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1-3
威望786
金钱6700
贡献5759
金牌会员
 
威望- 786 点
贡献- 5759 次
金钱- 670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5-16 1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5-16 19:16 编辑
施向东 关于 《切韵 》性质问题 ,我的意见是
《切韵序 》是值得重视的重要文献 。 《序 》说 “欲广文路 , 自可清浊皆通 若赏知音 , 即须轻重有异 。 ”这两句道出了 《切韵 》与诗歌押韵的区别 。 有的学者以诗人押韵的韵脚为依据 ,批评 《切韵 》分韵苛细 ,强生出现实语言中不存在的区别 。 这混淆了两件事 韵和韵母 。 韵是诗歌押韵 的基础 ,但是韵只管到元音和韵尾 ,不管韵头 ,所 以不但麻韵三类 “斜 盯家 花 ' ' 可以押韵 杜牧 《山行》 刘禹锡 《乌衣巷 》 ,东韵两类 “红 岁风中 ”可以押韵杜牧 《江南春》 ,连唐韵 、 阳韵 “光 『 霜乡 ” 李 白 《静夜思 》 也可
以押韵 ,侯韵 、尤韵 “楼 。 可浮舟流 ”也可以押韵 ,登韵 、蒸韵 “蒸陵 加岁增灯 。 ” 杜甫 《寄刘峡州 》 也可以押韵 。 如果依押韵 , 阳唐 、尤侯 、蒸登都应当合为一韵的 。 但是好像没有哪一本 《切韵 》之前 的韵 书是把蒸登合为一韵 的 。
押韵还有一桩 , 就是不同韵的字 , 听着差不多 ,常常也可 以押韵 ,不一定要同韵的。 在科举功令之前之外 ,不按韵押韵的事情多着呢 。 《诗经 》里合韵的事就很多 ,唐朝与科举无关的古风 、宋朝与科举无关的词 , 都是那 样的 。直到今天仍然这样 “红东 岁升 。 留星 ”照样押韵 。 俞敏先生还举过普希金押韵 的例子 ,外 国人也是这样 的 。 这是文学艺术和语言学的差异 ,不能拿文学上的押韵来做韵部分合的确证 。
还有两件事也被混淆了 ,就是 《切韵 》与字书音注的区别 。 《说文 》是没有音注的 , 只有谐声读若之类 ,也是大概的 ,后来 吕忱 《字林 》有音注 ,其精确性大约不会超过其兄弟 吕静 《韵集 》 ,再后来顾野王的 《玉篇 》 ,反切有进步 ,还是没有达到 《切韵 》的水平 。 因为 《玉篇 》是字书 , 主要任务是解字释义 。 玉篇 》所用反切 ,是有所依据 ,还是顾 氏 自制 , 似乎没有 明文 。 但是顾氏审音水平 , 一定不会超过颜之推等八人 。 颜 氏有 《音辞篇 》在 ,萧该 、卢思道 、薛道衡与颜氏等有诗文在 ,这是可以断言的 。 而 《切韵 》是韵书 , 但是陆法言不满足于只做一本押韵的工具书 , 自诩是 “知音 ” ,要 “剖析毫厘 , 分别黍累 ” ,是以语音分析的精确为己任的 。
---------------
金筑子既然一头蒙分不清文学的用韵跟韵书分韵的性质差别,干脆就转过施向东先生的一段文字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