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6|回复: 6

古风学院绝四期访菊组毕业论文帖

[复制链接]

182

主题

915

帖子

6168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七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1242
金钱
2629
发表于 2019-4-22 13: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火儿~ 于 2019-4-24 08:42 编辑

毕业论文要求:

1、论文字数须在1000字以上;

2、可以围绕自身学习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来写作,也可以讲述学习过程中难忘的事等;

3、必须在毕业论文中有自己的作品展示,要求质量过关,数量不限;

4、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5、不得代笔写作,需自己原创;

6、论文截止日期:2019.4.22日至5.22日截止。




审核老师:风林雨痕
人贵在坚持,无论做什么 都应有始有终   ...

0

主题

166

帖子

12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0
贡献
316
金钱
469
发表于 2019-5-8 21:2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绝句四期访菊组毕业论文
访菊03-烟火

             在诗情画意里不倦的耕耘
   在正式接触诗词之前,诗词就像一个遥远的梦,很美好却又很难走到身边,因为一直觉得写诗是件高不可攀的事情,短短的几行字就能有很深的含义,能呈现出一副唯美的画面。来到古风绝句班使我开始慢慢走近诗词。每周讲课,每天早读,每次练笔,还有每回作业,都能感受到老师们付出的辛苦和汗水,我也一点点从老师们的讲解和点评中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不断的改正和练习,直到毕业再回头看看才知道自己已经收获满满。
    还记得初入古风写的第一首诗是开学前的练笔,要求以“初秋”为题试写律或绝一首,题目自拟,韵部不限。当时写的练笔如下:
七绝·初秋
文/烟火
窗外蝉鸣枕簟凉,初消暑气日犹长。
秋来叶落知何处,一枕清风到故乡
    当时老师点评的时候,给了我很多鼓励,其实现在再回头看这首诗,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正式开课后我才逐渐了解什么是入声字,格律诗,以及绝句中的起承转合,还有最后讲解的渔阳十二法。每首诗都应该在动笔之前想好立意,选择合适的意象,组织好文字,一首好的诗词作品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文字上,所以没有好的文字功底是写不出太好看的诗词的,而文字功底只能靠平日的积累。由于没有太多闲余的时间看书,每天的早读就成了我吸取营养的地方,各个组选择的早读内容都有特色,但也能感觉到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一首诗的解析,从背景,字词的理解以及整首诗的释义,尤其的后人的诗评,都能给我很大的启发,但是文字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是深深感到自己储备的不足,比如下面这些诗:
七绝·夏日赏荷
文/烟火
蛙鼓声中月不孤,风吹莲叶动平湖。
行人若问蕊香处,暗光浮影隐红苏。
    那时老师给的评语就是转句,其实在写的时候已经感觉到转句有点逊色,但是几次修改还是觉得不很满意,我觉得这就是积累的不够。
    练笔中还有一首也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得到老师的认可,是要求写一首关于“思乡”的诗。
七绝·思乡
文/烟火
寂寂烟江一棹横,参差树影几蛩声。
遥看皎皎云中月,问否故乡同样明。
   点评老师将这首诗分析的很细致,起承句描写了岸边所见之景,寂静的烟江岸边泊着孤舟,参差的树木中传出蛩叫,用寂寂形容烟江的寂静,几蛩声说明声音很小,转句遥看皎皎云中月,皎皎来形容云中月很正常,皎皎也是洁白的意思,如果云多遮住月,那所见的就是清凉洁白的景象在此诗中体现的是后者,结句反问故乡的人是否同我一样在看这明亮洁白的月亮呢?加深语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进一步渲染。这首诗在发出来前已经改了好几稿,但是看了老师的点评我还是觉得很惭愧,即使作为写诗的作者,我都没能这样去细致的分析一首诗,最多只是在想象那个画面去转换成文字。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开始接触绝句最常见的写作方式,从最初还是多少有点抵触用固定的模式去写,但硬着头皮一次次练习后才发觉这是让我们在写绝句过程中最不容易跑偏的办法。绝句在诗词各种体裁中虽然字数偏少,但是写好却不容易,尤其转结句是绝句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绝句特色的地方,需要作者的巧思,对各种景观或事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就是立意,还需要用合适的字词句子把它们组合起来,配合起承的铺垫才能完成一首绝句的创作。
  不知不觉在古风已经学习了将近一年,回头看看发现自己的绝句写作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绝句班毕业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最后还是要感谢的古风所有老师和管理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今后我将继续在诗情画意里不倦的耕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5

帖子

21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9
贡献
534
金钱
815
发表于 2019-5-14 2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色风 于 2019-5-15 18:15 编辑



                                                                诗心离我们有多远
                                                                               绝句四期访菊组10蓝色风
作为普通人,我们常常希望自己也能诗意的生活。但诗意的生活要求我们时时保持一颗诗人敏感的心。许多人不禁要问,诗心距我们有多远?怎么做才能保持诗心呢?
通过近一年在绝句班的学习并结合自己半生的经历感悟,我感到诗心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律。自觉的趋向真善美,自觉地远离假丑恶。
一、诗心是一种高度的自觉。
从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章中,我们看到古代先贤,他们要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么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要么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么选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管他们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也不管他们是命途多舛,去国怀乡,甚至国破家亡。但作为诗人,忧国忧民,爱国爱家,孜孜以求,永远是他们的胸襟。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诗心即是自觉的保持真心、保持爱心。
(1)真心,绝假纯真。写诗要表达自己的真感情,抒写自己的真感受,无病呻吟,自己都不愿多看。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故能写真景物、真性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学习的过程中,当我们接触到一个话题,一首诗时,不能人云亦云,泛泛而写,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见解才算情真。比如写春耕,若仅停留在“耕牛遍地走”上,我感觉那只能算一个旁观者的“春耕”写作者没有体会到春耕的意义。就像诗人的作品是诗作一样,农人的耕地何尝不是他们的诗呢!只不过他们的笔是铧犁,纸张是大地罢了。因此,我的春耕这样表达:
春耕
花发草萌山色净,咕咕戴胜劝春耕。
一犁翻出诗千首,页页皆由汗水成
(2)   爱心:诗心爱作魂。一个诗人,一定是富有爱心之人。心中有爱,
自觉地怀感激之情。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师长的灌溉之情,感激朋友的援助之谊。诗意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心中有爱,常自觉地怀悲悯之情。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满了对农民的体恤;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推己及人。心中有爱,常自觉地赞美自然和生命,一花一叶皆关情。即使严冬肃杀的时节,也依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诗意:一年春节我去看焦作云台山的瀑布,满目冰雕玉琢的天地让我忘记那是在峡谷里,真正理解了叹为观止的含义。至今回忆起来,那浑然天成之美仍历历在目:泉瀑峡中冰满川,玉菇玉剑倒开莲。分明东海镇宫宝,何故深山迸粲然(《泉瀑峡看冰瀑》)
积极乐观的人,也常常以弘扬正气为己任,写作时,自觉的讴歌亲情、真情、友谊。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字里行间闪耀的是积极进取的时代气息和勃勃生机。
二、诗心是一种灵魂的自律。诗心使我自觉的放弃消沉、怨天尤人的情绪,淡薄名利、是非之争,时时涤扫心灵,保持灵魂的安闲宁静。感受最深的是绝句四期复习课第六次作业:“临近毕业,请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所得。”当时虽然感悟很多,语言修辞、章法技巧、审题立意都有话说,但是最想写、感悟最深刻的还是诗歌对于我心灵的影响,学诗也是在修身,我选择的题目即为《学诗与修身》(渔阳法之十二):学诗应是学修身,心净笔端情景真。明月松间忘世务,桃花潭畔洗凡尘。
    学诗真的让我心灵澄澈明净,忘记红尘俗世的种种纠结和烦恼。同时在练习中,自觉摒弃消极低沉的东西,用心挖掘事物中蕴涵的真善美,陶冶自己情操的同时,也让每位读者从我身上感受得到人应该时时处处弘扬正能量,歌颂灿烂的阳光,坚韧的小草,高洁的梅花,诚挚的友谊,美好的生活。例如绝句四期三年级第四讲作业 :以怀旧为主题回忆一位好友,运用所学渔阳十二法中第十法写七绝一首,题目自拟。这次作业我选取的意象是梅花,借梅花的芳香高洁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腊梅又开
窗外梅花钟磬新,暗香盈室恍如春。
燃炉烹雪煮诗意,欲饮停杯念故人。
凡事用则进,废则退,诗心亦然。对生活时时处处充满爱心,爱生活,爱生命,爱自然,诗心不远矣!
                                                          2019.5.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8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206
金钱
333
发表于 2019-5-16 20:5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访菊-开心一笑            学诗感悟 由于自幼喜欢诗词,我在进入古风之前就试着开始写诗,但是由于不懂写作方法,很多诗都是似是而非,评论有好有坏,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让我欲罢不能,这次终于能有机会来古风进行一次系统的学习。值此毕业之际,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总结一下自己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1.首先必须遵守格律 我们是绝句班,学习是以七绝为主,用韵主要依平水韵。在讲课过程中我还了解了诗词的出律以及拗救,这在我以往的创作中都是容易忽视的。  2.写诗要有真情实感 这也是很多人在写诗中容易忽略的。因为诗词本身字词的唯美,让人反而容易偏离诗词的本质,那就是“诗言志”。每一首诗在写作前首先得确定立意,为了写而去写是写不出好诗的。而且一首好的作品首先得让自己感动,才有可能去感动别人。  3.诗在言外 绝句算是诗词中字数最少的体裁,短短二十八个字还需要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而且让别人读起来有味道,一忌平铺直叙,二忌直抒胸臆,前者无味,后者就类似现在常说的“老干部体”了,只有用含蓄婉转的字句,情景交融才有可能写出一首好诗。  4.渔阳法的重要 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写诗经常不知道如何下笔,起承转合如何布局,渔阳法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写作思路,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很多次练笔,我渐渐熟悉每种写法的特点,才发现其实我们写成的很多诗都没有脱离这十二种方法。          下面我展示部分在习过程不成熟的一些拙作,也请老师审核。 七绝·春情 文/开心一笑 一弯楼月水中明,淡淡风凉气已清。 宜把良辰谋好醉,湖山胜处畅吟情。  七绝·别离 文/开心一笑 檀郎一去入望遥,百感生来乱绪缭。 至此灞桥不折柳,相思系在最长条。  七绝·无题 文/开心一笑 每自庄生晓梦期,怆然令笔寄芳时。 满山红叶相题遍,犹恐江南雁送迟。  七绝·旅居有怀 文/开心一笑 (一) 午夜魂回绮梦牵,灯红摇影意堪怜。 香凝别院花期好,恨有楼头月半圆。 (二) 三怀但醉影复斜,漠漠清寒徒叹嗟。 十载异乡终是客,一生故土枉为家。 (三) 花气分明岸柳新,夏风拂面巧行云。 吹来千点疏疏雨,洗我轻衫万里尘。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先让文字从诗中跳出来,再回到诗中去。 诗的魅力就在如此精炼艺术的精工细做中,让人入迷。这些都是在古风跟着老师们学习慢慢领悟的。     虽然绝句班即将毕业了,我仍会继续努力,认真学习,坚持不懈的做一个勤学上进的古风人,把对古诗词的热爱进行到底。     感谢古风,也感谢各位老师不离不弃的相伴!在这里见证了同学们共同进步,也目睹了老师们的无怨无悔,辛勤执教,最后再次衷心感谢古风绝四班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7

帖子

18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491
金钱
656
发表于 2019-5-22 1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访菊05-古风无尘       幸遇古风
从小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陶醉于文字的优美和沉迷故事情节的跌岩起伏,常常记不住作者的姓名,后来连书的名字都会忘记,兴致来了也会写一些日记随笔什么的,抒发一下心中的情感,过后每每阅读起来总会为自己的文笔沾沾自喜,然而对于古诗词这个领域从来不敢奢望,只是从古代圣贤的名篇佳作名句中领略一些美好的意境愉悦身心,填充精神食粮而已。
一直以来也想写东西,却知道自己文化低,生活经历简单,写不出什么大作来,故而一直保留在兴趣上,一直没有其他想法。直到后来随着手机QQ迟迟进入我的生活,起初我对QQ抱着拒绝的态度,因为人们对它负面的利用拒绝了好多年,后来接触时也是些无聊的聊天交友。淡漠了一阵,直到被一个朋友引到一个诗词群,从此发现一个新天地,与群里的朋友写诗词乐此不疲,后来在群里的信息中才发现自己是个连韵都不懂的打油郎,于是立即停止了打油,羞愧难当在诗词朋友中寻寻觅觅,等待了几个月才进入古风学习。
学习古诗词对联是基础,进入古风首先学习的是对联,正式开课之前平时的几组练习第一次接触了词性结构这个概念,从未知到模糊到慢慢明白,我们的校长副校辅导老师及评阅老师班长组长等等,都无私的奉献自己的渊博知识使我万分激动,我虽然学习的很吃力,但是坚持一个信念,坚持。直到对联毕业,十分高兴。懂得了对联的六个要素,流水对的特点对作对的神奇帮助。不再详述,留待以后慢慢提高。
终于发现这样一个清净、无私、和谐、美好的新天地,与众多才子佳人为伴,为他们的直追李杜的诗词痴迷,震撼。由衷的发出自己的感慨。写出一首句子不够精炼,格律正确的七绝。
七绝.幸遇古风
文/古风无尘
遍寻诗校眉初展,李杜传人在古风,
智慧名师勤指导,学生佳句涌无穷
升入绝句班,四期我们的主讲老师坐看云起一首七绝
七绝•古风绝句四期开学有贺
作者:坐看云起
今朝绝四起东风,杨柳寒江冰雪融。
待到满园桃李笑,尘埃香处尽芳丛。
再一次让我对古风的师资惊叹,巧妙地把自然景色与教师人名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比喻,对学生的希望和古风未来的信心。展现无余。尊敬油然而生,没有道理不好好学习,底蕴太差,继续坚持。
接触了绝句才,在坐看云起老师的 讲课中才知道了1诗歌的产生与什么有关系?2《建安风骨》是谁创建的?3唐初四杰是谁?4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这些知识。记得第一讲论坛作业回答的不完整,得到红曲老师的细心评阅和补充,知道我们的老师都是认真的倾情奉献的,我们在默默学习和继承,我们也毫不忧虑的去下一级支教,
说起支教,就感觉到恐慌,自己好多概念还糊涂着呢,不能耽误新生,拿出讲义研究吧,看着其他老师学习吧,不懂就问吧,尽力而为吧,不知不觉就不懂得又懂了许多,突然明白,这就是我们古风教学经验之精妙所在啊,那么那些不愿意支教而甚至放弃毕业证的同学会懂吗?
随着坐看云起的讲课,我懂得了古体诗近体诗的区别,特点,四声对仗等等概念,对格律清楚明了,接着学习渔阳十二法,法虽然是死的,但是不可否认法的确。是教会你写作思路和方法,苦思冥想硬凑出来的作业总是能得到评阅老师们的细心指点,想想老师们一定都头疼吧,感觉都对不起老师们。尤其是自己现在评阅时这个感觉更明显。
现在毕业之际,一个论文茫无头绪,回头看看论坛,再次看看自己的作业,看到评阅老师的认真评阅还有复评,老师们那么认真,我甚至有时因为作业交迟没得到评阅非常惭愧和遗憾,如果重来,我不会这样。古风学风就是严禁认真,无私奉献。
记得有一讲作业让我们写对古诗的理解,是我们学会认真的查阅资料组织语言解析古人的诗篇,明白古人写诗的思路起承转合,又让我们对自己作品用白话文解释使我们明白自己作品不糊涂,从而进一步修改完美从而得到提高,循序渐进。
时如流水,不管你学习吸收了多少,还是到了毕业的时候, 七绝的结构的特点是“立体感”要强,突出“立体感”指加强语气的突兀,小虽然小,以精神之亮点来夺目,自然也体现了它的特点。七绝的起句要压住阵脚,承句多为对起句的接应做和,第三句、转句,要突兀。即使前面起的高,起的精神,在转句上,也要体现出一个转折或者提升,一般的讲,七绝的“高”尽在这里表现。转句是必须予以重点雕琢的,第四句、结句要收中带散。说它应该收束,它却还必须发散。说他要留有余味而将诗意引向远处,但是又不能不照应前面所做的描写。
太多的绝句基础记住了这个特点,宝贝似的收藏了老师用汗水和智慧书写整理的讲义,留待以后在实践中慢慢温故知新,一大批可爱的未曾谋面老师同学名字,与诗友们为伍,交流切磋,幸甚至哉,乐趣无穷。
最后看到自己的绝四毕业考试题
七绝.赠知交
文/无尘
挚友结交无隐欺,真情相伴美如诗。
春游象岭年年醉。遽水潺潺影不离。
枫林雨痕:起句情真,承句顺接,转句春游突兀,如果是同游会不会合适一些,合句和八法,用否定词作结有出入,而且合句意弱,总扣20分。总分80分。
只改了一个字就显得不突兀了,老师们还是一无既往的认真啊!我学习的路还很长啊!
七绝.诗奴
文/无尘
唐风拂面诗情动,宋雨浇心古韵连。
沉溺其中生雅趣,锤辞体物到天年。
幸遇古风,继续在古风学习,尽力而为奉献。甘愿做诗奴。做一个不毕业的老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3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93
金钱
133
发表于 2019-5-22 17: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风~小兰 于 2019-5-22 21:55 编辑

我与我的诗和远方
学员姓名:小兰
学号:访菊08小兰

曾经有多少人因为高晓松的这句“这个世界不只是眼前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触动,现实中的苟且或单调枯燥,或充满压力,而“诗和远方”那才是理想的生活和状态,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憧憬,就像诗和远方的田野,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诗和远方的真正价值。
学诗也一样,是有很多的要求,有固定的模式,很多初学者对此非常反感和抵触,我也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
其实这和“眼前的苟且”是一样的特征,枯燥,写作起来让人觉得不灵活不由自主的产生抗拒和感觉压力。可是,倘若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眼前学诗的苟且,锤炼,这样的经历,怎能体会,同样是表达一个意境,美与不美的区别,诗应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追求,好的诗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仅要有外在美的刺激,更要有内蕴美。比如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首先韵美,读起来很舒服,朗朗上口,其次诗律齐整,抑扬顿挫,情感在无意中流露,再而景色很美,远与近的对比,很有层次感,最后意境丰富,前两句暗喻,格局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不一样。若不是这样对诗的要求去侧面凸显,这首诗恐怕就不会像这样深入人心了。很多人学诗只是把诗当成一种倾诉,其实这样大可不必专门学诗,传情达意不难,难的是把诗写成艺术品,好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是供人欣赏的,自然迎合大众对诗的审美,就像一道菜,不只是味道,还需要色香味俱全,才算得上好,诗也一样,怎样让诗像菜一样色香味俱全,所谓熟能生巧,多练习就有感觉了,慢慢的就能掌控自然了。有人会说,为什么要迎合别人,我不喜欢!有句话说得好,能让自己舒服是本事,能让别人舒服是修养。为什么呢?如果说让自己舒服还能有人尊重,那他肯定是在其他方面比较优秀,而不是仅靠自私的自己爽。
    学诗是一种艺术追求,如果没有约束的“苟且”是无法理解约束背后在诗中所起什么重大作用的,这些约束,都是为了让诗更像诗,更像色鲜味俱全的艺术品。所以这种不可避免的苟且,就像中国功夫中苦练基本功一样。
     每一次锤炼都是成长,都是对诗的打磨,就像制作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好的诗一出场就是惊喜。经过一年诗的学习,虽然没有像艺术品那样优秀,但是却是很好打基础的机会,这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我的诗和远方仍在努力的路上,等待着我的点点滴滴的成长,发掘和创新中。
    感谢一年来古风的老师陪伴我,指导我,让我在不断坚持的路上,以及不断成长的路上。
我的诗和远方仍旧需再接再励,相信将来诗和远方都不会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

帖子

12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308
金钱
482
发表于 2019-5-22 1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诗之感想
寒  宇
      三年前还不知诗词为何物,只是一时惆怅,有感而发,从此逐渐爱上了文字,随心而发,任性而涂。偶然的机会遇上了古风,得到了系统学习的机会,早读,晚读,练笔,听讲义,做作业,看讲评,一点一滴的积累,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如今已经可以自己独立行走了,从此在诗的海洋里自由遨游,乐此不疲。而今回首,收获颇丰。但由于个人悟性有限,读书有限,始终跳不出自己心绪上的那个圈,只喜欢局限于几种固有的情绪,最惧怕的命题诗,至今未得好的作品。
                  七绝  初秋
     人在初秋怕月圆,孤灯孑影问谁怜?
相思尽化多情笔,和泪成文不得传。
记得第一次练笔为初秋,茶杯老师的点评是,中规中矩,无亮点。现在回头看,有种欲写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没有新意,与初秋相联显得勉强,初秋应该是丰收的开始,到处硕果累累,只有落叶飘飞的暮秋才会惹起无端的愁绪。
学诗不只要学其格律,更需要炼字,炼心、炼意,没有炼,只会是年年照样画葫芦,不知有多少次,偶得一种情绪,纵笔而挥,当时候反复看、反复改,直到后来已然面目全非。
七绝  秋夜
日晚霞光染小城,风来拂柳毂纹生。
碧荷清艳香如昨,还记当年坐到明。
这是三年级的一讲作业,细细看来仍有可改之处,碧与清艳意同,不如改为夏荷或秋荷,还字有些通俗,改为谁或可,采用自问或许好一些,风来改为轻风,艳字略显突兀,改为丽。尽管改的还不尽如意,只要推敲一次,就会有一点的心得。
     七绝  秋夜
日晚霞光染小城,轻风拂柳毂纹生。
秋荷清丽香如昨,可记当年坐到明?
从学诗的体会而言,趋同容易求异难,通常读诗有了感觉,有了共鸣后,总喜欢顺着意境写一首,缺乏了创新意识,如何突来一笔,同样的景物写出不同的感觉是需要多读多练多改的。同样,意象是不能乱用的,从古到今。很多意象已形成了共识,不能改之。
              七绝  太河岸赠友人
     乱絮飘兮岸柳垂,春风无语步犹迟。
轻舟一叶云天阔,玉笛拈来静静吹。
在古风一年的学习,毕业考核时得了80分,说明还有进步空间,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强炼字,注意意境上的连贯。最后,在此感谢古风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