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2|回复: 11

江南雨老师评古风苑4.16日练习,成联同题黄河:

[复制链接]

128

主题

731

帖子

58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0
贡献
1217
金钱
2366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4-23 13: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苑4.16日练习,成联同题黄河,资料自行百度
请注意格式,不要跟丢。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认识主题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黄河,文明起源地,中华母亲河。这条形似巨龙的中国第二长河被赋予了太多文化和精神上的象征含义,跨越了一定的历史时空。。

     主题黄河成联,以咏物,风景山水联,记实等方法,通过你的成联让人们感受到你眼中的黄河由表及里的样子。
一般手法,作为咏物着手。
咏其形态,可以运用赋笔平铺直述。亦可借用通感修辞手法达到语句优美,语境极佳,意境有高度。以旁观者身份,无我之境客观撰刻。
    咏其内在,更需要多种手法相结合围绕主题达意。把作者情感融在其中,有我之境。使表达的句意更生动形象传神。

   风景山水联, 须以凝炼简洁的文字、画龙点睛地点透山水之神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成联构思
      适当选取有助于表达情感的景物,然后适当生发,做到感情饱满,韵味悠长。
    一般要经过立意、选材、构造等几个必要的阶段。
      常用方法,上下比适合 赋笔平行并列,虚实结合,时空相对,动静相结合,远近相协等等
虚实结合(实景虚情),
寓情于景(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景中,物是我,我是物)。
借景抒情(选取符合情感的景观,发表你的感慨及议论)
时空相对(时间空间纵横交错,以围绕主题达意,意境更加饱满)
动静相结合(相互映衬,丰富画面以达意)
远近相协(从空间位置移动着手,视觉位移,有透视效果,起到层次分明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欣赏学习 成联黄河
1.雨声
上接悬河,下通东海,富万里江山,丰千城民粟;
春成流水,冬结冰凌,显天工风物,彰华宇生机。

赏评:
4455句式,并句内自对。此联构思属于白描手法。
句脚是平仄平仄格式。
(多分句句脚建议按照马蹄律节奏。)
五字句含有一字领
(上下比两句五言,只各自需要一个领字即可。一字领起后两个四言。这样加重语气有力度)。
如,富,丰,意同。彰,显,意同。
富(万里江山,千城民粟)
彰(天工风物,华宇生机)

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之上的河流,黄河下游。

上比,语句流畅,但是,前二分句只是,描写黄河下游的悬河的局部段。
    沉积肥沃的淤泥沙土带给两岸黎民的实惠,但是,悬河更是洪灾的魁首。
下比,前二分句意与整体意境不够份量。应从悬河的反面拓展,黄河决堤改道,带来的灾害。预防和治理后的壮景。

     毕竟是宏观主题 黄河。上下比要相互呼应,上比气势形成的氛围,下比要托得住才行。着手两个方面正反 角度,共同围绕主题展开。
   此联的下比不但弱了,切入方向有待斟酌,因为只是利用递进来细化黄河的枝梢末节的表面现象。


2• 一晌贪欢
海天三万里亦何遥,拼将如野马脱缰,游龙蹴浪,迭荡寄生涯,黄土沉潜膏润广;
清浊一千年诚太久,阅几度兵戈扰攘,蒸庶流离,咆哮醒物候,玉河萦带画图新。
(旧作免评,志在参与,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3.诗音敏儿
成联.黄河
延锦万里,黄沙夹浪穿华夏;
润泽千年,赤子思源念母亲。

赏评
四七式句式。前四有利于领起后分句的总分作用。句脚符合马蹄律格式仄仄平平格式。

构思,从空间时间的经纬跨度上展开。
上比,从黄河宏观形态及浑浊特征切入,点题。“”穿“”字不妥,毕竟前分句有绵延万里了。起源于高原落差几千米奔流于东海渤海。考虑“”盘“” 等思路。
下比,时间上,黄河悠久历史。着点羁旅情怀。用比拟手法,人在海外天涯,心永远不忘祖国母亲。
     走捷径之笔,利用黄河的名人效应,黄河母亲。更重要的是由黄河的润泽,犹如母亲的乳汁在养育,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华夏大地几千年,勿忘母恩。



4.夏初雨
自天上哮来,滔滔热血涌澎湃;
向海中归去,浩浩东流泽四方。

赏评
   上下比,一来一去。从气势上,两个前分句,已成定局。两后分句显赘述了。上比后分句对仗不工,“”热血”澎湃,构思用了拟人手法,没起到应有的效果。
    立意浅显,语感不饱满,遣词造句薄弱,难达意境。没有抓住黄河的内外在特征更深层次的拓展延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5.刀客
蜿蜒千岁,五百年一浊一清,咆哮时啮骨逾万具,何堪母亲河之誉;
跌宕八弯,三十载流南流北,平缓处润田岂亿方,终孕华夏族之根。

赏评
4787句式,无规则之自由式。
分句脚仄平仄仄不符合诗律与马蹄律格式,也不符合仄平仄平格式,尽量按照默认惯例分配分句脚平仄。

    构思,上下比以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交叉展开,以黄河的功与过成联。层次清晰,动静及虚实结合,意境凝重饱满。
     两联均以景起情收,共同完成立意表达。
     上比,以宏观视觉远景,揭露黄河丑的一面。当决堤改道洪灾之泛滥时,吞灭无数生命及家园。徒有伟大温柔母亲之虚名。
     下比,拉近镜头,前二分句的描述取其局部,以作者视觉所处范围,以点带面概括之地理位置的特殊险要。 在尾句的议论中,“”孕“”字是过程,如用“”植“”字思路,能较贴切。
         五百年,三十载,属时间小合,虚笔行文,不够气势。五百年,三十载,建议以其他词替代,如亘古,日夜,等等思路。



6.星兒
弹来九曲,纵贯关中,为四渎之宗,领百川之首;
倾吐八荒,润滋万户,收大仓稌黍,灌九省方圆。

赏评
4455句式,五言14结构。句脚符合多分句格式之一仄平平仄格式。
构思,上下比用白描手法,也是平行并列之法,赋起议论收。
     上比,首分句用拟物手法,开门见山点题。不凡的黄河形态,举足轻重的地位,四渎古称四条(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独流入海的大河之一。
     下比,作用与价值。
此联立意平平,字句清丽,语感颇佳。上下比前二分句与后二分句,可以分别做两幅成联,因立意重复。放在一幅成联中,显繁絮。

弹来九曲,纵贯关中;
倾吐八荒,润滋万户。

为四渎之宗,领百川之首;
收大仓稌黍,灌九省方圆。

    第一赋立意,围绕黄河润泽华夏大地,富庶黎民。
第二幅立意,四大归海之江流之一的黄河。
    对联,需要用最简炼的语言达最深远的意,应惜字如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7.雨潇潇
发迹高原,经途九省,忆千年灾涝,贫苦难言,莫莫別离儿女泪;
截河改道,积水灌田,看万汩祥流,古今不息,滔滔咏颂母亲河。

赏评
     句式,44547式,句内词组自对。句脚平仄仄平仄格式,建议以马蹄律做句脚格式。五言1 4结构,领起后两个四言句。七言律句。
    构思,上下比,以今昔构思拓展。赋笔行文白描起,情结。属于融情于景。
   上比,首分点题黄河源头。三分句用一领字,领起后两个四言 触景生情。
      忆灾害的对生态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七言补充细化情语,增加强烈情感,引起共鸣。
    下比,治理改造后的景象。
此联立意未免脱俗,虽无彩句,能利用对比手法,从前与如今的拓展,使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遣词造句还需凝练,意境有待提升。如。经途,应是途经。贫苦难言,口语。莫莫相当于漠漠。



8.微笑带过
古往今来,以雄壮奔腾于中华大地;
千回百转,将清高突兀自世界顶端。

赏评
句式,骈句杂隔,属于对仗之一。
构思,上下比时空相对拓展。议论起情结。寄情于景,有我之境。
  上比,在时间上,亘古至今“”以雄壮奔腾”,取其特征暗点题,华夏特有的黄河。
    下比,在空间上,以特有的形态显示,迂回盘环。后分句暗示这种形状誉为“”清高“”,“”突兀“”不恰当。
    作者是考虑对仗因素与举世无双的心态,运用此词汇。
这句,只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而已。 如能以拟物“”龙“”作为拓展,意境就会不同。
     这种手法几乎都是虚笔,显空洞。两个四言都是熟语,只是构思的语句表达形式比较新颖。选取的切入点也比较泛泛。
   这是同题,在理解方面向黄河靠拢。其实,溪流也有千回百转,大江大海也有雄壮奔腾等等。
     万能的词汇不是不能用,两联一实一虚岂不更完美。都是虚笔,华而不实感染力就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9.黄桷沐风
水经坎坷蜿蜒河,
浪击山岗磅礴江。

赏评
此联言简意不清。是说河还是江?这些特征江河湖海溪流大川都有共性吧?
作者的意思是,水经历不平凡的过程,汇入大江。
汇入大江也是黄河改道后,黄河下游淤泥流沙堆积,形成悬河,河床高于地面,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状态,面临决堤造成的后果。黄河改道后,淮河,改为注入长江。济水依然在黄河下游。
此联不属于成联,水与浪作为上下比的主语,不能作为黄河的特征生发拓展的依据。对仗不工。“”坎坷““山岗””词性不相符。加强成联学习!


10.双飞燕
一壶浊水,九曲回环,穿山越岭东流去;
万里黄沙,孤身向下,破浪迎风天上来。

赏评
此联构思,上下比句意一水去,一沙来。分别以曲折之态,浑浊之躯,展开平述。
  上比, 运用比拟,“”一壶“”壶口瀑布,黄河咽喉之处。
“”浊水“”已囊括“”黄沙“”句意,意境小合。倒是点出其固有的特征。 围绕主题黄河之水天上来,携沙奔涌,汇入大海。
下比,三分句赘述意与上比重。整体意境大合。
    成联,注意选取着手点,要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从两个方面围绕立意来展开描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岁月无声

携带黄沙,转移沧海桑田去;
溯洄银汉,拜访牵牛织女来。

山海之间,九曲连环一万里;
华夷此处,激扬婉转五千年。

赏评
此联,47句式。
上比起承以赋笔行文,描述河水夹沙奔向远方。

下比,用拟人夸张手法,化用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作者: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实,这“”一“” 成联可以完全作为上比,因词有来处就要有去处,属于完整的一句话。“”逆流而上拜访天上的双星去了“”。以恢宏之形态,达意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二“成联可以作为下比,从另一个时空角度,以龙蛇之身姿,达九曲十八弯的迂回壮景,表意华夏第二大河。润泽沃野,造福华夏,正面吟咏。

    建议一二联意,合并为一幅成联,更能充分利句与句之间关联优势。
一成联作为上比,二联作为下比。



12、月亮之光
浩浩长河水,以几字形而发,五千余里龙蛇,挟黄沙入海;
堂堂华夏族,其文明史本长,数万时年足迹,拥四渎归宗。

赏评
此联,上下比围绕主题以上景下情构思描写。
万千年的历史长河,以其生成的标志性特征,曲折形异及水中夹沙奔流入海。
“”拥四渎归宗“与上比,“”奔流入海“”,是一个意思。上下比,后两个分句意合。
     下比后两个分句,不应回到上比后分句意中。
     不如从另一个角度,华夏儿女象汹涌奔涌不息的黄河之躯,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托物言志有我之境,把黄河无形的精神变为有形的灵魂载体。
借景抒情,使情感的抒发有落脚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3,青松
九曲人生,饱偿过几多风雨;
一般母性,孕育着无数子孙。

赏评
此联,当赞。
四七式结构。二分句三字领,领起后四。言简意明。对仗工稳,语句自然流畅,富有张力,感染者读者,易引起共鸣。
      唯美的拟人手法,人生,母性作为喻体,深刻的内涵,高大上之境界,把人生沧桑与母性伟大,用融情于景的构思,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显现作者强烈的情感叠加与寄托。
“”一般“如用“”平凡“,就不显刻意。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4、西江月

育中州物阜,千古文明,自是生生不息,横亘八荒称九曲;
续民族乐章,沧桑故事,如今浩浩东流,绵延一脉焕新生。

赏评
     此联,上下比5467句式,五言带有一字领起后两个四言句。三分句带二字领,领起后四,七言作为三分句的递进。句脚格式仄平仄仄建议按照马蹄律诗律正格。

构思,上比赋笔起,议论收。
一字领起四言句内自对,描写黄河中下游河南一带,文明的起源并润泽福祉。“”横亘八荒称九曲“”在时空上,”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但是,“”八荒“”八个方向称九曲。
这句不是很恰当,九曲特指黄河。
得此分析,上比后二分句可以省略,既然补充也是指黄河,前二分句已暗表。
下比,承上比意流水而下。江河归大海,世代把千年文明弘扬传播。所以。
此联不属于成联,属于流水意境联。

成联与流水意境联的区别在于:
流水意境联:一个立意(一个意境,一个主题),用两句话来分别完成表达。
成联:从两个不同角度切入(同一主题,两个意境)根据主题选取与情感相吻合的物象景观等,围绕立意拓展。




南北分支,东西纵贯,上下五千年,方膏腴瘠土,富庶平原,称民族摇篮,育中华儿女;
沧桑历劫,今古溯源,终归禹门口,始兴起关中,文明河洛,承炎黄一统,汇世界东方。

赏评
此联,运用多分句组合。句联格式
平仄平仄平仄仄,属于无规则格式,不赞成这样构思。即使是律赋,骈文带有韵字的对仗文章,不管行文多长,段落几多,都是要按照一定句脚规则去做。成联亦是一样。

上比,也是从时空上演绎华夏文明的篇章,吟咏它的丰功伟绩。
下比,把这种文明重点凝聚在中原一带作为弘扬的典范。具体细致化的篆刻。
整体来看,上下比属于总分关系,不构成成联的条件,并且与上一成联同病。




另外,既然用成联体裁歌咏,叙事,记实,抒情,寄意,言志,咏史等等。那么,首先吟咏的构思手法,要以言简意赅为首选,不排斥长联,排偶句,加长联,散文联等等。

     此等长联需要大量的内涵,多角度,多情节来引经据典,对于主题的论点,着重提供大量依据,罗列各方面的素材,然后进行论证过程。
     那么就要有对应的辩证,一样要拿出与之相符的字数的辩论依据,来辩论这个过程。或者作为给主题烘托陪衬作用。不得不运用长联来完成。

     我们的长联内容基本是重复句意,一个主题一个意境,用多种语境变换来重复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97

帖子

690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招生群版主兼练武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01
贡献
1559
金钱
2951
发表于 2019-4-23 1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5.咏梅
河流迅且浊,看九曲回环,奔腾入海从天下;
骚客感而书,题三千韵赋,寄发于文载史中。

赏评
    此联557句式。一分句:用散句 ,律句皆可。二分句1,4结构,带领字(承上启下)。三分句用的律句。分句脚格式,仄平仄。

构思,上比首分句以白描手法,实写河水之状态与形态及流向。三分句写景用了夸张。
下比,借景抒情,议论,虚笔行文。对母亲河永远的感怀。
   层次分明,围绕主题黄河,从两个不同角度出发,景起情收。属于咏物第一方法,咏其形态的壮观与恢宏,使文人骚客不禁动容。
上景下情,比较符合成联创作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9: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