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0|回复: 29

起兴浅说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3 00: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1-13 07:49 编辑

       起兴,又叫“兴”,兴的解释各家侧重不同,解释得也有些差异,朱熹在《诗集传》中的释义最简单明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所谓“借物言情,以此引彼”这就叫托物起兴,一般它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即是先说水鸟的和鸣声而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话题之艺术表现手法

      起兴大致可分为借物起兴、见景起兴和譬喻起兴三种,借物起兴如东北民歌《红豆豆》:红豆豆,白心心,我妈给我去说亲。荣华富贵我不要,我要嫁个解放军。这首民歌先说红豆再引出其本来要说的事‘说亲’;见景起兴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的这首诗先说祖国山河之壮丽而引出痛失河山之遗恨;譬喻起兴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二):山桃花红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的这首竹枝则是先用了两个譬喻山桃花和蜀江春水而引出所要的感概之辞郎意易衰、侬愁无限。

      兴一般都用在开头所以叫起兴,但也有用在转结之处的,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头两句以赋起承,转句却先言潭水之深而感怀送别之情,此亦是兴也。

      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文论中最注重的两种创作手法而尤重兴,比,简言之就是打比喻,南朝 的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认为:“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从这里可以看出,兴即是依微观而达宏观,故汉朝的经学家郑康成认为‘比显而兴隐’,清代的诗论家刘熙载则认为兴阔而比狭,可见,兴之一体,隐而阔,也就是说微言而大义;我们可以仍回到《诗经》的第一首关雎》中来理解,其雎之鸣,依类也小,其君子好逑,取义也大,是以关雎》以后妃之德风化天下也。

    诗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为诗之体制,赋比兴为诗之手法,说的是以赋比兴的手法创作出风雅颂的诗体,而其中独言兴有反兴之法,刘熙载曰‘’兴与比有阔狭之分,盖比有正而无反,兴兼反正,故也。‘’,哪么,什么又是反兴呢,姑按元代的刘玉汝的说法来说反兴兴辞,盖诗之托兴多以彼然兴此不然,此以彼不然兴此当然,故曰反兴。我们可以用《诗经/山有扶苏》来诠释一下反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这首诗之两段,前两句尽言扶苏、荷花、桥松、游龙各得其所,后两句却是女子感叹自身见不到如意郎君却见浮孟之徒而满腹牢骚,故诗序《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所美非美然以今天的修辞角度而言相当于反衬,当然也可以以此类推,
所恶非恶然,《诗经》中这样的反兴之篇约有十多首,可见,这里所说的反兴并不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反着来,它仍然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其要义便是所美非美然也

   诗人可能是对纷繁多变的事物最具敏感性的人,所谓‘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反兴和正兴一样,都是外感于物而生情,也都能起到烘托气氛,隐喻下文,渲染情感的作用。








455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81
贡献
13720
金钱
18862
发表于 2017-11-13 09: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问好版主!

点评

谢谢小吉仙版主临赏,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3 1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1-13 09:3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再深入谈谈隐喻与兴的关系。'问好。

点评

嗯,一个一个来吧,瑞版若有好的思路无妨提供些来 问好瑞丰堂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3 1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9: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吉仙 发表于 2017-11-13 09:04
好文学习。问好版主!

谢谢小吉仙版主临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9: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1-13 09:30
可以再深入谈谈隐喻与兴的关系。'问好。

嗯,一个一个来吧,瑞版若有好的思路无妨提供些来

问好瑞丰堂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2: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学习。以后也要试着整理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感悟。

点评

谢谢支持,期待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0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00: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2:31
先学习。以后也要试着整理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感悟。

谢谢支持,期待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5 12: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期待的日子可能有点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09: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1-16 10:02 编辑

[诗词理论] 读《赠汪伦》浅说“转” [复制链接]
呼伦贝尔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赠汪伦》是李白留下脍炙人口名篇,几乎妇孺皆知。闲来无事翻墙到比邻国学纵横栏目,看到有一篇说比兴文章,学习一番,但忽然觉得该文把《赠汪伦》第三句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说成比兴手法。这个不认同。大家知道诗讲究起承转结,而比兴一般在“起承”位置,在“转”的位置用比兴手法是闻所未闻。可能是误把该句当成了虚写闲篇。我认为这首诗虽然用了比较和夸张手法,但还是写实的。就是写:李白喝完酒上船人走时,忽听踏歌相送声,感叹道:汪伦兄弟的友情深,比这桃花潭水深。本来无什么波折一件事情,被李白借助比喻、比较、夸张、倒装句等手法写得妙笔生花。如果下面这样不咸不淡地写就不是李白了,是李大白话。


李白乘舟要走人,
忽将岸上踏歌闻。
汪伦兄弟情谊重,
胜过桃花潭水深。


虽说桃花潭水就是李白乘舟要走水道、不是隔空取物来的。但是忽然话锋一转到桃花潭水 让读者一时有出轨了感觉,
跟着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就自然而然衔接在一起,回归正道。由此有几点启示:

第一、转 应是出乎意料之外有合乎情理之中。
第二、颠倒或变化说事顺序能起到平生波折转得妙趣。
第三、应该把第一二句看成一个复合句,把二三句也一样。应为它们中间逗号相连。这样在转时候考虑到连带密切性。
第四、转的时候注意多用修辞方法,比喻、夸张,问答、倒装句,合理想象等。
第五、既然讲究起承转结,就不能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就是描写静止风景, 也有看的一个过程。同时要认识到读诗过程也是起承转结过程一个方面,这样才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说法。就像相声包袱,铺垫,再铺垫,话锋一转,随后抖出包袱。比如支援非洲题材老相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牛斗其乐无穷,怎么与牛斗,非洲野牛。


以上是浅见,一点体会而已。

山人按,浑河大侠有所不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为兴句是古人说的,这两句若从修辞角度分析是复合修辞的运用,1,首先,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辞,此即为兴。2,桃花潭水深千尺,深千尺是夸张,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是比,汪伦送我之情比桃花潭水还要深。

另,所谓桃花潭水深千尺,后人多有附会之辞,言考证桃花潭在哪里哪里的诚不足信也,从理解的角度而言,言桃花即言春汛期,所谓桃花水即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江河里暴涨的水,故有深千尺之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绝妙好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397
贡献
9891
金钱
145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8 11: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平仄两读,楼主如果有兴趣,大可以探究一番。

点评

兴,起也,虚陵切,兴发之义从平声,于心情心性心境之类的从去声径韵,起兴,这里读平,不知兄有何高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2:44
鬼脚鬼其能鬼者,非常鬼也乃神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2: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荆州一鬼脚 发表于 2017-11-18 11:51
兴——平仄两读,楼主如果有兴趣,大可以探究一番。

兴,起也,虚陵切,兴发之义从平声,于心情心性心境之类的从去声径韵,起兴,这里读平,不知兄有何高见

点评

兴——外国语怎么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绝妙好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397
贡献
9891
金钱
145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8 12: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8 12:44
兴,起也,虚陵切,兴发之义从平声,于心情心性心境之类的从去声径韵,起兴,这里读平,不知兄有何高见 ...

兴——外国语怎么读?

点评

不知道,火星语就更不知道了,还请鬼脚兄赐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2:54
鬼脚鬼其能鬼者,非常鬼也乃神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2: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荆州一鬼脚 发表于 2017-11-18 12:50
兴——外国语怎么读?

不知道,火星语就更不知道了,还请鬼脚兄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11-18 11:08
最早提出赋、比、兴的是《周礼.春官.大师》,最早给予解释的是后汉的郑众。他注《周礼》说:”比者比方于物 ...

有关《关雎》之德风化天下,不仅毛诗正义有此一说,孔论亦如是说,《韩诗外传》五 子夏问曰:"《关雎》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雎》至矣乎!夫《关雎》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书图,麟凤翔乎郊。不由《关雎》之道,则《关雎》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雎》。《关雎》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雎》!乃天地之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1: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2-6 11:12
古代并无皇帝要求“颂圣”的,古代也就是有“颂圣明”“颂升平”“颂皇恩”的诗文,但并无笼统地“颂圣” ...

本主题说的起兴,与所谓颂圣无关,请国学版主删除

点评

已执行  发表于 2017-12-6 1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3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