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五期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7-3-26
威望355
金钱1142
贡献775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五期版主
  
威望- 355 点
贡献- 775 次
金钱- 1142 枚
|
发表于 2019-5-10 12: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若尘 于 2019-5-10 12:20 编辑
古风学院绝四毕业论文
钓月组长-雨若尘
时间如流水,转眼绝四就要毕业了。首先非常感谢古风每一位老师的用心辅导,无论上课还是作业,老师都很认真负责,古风学院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诗词写作能力,更是一种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一位古风的老师都值得尊敬。
在这近一年的学习中,在诗词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进班级以前,从来没有写过一首诗,也不懂应该怎样写,对诗词的爱好,应该源于小时候,没事总是拿一本唐诗三百首翻看,一本书都给我翻烂了,奶奶再帮我粘好继续翻,那本唐诗三百首就是我对诗词的启蒙吧,虽说基本都理解不了意思,但却无形中培养了对诗词的兴趣。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尽人生百味,非常有意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我能对诗词一直保有不变的热情,在生活工作苦闷之时以此来慰籍舒缓压力,得以心灵的宁静。
以前从来不知道诗词会有这么多的讲究与规定,在绝四学习中,知道了什么叫起承转合,怎样用韵,格律以及渔阳十二法。虽然因悟性不够学的不是很精,但至少懂得了一首绝句应该怎样写,如今绝五跟班点评,也等于再次复习一遍,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现在来总结下所学的重要知识点。
格律
格式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和压韵。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起、承、转、合是律诗中最基本的骨架。
格律诗的主要类别分律诗和绝句两种,其中各有五言、六言、七言(六言较少)。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是:
平起仄收: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平起平收: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仄起仄收: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仄起平收: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粘、替、对
“粘”是指在绝句中第二句与第三句,句子中第2、4、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对”就是平仄相反。就是一句中,两个分句中的2位、4位、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反。“替”就是每一句的音节处(2 、4 、6字)平仄相反 。
拗句及折腰体
拗句:
就是在本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或在该用仄的地方用了平,这样的句子,都叫拗句。折腰体:第三句246位置之平仄,不与第二句246位置相协(粘),却变成了相对。这就是折腰体。
押韵八戒:
戒“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
起承转合:
总括来说:起句:开始,总领全篇;承句:承接,扩展;转句:转折,深入;结句:兜裹全篇,情余诗外,含蓄不尽。
立意:
意是一首诗的灵魂,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即:真、新、深。 “真”,即是真情实感。“新”,就是要出新,就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是独特的。所谓“深”,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
意象:
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意境:
意,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境,是客观的自然和社会活动。意境,就是这二者的浑然相契。意象是比较实在的具象,而意境则是一种虚的感念上的抽象。
诗的风格多种多样:
有清新脱俗的、悠然闲情的、针砭时弊的、高亢的,哀婉的,等等。但是不管什么风格,都要做到情景相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实,情为虚,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才有味。
绝句中的合句要做到:
词意俱尽、意尽词不尽、词尽意不尽、词意俱不尽。
诗词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说的正文。
空间:
要么由近到远,由小到大;要么由大到小,由远及近;景物选取不可堆砌,虚实相融即可。
绝句的时间处理技巧:
起句时很急促,继而略缓,结尾时愈发漫长,情感上有悠然不尽的远韵。速率:景物移动时间的快慢与速度,时间速率不同,抒情效果不同。时间的压缩:冗长的实质性时间,展现到短暂的诗中.一刹那间的感受或想象,嵌入一个几百、及千年的历史回顾。
绝句渔阳十二法速记心诀
一不二转三试问,四忆五今六分明。
七人八始否定结,九诘追昔自对偶。
(前七法第三句,后五法第四句)
渔阳绝句十二法
第一法
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如:
七绝·初春日 渔阳一法
文/雨若尘
微寒二月雨初晴,半日清闲练笛声。
不见新枝萌嫩绿,春江一曲自空鸣。
第二法
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如:
七绝·十月秋色 渔阳二法
文/雨若尘
风添秋韵菊新妆,绕宅清溪桂落黄。
却道诗情难尽处,轻舟一叶入苏杭。
七绝·迎春花 渔阳二法
文/雨若尘
寒衣未换雪初消,野泾丛生烂漫摇。
惟余清香穿满串。迎来春暖百花娇。
第三法
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例如:
七绝·寻师不遇 渔阳三法
文/雨若尘
远郊景色晚来秋,闲暇寻师叩竹楼。
转问鹦哥何处觅?却道鱼多水里游。
七绝·初冬 渔阳三法
文/雨若尘
霜风扫尽满园秋,夜雨生寒管调愁。
少雪江南何惧冷?红炉独暖塞家楼。
七绝•春草 渔阳三法
文/雨若尘
魔都尽日雨无休,料峭春寒懒出游。
借问东风何处住,萌芽小草俏含羞。
第四法
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例如:
七绝·忆故乡雪 渔阳四法
文/雨若尘
江南少雪暖如春,绿叶经年未换新。
遥忆童年于故里,漫天轻白不沾尘。
七绝·春节赏梅忆儿时 渔阳四法
文/雨若尘
东风一夜拂梅枝,粉白嫣红展妙姿。
尚忆童年飘雪日,折花呵手诵新词。
第五法
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例如:
七绝•春游 五法
文/雨若尘
往年三月顾村游,似雪樱花落晚舟。
今日寻芳江岸上,东风拂面燕声柔。
第六法
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七绝·游西塘 渔阳六法
文/雨若尘
小桥烟雨柳丝长,摇曳秋光酒味香。
入眼分明千载画,乌篷船上话西塘。
七绝•望春耕感怀 六法
文/雨若尘
春来细雨贵如油,陌上春耕盼谷收。
好似盘中粒粒米,一年辛苦汗常流。
第七法
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例如:
七绝•与友同游西山 渔洋七法
文/雨若尘
清晨雾渺笼青山,一叶轻舟碧水间。
邀友同游春色醉,空中纸鹞望童颜。
七绝•春景 渔洋第七法
文/雨若尘
芳菲尽处是谁家,水拂柔枝沐晚霞。
院内佳人私语笑,多情燕子逐年华。
第八法
作法:
前几法都是以第三句为主,此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但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七绝·题上海 渔阳八法
文/雨若尘
璀璨明珠耀沪城,浦江两岸峙峥嵘。
洋泾十里风云地,不见繁华几度平。
七绝•春日偶遇佳人 渔洋第八法
文/雨若尘
秋千架上玉颜娇,巧笑含羞若柳飘。
偶见相思墙外起,从今不敢度长桥。
第九法
作法: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例如:
七绝·早春(题图) 渔阳九法
文/雨若尘
野渡闲舟落玉尘,红梅带雪俏迎春。
馨香一缕云边寄,可念相思梦里人?
七绝•忆同窗 九法
文/雨若尘
同窗别后已多年,当日欢颜似眼前。
地北天南寻梦路,清风何日引君还。
第十法
作法: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例如:
七绝·忆故人 渔阳十法
文/雨若尘
浪迹魔都又一春,繁华尽处若浮尘。
凝神望远天边月,只忆曾经赠伞人。
七绝•春雨情思 十法
文/雨若尘
江南春雨细如丝,柳绿桃红别样诗。
泊岸轻舟随水去,添杯又忆送行时。
第十一法
作法: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例如:
七绝·冬日登泰山 渔阳十一法
文/雨若尘
巍峨岱岳入云天,落日飞霜尽壑烟。
万古齐风凌绝顶,玉皇远望海天连。(注:万古齐风指齐鲁,泰山在山东)
七绝•清明春游 法十一
文/雨若尘
芳菲似雪舞清明,小燕寻春问早莺。
放棹云间开画卷,桃花十里踏歌行。
第十二法
作法: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
例如:
七绝•古风学院有感 法十二
文/雨若尘
古风学院把诗吟,钓月群中念友深.
怎奈若尘才拙浅,偏无好句慰师心。
随着论文接近尾声,绝四也已进入最后阶段。但并不代表学习结束,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用好所学知识,多思勤练,把诗词当做一生都需要学习提高的功课,我一直把自己开始学绝的所有作品都存起来,每过段时间去看看,如果觉得自己以前的作品越来越差,就说明自己在不断进步。
另外有时间还是要多读书,读书多了词汇量也就多了,很多创作灵感也会多起来,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与知识的积累。就像三毛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所以啊,读书并非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但这个好习惯,总能源源不断地给予你力量,你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借此与自我对话和解,更能跳脱出现实的束缚,汲取别人的知识和智慧。
相聚网络,很多人是为了聊天,游戏,为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消磨自己宝贵时间。而我们却是为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徜徉在网海,充分利用发挥网络时代的便捷,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再次衷心感谢古风的每一位老师同学,随天南地北相隔,却如面对面学习。用王勃的诗来做结束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19.05.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