东人沈约著的韵书《四声谱》,以六朝的诗的押韵可知,“来回”、“元魂”,是押韵的。
   六朝诗例: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汉高庙赛神
萧纲
玉轪朝行动,阊阖旦应开。
白云苍梧去,丹凤咸阳来。
日正山无影,城斜汉屡回。
瞻流如地脉,望吟匹夭台。
欲祛九秋恨,聊举十千杯。
和望月
庾肩吾
桂殿月偏来,留光引上才。
圆随汉东蚌,晕逐淮南灰。
渡河光不湿,移轮辙讵开。
此夜离清景,还承终宴杯。
奉和竟陵王经刘瓛墓诗
沈约
表闾钦逸轨,轼墓礼真魂。
化涂终眇默,神理暧犹存。
尘经未辍幌,高衡已委门。
日芜子云舍,徒望董生园。
华阴无遗布,楚席有灵樽。
玄泉倘能慰,长夜且勿论。
乱后行经吴邮亭
庾肩吾
邮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
青袍异春草,白马即吴门。
獯戎鲠伊洛,杂种乱轩辕。
辇道同关塞,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上重,秉礼国犹存。
殷牖爻虽颐,尧城吏转尊。
泣血悲东走,横戈念北奔。
方凭七庙略,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天道共谁论。
和侯司空登楼望乡
阴铿
怀土临霞观,思归想石门。
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
寒田获里静,野日烧中昏。
信美今何在?伤心自有源。
    这是所谓的合用。我们再来看六朝独用诗:
答颜延年
长卿冠华阳,仲连擅海阴。圭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君子耸高驾,尘轨实为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
结游略年义,笃顾弃浮沉。寒荣共偃曝,春酝时献斟。
聿来岁序暄,轻云出东岑。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
欢此乘日暇,忽忘逝景侵。幽衷何用慰,翰墨久谣吟。
栖凤难为条,淑贶非所临。诵以永周旋,匣以代兼金。
或更早陶渊明的诗:
和郭主簿蔼蔼堂前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六朝时许敬宗、唐高宗还没出生,他俩不会去叫沈约们(或更早的陶渊明)押韵“同用独用”的,更没有人证明要沈约们学习客家话“同用独用”, 我们只能说江东吴语对以上诗是同韵母反切了。历史事实在那里,有人天天骂也没用!
    最后,再强调一次:押韵的根本原理是韵母相同。沈约时代的永明体诗的“回来”、“元魂可押”,是依据沈约韵书《四声谱》反切字音:“回来、元魂”同部。而平水韵字却没有自己的反切注音;平水韵的反切注音依切韵,可是切韵对这“回来”、“元魂”却是分部不互押的。说它们同用,那是对近体诗的存在押韵而言的,这近体诗的存在押韵是承六朝诗的押韵,而不是承《切韵》分部!


点评

当然看到了,只是觉得你的例子太少,还不足以得出你的结论。 714年以前试贴诗不多,诗,赋用韵相同,主贴举了两个反例,正例十个不多,反例一个就够: 先天二年癸丑(713年),进士科试《出师赋》。进士赵子卿《出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2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09:1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5-12 09:04
前天就发在这里的你没看还是没看懂?

所谓“同用独用”,标明与六朝诗相同用韵也!


当然看到了,只是觉得你的例子太少,还不足以得出你的结论。

714年以前试贴诗不多,诗,赋用韵相同,主贴举了两个赋反例,正例十个不多,反例一个就够:

先天二年癸丑(713年),进士科试《出师赋》。进士赵子卿《出师赋》的韵脚所属的韵(详见第9-10页)为真、谆、臻、欣、震,且这五个韵交叉出现,属于真、谅臻、欣、震通押。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试《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为韵。状元李昂的韵脚如下:工、空、风、鸿、雄:东韵。律、出:术韵膝、谧:质韵,质术同用。
尘:真韵;勋、文、云:文韵,真文通押。野、者、寡舍、也:马韵。纷、军:文韵。则、国、北:德韵。营、清、旌、萦、旌、倾、盈:清韵。育、肃:屋韵。
以上二题二赋与《广韵》“同用”不合的有:真谆臻欣震、真文。尤其是真谆臻欣震通押,与《广韵》“同用”规定有三处不合,即除了横跨平声去声外,“真谆臻”也不与“欣”同用,这种情况在以后的应试赋文中没再出现。

点评

相同的例子很多,我没必要把全部永明体诗都抄出来。你找相反的例子也可不全部抄出来。论文不是编集子,举例即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2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5-12 09: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泽《日观赋》送宋通押:仲(送韵)押入宋韵】?
《日观赋》是丁春泽,不是丁泽。丁泽的试律赋是《日五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5-12 0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5-12 09:55 编辑

丁泽《日观赋》送宋通押:仲(送韵)押入宋韵
丁泽(龟负图诗》虞模尤通押:浮(尤韵)押入虞模
尤韵,能与虞韵押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12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9-5-12 09:16
当然看到了,只是觉得你的例子太少,还不足以得出你的结论。

714年以前试贴诗不多,诗,赋用韵相同,主 ...

相同的例子很多,我没必要把全部永明体诗都抄出来。你找相反的例子也可不全部抄出来。论文不是编集子,举例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5-12 1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顶的帖子,是你北山自己的,还是你北山百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