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9-5-11 11:03 编辑
可笑的逻辑----子虚乌有的“江东韵”
近来金筑子发表多篇帖子宣扬“江东韵”: 金筑子说:“沈约为江东人,他必然以江东口音为韵,我们可以推论当时沈约编了一部江东韵,只是于《切韵》成书后失传了。第二,查永明体诗的用韵与唐近体诗的用韵基本相同,即可认为“平水韵”即“江东韵”。”(金筑子) 金筑子这样说的目的在于,说平水韵不是切韵,而是一种想象中的“江东韵”,这种江东韵里“元魂”“哀回”同韵,而在切韵中分在不同韵部,所以平水韵与切韵没有继承关系,这就证明了金筑子的今古音混用理论(诗词用字的平仄依切韵,而押韵可以任意变换,比如可以用普通话韵。)是有根据的,因而他的“大雾诗”今古音混押是正确的。 金筑子为了证明他的今古混用谬论是正确的,十几年来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执着地用一百个谎言证明一个谎言! 人的出生地千差万别。但他的口音却会因经历不同和后天的学习而变化,比如说现今的普通话,怎么会肯定以出生地的方言土语编制一部韵书呢?金筑子出生于贵州大山里的乡村中,其方言土语恐怕无人能懂,那么可以推论他现在写诗用韵是“贵州大山韵”吗?可见金筑子的“必然”到了多么可笑的地步! 什么叫韵?韵是类似同音的归并。“元”和“魂”,“哀”和“回”音并不同,在切韵中也不在一个韵部,但若一个音一个韵部,就会造成韵部过多,不利于写诗用韵,所以才会有许敬宗的奏请同用和独用。平水韵,就是切韵的同用和独用的归并结果。词的用韵比平水韵还宽泛,等于合并了平水韵的邻韵,所以产生了“词林正韵”。直到现在有人建议“平水宽韵”比词林正韵还宽,无非就是为了方便选韵字而将韵部数目再减少而已,无论韵部怎么变化,每个字的平仄和发音是不变的,仍然是“切韵”,即古音体系。这是现代两种(双规)诗词用韵之一。 押韵不是押同音,而是押韵部。韵部,就是一种被认可的规定。切韵等韵书,相当于一部同音字典,而韵部只是一种类似同音的归类而已。金筑子说“同用”就是与“江东韵”相同,是牛唇不对马嘴的胡说! 类似的,有个网名“吟者”也宣扬有一种“东南韵”,说平水韵就是“东南韵”,也是胡诌八扯,没有根据的臆想!吟者无非是攻击“平水韵”是不能发音的“哑巴韵”,现在能发入声的不是正宗的平水韵,只是东南地区的一种方言“东南韵”。真正的“平水韵”已无人能读,根据“韵乃声韵”的规定,所以平水韵应该让位于新韵。所以用“假平水韵”写诗的都是“没有诗心”的“匠人”----更是可笑的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