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程溪钓叟

批判金筑子平水韵音是吴语的谬论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8 23: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5-8 22:50
平水韵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对的。承认平水韵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了,礼部韵略承景德韵略懂么,景德韵略 ...

王力的‘’唐朝初年(所谓初唐),诗人用韵还是和六朝一样,并没有以韵书为标准。大约从开元天宝以后,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
------------
唐朝初年(所谓初唐),诗人用韵还是和六朝一样,并没有以韵书为标准。-----唐朝初年(所谓初唐),诗人用韵还是和六朝一样,这和我的观点一致。不同的是,我认为六朝的诗是以当时的韵书为标准的,没有韵书,沈约的四声就没有载体。历史记载,只是陆法言的《切韵》之后,六朝的韵书才消失。陆法言说: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如江东河北无韵书,他取什么又如何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5-8 2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9-5-9 05:45 编辑
涂鸦之评 发表于 2019-5-8 21:37
盖自五胡乱华以后,中原旧族多侨居江左,270年后,他们的语言被别处的人称为吴语,南北音是这些南渡者之间 ...

高欢、陆法言的姓名是汉人姓名,还是鲜卑人姓名?如果是汉人姓名,则可以证明鲜卑人被汉化了。试想一下,一个文明非常落后(没有文字,语言贫乏)的游牧民族凭什么文明手段来同化一个文明远超他们的民族?须知武力的征服不是文明的征服。在鲜卑人统治汉人区之前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的说法,含义同鲜卑人统治时及恢复汉人统治后有没有不同?鲜卑人用鲜卑文写的《史记》文本有没有?流传下来没有?仅凭刀把子(制刀技艺也是师从汉人)能改造笔杆子吗?刀把子可以写字吗?刀把子可以强迫汉人教他们识汉字、读汉字、写汉字、用汉字,改造他们汉化,讲汉话,成为汉人。这几个音韵大师以为鲜卑人如同文明先进的欧洲人征服非洲大陆。可笑可悲啊!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统治了中华百年,中华被蒙化了吗?蒙文代替汉文了吗?蒙语成了汉人的通用语了吗?后来的满清三百年情况怎么样?命运都是被汉化。连基因都被汉化了。音韵大师们高论实在是太高了?

点评

北朝胡化太厉害了。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有鲜卑名字贺六浑。陆法言是正宗鲜卑人,姓步六孤。北朝河北人民起义领袖鲜于修礼、杜洛周、葛荣也是胡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9 0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0: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5-9 04:1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5-8 23:11
王力的‘’唐朝初年(所谓初唐),诗人用韵还是和六朝一样,并没有以韵书为标准。大约从开元天宝以后,用韵 ...

不同的是,我认为六朝的诗是以当时的韵书为标准的,没有韵书,沈约的四声就没有载体。历史记载,只是陆法言的《切韵》之后,六朝的韵书才消失。陆法言说: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如江东河北无韵书,他取什么又如何对比?
-------------
六朝韵书很多且无官定韵书的任何记载,谁都没有六朝的完整韵书【残篇仅见玉篇】可以去证明六朝人用的什么韵书,无任何证据的事就不能乱下结论,这叫基本的学术态度

江东诗人或河北诗人用些什么韵书根本就没证据,无法证明,无法证明之事就不能乱说,乱说就叫妄语或者叫胡言乱语,你是一个诗词理论版的首版,尤须慎言而非妄语,这是对你的忠告
江东河北有无韵书,有或是没有,无据之事不能下论,陆法言取什么又如何对比,切韵序说得很明白了,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不理解么,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除消疏缓,剖析毫厘,分别黍累,这些不就是在比对么,这不就是做取舍么,切韵序怕也不读,即便读了也不会理解,这么烂的理解能力还怎么做理论


再按你一贯的观点,句中平仄依切韵,得,一会儿说切韵音是古代的长安音,一会儿又说唐人诗的押韵是江东韵,一会儿说平水韵音又是什么吴语,哪么,你会读隋代的长安音还是会读江东韵音和六朝的吴语了,隋代的长安音都有些什么声母什么韵母,江东韵谁编的又都有些什么声母什么韵母,六朝的吴语又有些什么声母什么韵母,就不觉得自己很荒唐么

对于切韵【广韵】音的还原研究声母方面有大量的反切上字还有守温36字声,对于韵母有大量的直音、读若、反切注音,还有韵图、等韵图等及传承、遗留了古音古韵的当代方言等大量的音韵学材料,所以,现代音韵学依据这些音韵学材料就可以还原出切韵【广韵】的音韵来,但是,对于具体调值因目前没有任何文献可依所以音韵学界没有一个人敢对切韵【广韵】的具体调值作定论,无据之事不作定论,这就叫学术态度,这就叫科学精神,懂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57

帖子

65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49
贡献
1903
金钱
2332
发表于 2019-5-9 0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韵书所附的语音光盘下落不明,变成吟者所指摘的哑巴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0: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雨 发表于 2019-5-9 00:17
关键是韵书所附的语音光盘下落不明,变成吟者所指摘的哑巴韵了

关键是今人没谁舍得带着光盘去穿越录制古人语音呀,不知花花愿不愿去穿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5-9 03: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5-9 03:33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5-8 22:31
汉代用韵较宽。这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是押韵只求近似,并不求其十分谐和;第二是偶然模仿古韵,以致古代可押的也押,当代口语可押的也押,韵自然宽了。到了六朝,用韵又渐渐趋向於严。这是时代的风气,和实际口语韵部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现在说到第二期。六朝时代,李登声类的书,虽然想作为押韵的标准,但因为是私家的著作,没法子强人以必从。隋陆法言的切韵,假使没有唐代的科举来抬举它,也会遭遇声类等书同一的命运。後来切韵改称唐韵.可说是变成了官书,它已经成为押韵的标准.尤其是近体诗押韵的标准,唐韵共有二百零六个韵,但是,唐朝规定有些韵可以同用,凡同用的两个或三个韵,做诗的人就把它们当做一个韵看待,所以实际上只有—百一十二个韵。到了宋朝,唐韵改称广韵,其中文韵和欣韵,吻韵和隐韵,问韵和焮韵,物韵和迄韵,都同用了,实际上剩丁一百零八个韵。到了元末,索性泯灭了二百零六韵的痕迹,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又毫无理由地合并了迥韵和拯韵,径韵和证韵,於是只剩了一百零六个韵。这一百零六个韵就是普通所谓诗韵,一直沿用至今。--王力
王力还真给你证明了平水韵承切韵,没读过还是读不懂

【广韵,其中文韵和欣韵,吻韵和隐韵,问韵和焮韵,物韵和迄韵,都同用了,实际上剩丁一百零八个韵】?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5-9 05: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5-8 23:11
王力的‘’唐朝初年(所谓初唐),诗人用韵还是和六朝一样,并没有以韵书为标准。大约从开元天宝以后,用韵 ...

请金首版解开唐尧在《国学纵横》版的禁言。你是在助贼害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5-9 0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5-9 03:30
【广韵,其中文韵和欣韵,吻韵和隐韵,问韵和焮韵,物韵和迄韵,都同用了,实际上剩丁一百零八个韵】?这 ...

三羊一开口,伪音韵大师拔脚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4

主题

417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363
贡献
4746
金钱
1083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9 06: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5-9 05:40
请金首版解开唐尧在《国学纵横》版的禁言。你是在助贼害已。

此人一禁,版面也就清静了,回归学术一流。

支持金筑子的英明果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789

帖子

28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853
金钱
1007
发表于 2019-5-9 08: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涂鸦之评 于 2019-5-9 08:23 编辑
唐尧 发表于 2019-5-8 23:15
高欢、陆法言的姓名是汉人姓名,还是鲜卑人姓名?如果是汉人姓名,则可以证明鲜卑人被汉化了。试想一下, ...

北朝胡化太厉害了。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有鲜卑名字贺六浑。陆法言是正宗鲜卑人,姓步六孤。北朝河北人民起义领袖鲜于修礼、杜洛周、葛荣也是胡人。这种环境里根本不可能学好已经南渡的语言,后来杨广娶南妻下扬州,其实是对正统汉文化的向往。
颜之推论的南北是非,其实都在江左,当时的河北已经高度鲜卑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9-5-9 08:4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5-9 05:40
请金首版解开唐尧在《国学纵横》版的禁言。你是在助贼害已。

废废让人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5-9 09: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杨 发表于 2019-5-9 06:36
此人一禁,版面也就清静了,回归学术一流。

支持金筑子的英明果断。 ...

疯羊你知道谁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5-9 09: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涂鸦之评 发表于 2019-5-9 08:17
北朝胡化太厉害了。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有鲜卑名字贺六浑。陆法言是正宗鲜卑人,姓步六孤。北朝河北人民 ...

我是借你帖发言。我的帖子是从宏观、战略层面来分析汉语有没有被胡化?还是胡语被彻底汉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4

主题

417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363
贡献
4746
金钱
1083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9 09: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5-9 09:00
疯羊你知道谁禁的?

【唐尧】岂是你这种污秽小人能污辱的。

【唐尧】列为五帝,却在这个认坛每天被指着鼻子骂,成何体统,有辱斯文。早就该禁你,版面管理视若不见,也真是诗坛天大的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4

主题

417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363
贡献
4746
金钱
1083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9 09: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

第八条对冒用、关联机构或社会名人注册账号名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注销其账号,并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报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9: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5-9 09:41 编辑
风清杨 发表于 2019-5-9 09:07
【唐尧】岂是你这种污秽小人能污辱的。

【唐尧】列为五帝,却在这个认坛每天被指着鼻子骂,成何体统,有 ...

那厮我早前就警告过,不准跟我的帖,若在我的帖上再胡言乱语歪楼将继续在国学版上追加警告禁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9: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杨 发表于 2019-5-9 09:31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

第八条对冒用、关联机构或社会名人注册账号名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 ...

可发成主帖申请注销此帐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4

主题

417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363
贡献
4746
金钱
1083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9 09: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5-9 09:40
可发成主帖申请注销此帐号

论坛管理层应当有眼睛有头脑吧,否则占着位置管理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0: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杨 发表于 2019-5-9 09:44
论坛管理层应当有眼睛有头脑吧,否则占着位置管理啥?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以前可能没留意到这方面的信息,说实话,我就没留意到,感谢提供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5-9 10: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说他的,你可说你的。如此弩抜剑涨,辞恶语毒,直疑重卷文革恶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2: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5-16 15:35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5-9 10:34
他说他的,你可说你的。如此弩抜剑涨,辞恶语毒,直疑重卷文革恶风。

辞恶语毒吗,这叫以牙还牙,以恶还恶,以毒攻毒
他说什么当然是他的自由,但总不能靠做梦去胡言乱语吧,譬如其说平水韵音是吴语,最低总得做点什么基本论述吧,如哪部历史文献记载了平水韵音是吴语,或依据文献分析平水韵音如何都有些什么声什么韵,六朝的吴语又有些什么声什么韵,两相比较而得出平水韵音等同吴语的结论
什么论述都没有就靠扣帽子靠人身攻击以达其企图转移话题的目的,别人当然是理所当然地就可以以牙还牙,以恶还恶,以毒攻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5-9 17: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9-5-9 17:26 编辑
涂鸦之评 发表于 2019-5-9 08:17
北朝胡化太厉害了。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有鲜卑名字贺六浑。陆法言是正宗鲜卑人,姓步六孤。北朝河北人民 ...

汉人胡化论是胡人的阴魂不散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5: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5-16 16:23 编辑

唐开元天宝之后诗人诗韵用切韵,这个事其实是没必要再争的,在正史上都是有记载的,除正史外还有前人笔记杂录记载

旧唐书李揆传“乾元初,兼礼部侍郎,言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殊不知艺不至者,居文史之囿,亦不能搞辞,深昧求贤之意也。及试进士,请于庭中设五经诸史及切韵本于床,引贡生谓之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所属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人緦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乡贯,不得增损移易,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与状佥同而定焉。凡就试,唯词赋者许持《切韵》、《玉篇》,其挟书为奸,及口相受授者,发觉即黜之。--宋史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载:“国初进士科场尚宽,礼闱与州郡不异。景德二年七月甲戌,礼部贡院言:“举人除书案外,不许将茶厨、蜡烛带人,除官韵外,不得怀挟书策,犯者扶出殿。”宋程大昌《续演繁露》卷二也说“举子前此许挟书,至祥符止许带《礼部韵韵》”
除正史所载和前人的笔记杂录外,孙愐的《唐韵》两版序也说得很明白
孙愐《唐韵》(初版)序
    盖文字聿兴,音韵乃作。《苍》、《雅》为首,《诗颂》次之,则有《字统》、《字林》、《韵略》、《韵集》,述作颇众,得失平分。唯陆法言《切韵》,盛行于代。然随殊尚类,和璧仍瑕。遗漏字多,训释义少。若无刊正,何以讨论?我国家偃武修文,大崇儒术。置集贤院,召才学之流。自开辟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盛。上行下效,比屋可封。辄罄謏闻,敢补遗阙。兼集诸书,为注训释。


孙愐《唐韵》(再版)序
    盖闻文字聿兴,音韵乃作。《苍颉》、《尔雅》为首,《诗颂》次之,则有《字统》、《字林》、《韵集》、《韵略》,述作颇众,得失互分。惟陆生《切韵》,盛行于世。然隋珠尚类,虹玉仍瑕。注有差错,文复漏误。若无刊正,何以讨论?



真宗“景德四年 (1007)十一月戊寅,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依《九经》例颁行。祥符元年(1008)六月五日改为《大宋重修广韵》。”(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五《艺文》)。奉敕依据隋朝陆法言等《切韵》而重修为《广韵》者,为陈彭年、丘雍等。收字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在《广韵》修纂的同时,又由丘雍“略取《切韵》要字,备礼部科试”(王尧臣《崇文总目辑释》卷一),从而又成《韵略》五卷,收字九千多个。因为书成于真宗景德四年,故又称《景德韵略》。此为宋代第一部《韵略》。“其曰略者,举子诗赋所常用,盖字书声韵之略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礼部韵略》解)。

历史脉络其实是非常清晰的,唐朝,切韵任考生翻检,宋朝许带切韵,景德年间许带官韵,祥符年间就只许带礼部韵略了,平水韵即礼部韵略,礼部韵略承景德韵略112韵,景德韵略112韵承切韵同用独用112韵,历史脉络是这么地清晰,为什么还些有人要诡辩不休呢,说简单点也许就是为有话题可争吵,说严重点是要割裂其历史为其一己私心服务,诡辩什么呢,无非就是诡辩名称的更换,名称一更换新名称在历史的时间点上就有了似是而非的借口,如此诡辩根本就不是搞什么诗词理论而是卖嘴--逞一时之口舌罢了,如王树昌之流的浑话唐近体用韵不是用平水韵就属此类,这样的诡辩如同过去有些别有用心之徒诡辩民国、清朝元朝是不是中国一样无聊和恶劣。。。


哪么,切韵音是什么江东音和吴语吗,1,陆法言的切韵序就说得很明白了‘’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
2,除切韵序说明了其韵书字书音外,其相延的唐韵序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皆(及)案《三苍》、《尔雅》、《字统》、《字林》、《说文》、《玉篇》、《石经》、《声韵》、《声谱》、九经、诸子,《史》、《汉》、《三国志》、晋、宋、后魏、周、隋、陈、宋、两齐书,《本草》、《姓苑》、《风俗通》、《古今注》、贾执《姓氏英贤传》、王僧孺《百家谱》、周何洁集《文选》诸集,《孝子传》、《舆地志》,及武德已来创置,迄开元三十年,并列注中。等夫舆诵,流汗交集,愧以上陈天心。【初版】


皆(及)案《三苍》、《尔雅》、《字统》、《字林》、《说文》、《玉篇》、《石经》、《声韵》、《声谱》、九经、诸子,《史》、《汉》、《三国志》、晋、宋、后魏、周、隋、陈、宋、两齐书,《本草》、《姓苑》、《风俗通》、《古今注》、贾执《姓氏英贤传》、王僧孺《百家谱》、周何洁集《文选》诸集,《孝子传》、《舆地志》,及武德已来创置,迄开元三十年,并列注中。等夫舆诵,流汗交集,愧以上陈天心。【再版】
由是可见,切韵是中华文化整体之一脉相承,干江东吴语一地之音何事


诗用平水韵【礼部韵略】,前人同样说得很明白,如潘耒张氏重刊古本《广韵》序

盖自陆法言等数人,斟酌古今南北,勒成一书,历代增修,虽有切韵、唐韵、广韵之异名,而部分无改。唐宋用以取士,谓之官韵,与九经同颁,无敢出入。宋末元初,始加改并。名为并其所通用,实则非通而并。且阑入他韵者多矣。今学诗者必宗唐、宋。而用韵不从唐、宋,其可乎?从此书所标之通用者,韵固未甞狭也,而无讹滥之失,不亦善乎?


又如洪武正韵序
自梁之沈约,拘以四声八病,始分为平上去入,号曰类谱,大抵多吴音也。及唐,以诗赋设科,益严声律之禁。因礼部之掌贡举,易名曰礼部韵略。遂至毫发弗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儒,且谓承袭之乆,不欲变更。纵有患其不通者,以不出于朝廷学者,亦未能尽信。。。


又如朱彝尊重刊《广韵》序
    声韵之学,盛于六代。周颙以天子圣哲分四声,而学者言韵,悉本沈约。顾其书,终莫有传者。今之广韵,源于陆法言切韵。而长孙纳言,为之笺注者也。其后诸家,各有增加,已非广韵之旧。然分韵二百有六部,未之紊焉。自平水刘渊,淳佑中,始并为一百七韵。于是,合殷于文,合隐于吻,合焮于问,尽垂唐人之官韵。。。


总之,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切韵是综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之大成者,绝非一时一地之音【王力语】是明确的,根本就与沈约的多吴语相去甚远了。

哪么,为什么有人还要在‘平水韵音等于吴语’的质问下偷换概念恬噪为唐人用韵是继承永明体用韵呢,我只能同样用无聊和恶劣去形容,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继承是不能等于等同的,何况,诗律自永明至初唐再至近体已经是一变再变了,至于唐人诗的用韵继承了六朝的一些用韵也根本用不着某人去论,王力先生除了在汉语诗律学中有所论及外,在古代汉语一书中也同样有所论及,‘’至於汉魏六朝诗的韵部系统,由於这一时期没有韵书留传於世,而作品的地域分布又比《诗经》时代广阔,所以还不容易弄清楚。大致说来,汉魏古诗的用韵接近先秦韵部,晋以后的诗韵,越到后来越接近隋唐韵部。‘’,从王力之论再考察一下唐太宗诗的用韵和隋朝庾信的用韵可以说是几乎一样的,‘’太宗文武间出,首辟吟源,宸藻概主丰丽,观集中有诗“效庾信体”,宗向微旨可窥。‘’,隋朝切韵已出版,但因无确切的证据证明初唐及隋朝诗的用韵是用切韵,此不作定论,除诗律的演变外,初唐诗及隋诗的用韵也比六朝要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16 17: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9-5-16 17:09 编辑

你在哪里弄这一大堆,你自己翻检明白了吗?
1、《切韵》不是江东韵,也不是吴语音。你这是在自我编造!
2、平水韵来自《广韵》的“同用独用”,不来自《礼部韵略》。《礼部韵略》是《集韵》的略本,不来自“景德韵略”。
3、许敬宗的“同用独用”依据是六朝用韵,许只是借《切韵》韵部标注“同用独用”,它不是什么《切韵》的继承!
4、唐人近体诗的用韵与“同用独用”不相干,它是六朝用韵的继承,即沈约的《四声谱》,即江东语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8: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5-16 18:5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5-16 17:06
你在哪里弄这一大堆,你自己翻检明白了吗?
1、《切韵》不是江东韵,也不是吴语音。你这是在自我编造!
2、 ...

你在哪里弄这一大堆,你自己翻检明白了吗?--------------我比你读书多

1、《切韵》不是江东韵,也不是吴语音。你这是在自我编造!
--------------我用得着编造么,全部引用有原文出处,以为谁都象你呀,靠做梦做理论

2、平水韵来自《广韵》的“同用独用”,不来自《礼部韵略》。《礼部韵略》是《集韵》的略本,不来自“景德韵略”。
---------早就被批烂了

礼部韵略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 ... /1516508?fr=aladdin

3、许敬宗的“同用独用”依据是六朝用韵,许只是借《切韵》韵部标注“同用独用”,它不是什么《切韵》的继承!
-----------------
大量的历史事实摆在那里还在胡说八道,连同用的依据是什么都不懂,你又有什么证据说‘’许只是借《切韵》韵部标注“同用独用”,它不是什么《切韵》的继承!‘’

4、唐人近体诗的用韵与“同用独用”不相干,它是六朝用韵的继承,即沈约的《四声谱》,即江东语音韵
--------------------------------------
《四声谱》是什么你都搞不懂,《四声谱》又哪里记载了江东语音韵,传承不能等于等同,还想混淆什么

点评

你要信百度那是你的事。现在不是在搞文化大革命,你也不是姚文元,你无权批判别人,更无权定性别人是“谬论”。 你搜罗的那一大堆,我不相信那些颠三倒四的垃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6 19: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9: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5-16 19:03 编辑

我们按金筑子传承即等于等同的逻辑来推导个,金筑子传承了他父亲的基因,金筑子的兄弟也传承了他父亲的基因,金筑子等于金筑子的兄弟也等于金筑子的父亲,更多的荒谬又荒唐的推导就不说了,留口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16 19: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5-16 18:48
你在哪里弄这一大堆,你自己翻检明白了吗?--------------我比你读书多

1、《切韵》不是江东韵,也不是 ...

你要信百度那是你的事。现在不是在搞文化大革命,你也不是姚文元,你无权批判别人,更无权定性别人是“谬论”。
你搜罗的那一大堆,我不相信那些颠三倒四的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5-16 19:16 编辑

施向东 关于 《切韵 》性质问题 ,我的意见是

《切韵序 》是值得重视的重要文献 。 《序 》说 “欲广文路 , 自可清浊皆通 若赏知音 , 即须轻重有异 。 ”这两句道出了 《切韵 》与诗歌押韵的区别 。 有的学者以诗人押韵的韵脚为依据 ,批评 《切韵 》分韵苛细 ,强生出现实语言中不存在的区别 。 这混淆了两件事 韵和韵母 。 韵是诗歌押韵 的基础 ,但是韵只管到元音和韵尾 ,不管韵头 ,所 以不但麻韵三类 “斜 盯家 花 ' ' 可以押韵 杜牧 《山行》 刘禹锡 《乌衣巷 》 ,东韵两类 “红 岁风中 ”可以押韵杜牧 《江南春》 ,连唐韵 、 阳韵 “光 『 霜乡 ” 李 白 《静夜思 》 也可
以押韵 ,侯韵 、尤韵 “楼 。 可浮舟流 ”也可以押韵 ,登韵 、蒸韵 “蒸陵 加岁增灯 。 ” 杜甫 《寄刘峡州 》 也可以押韵 。 如果依押韵 , 阳唐 、尤侯 、蒸登都应当合为一韵的 。 但是好像没有哪一本 《切韵 》之前 的韵 书是把蒸登合为一韵 的 。
押韵还有一桩 , 就是不同韵的字 , 听着差不多 ,常常也可 以押韵 ,不一定要同韵的。 在科举功令之前之外 ,不按韵押韵的事情多着呢 。 《诗经 》里合韵的事就很多 ,唐朝与科举无关的古风 、宋朝与科举无关的词 , 都是那 样的 。直到今天仍然这样 “红东 岁升 。 留星 ”照样押韵 。 俞敏先生还举过普希金押韵 的例子 ,外 国人也是这样 的 。 这是文学艺术和语言学的差异 ,不能拿文学上的押韵来做韵部分合的确证 。
还有两件事也被混淆了 ,就是 《切韵 》与字书音注的区别 。 《说文 》是没有音注的 , 只有谐声读若之类 ,也是大概的 ,后来 吕忱 《字林 》有音注 ,其精确性大约不会超过其兄弟 吕静 《韵集 》 ,再后来顾野王的 《玉篇 》 ,反切有进步 ,还是没有达到 《切韵 》的水平 。 因为 《玉篇 》是字书 , 主要任务是解字释义 。 玉篇 》所用反切 ,是有所依据 ,还是顾 氏 自制 , 似乎没有 明文 。 但是顾氏审音水平 , 一定不会超过颜之推等八人 。 颜 氏有 《音辞篇 》在 ,萧该 、卢思道 、薛道衡与颜氏等有诗文在 ,这是可以断言的 。 而 《切韵 》是韵书 , 但是陆法言不满足于只做一本押韵的工具书 , 自诩是 “知音 ” ,要 “剖析毫厘 , 分别黍累 ” ,是以语音分析的精确为己任的 。

---------------
金筑子既然一头蒙分不清文学的用韵跟韵书分韵的性质差别,干脆就转过施向东先生的一段文字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9: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5-16 19:04
你要信百度那是你的事。现在不是在搞文化大革命,你也不是姚文元,你无权批判别人,更无权定性别人是“谬 ...

有本事就学术上反辩呀,尽扯球些废话又想玩转移话题的把戏干嘛

任何文学观点都可以批评和批判,乱扣文革帽子既文革遗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16 1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这里批判我的内容是“平水韵是沈约四声谱即江东语音”的谬论问题,不是切韵性质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