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7-2-11
威望844
金钱6700
贡献5681
金牌会员
 
威望- 844 点
贡献- 5681 次
金钱- 6700 枚
|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1-13 07:49 编辑
起兴,又叫“兴”,兴的解释各家侧重不同,解释得也有些差异,朱熹在《诗集传》中的释义最简单明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所谓“借物言情,以此引彼”,这就叫托物起兴,一般它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即是先说水鸟的和鸣声而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话题之艺术表现手法。
起兴大致可分为借物起兴、见景起兴和譬喻起兴三种,借物起兴如东北民歌《红豆豆》:红豆豆,白心心,我妈给我去说亲。荣华富贵我不要,我要嫁个解放军。这首民歌先说红豆再引出其本来要说的事‘说亲’;见景起兴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的这首诗先说祖国山河之壮丽而引出痛失河山之遗恨;譬喻起兴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二):山桃花红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的这首竹枝则是先用了两个譬喻山桃花和蜀江春水而引出所要的感概之辞郎意易衰、侬愁无限。
兴一般都用在开头所以叫起兴,但也有用在转结之处的,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头两句以赋起承,转句却先言潭水之深而感怀送别之情,此亦是兴也。
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文论中最注重的两种创作手法而尤重兴,比,简言之就是打比喻,南朝 的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认为:“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从这里可以看出,兴即是依微观而达宏观,故汉朝的经学家郑康成认为‘比显而兴隐’,清代的诗论家刘熙载则认为兴阔而比狭,可见,兴之一体,隐而阔,也就是说微言而大义;我们可以仍回到《诗经》的第一首《关雎》中来理解,其雎之鸣,依类也小,其君子好逑,取义也大,是以《关雎》以后妃之德风化天下也。
诗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为诗之体制,赋比兴为诗之手法,说的是以赋比兴的手法创作出风雅颂的诗体,而其中独言兴有反兴之法,刘熙载曰:‘’兴与比有阔狭之分,盖比有正而无反,兴兼反正,故也。‘’,哪么,什么又是反兴呢,姑按元代的刘玉汝的说法来说:反兴兴辞,盖诗之托兴多以彼然兴此不然,此以彼不然兴此当然,故曰反兴。我们可以用《诗经/山有扶苏》来诠释一下反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这首诗之两段,前两句尽言扶苏、荷花、桥松、游龙各得其所,后两句却是女子感叹自身见不到如意郎君却见浮孟之徒而满腹牢骚,故诗序曰:《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所美非美然以今天的修辞角度而言相当于反衬,当然也可以以此类推,所恶非恶然,《诗经》中这样的反兴之篇约有十多首,可见,这里所说的反兴并不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反着来,它仍然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其要义便是所美非美然也。
诗人可能是对纷繁多变的事物最具敏感性的人,所谓‘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反兴和正兴一样,都是外感于物而生情,也都能起到烘托气氛,隐喻下文,渲染情感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