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4

出口转内销的一篇诗论:七绝 边说边做三首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6 22: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7-2 08:33 编辑



出口转内销的一篇诗论:七绝 边说边做三首


久旱人情思是雨,甘霖一刻也欢颜。
却听天上仙神到,未见心欢只见潸。
前雨难留如嫁女,万般惦念不回头。
那边可是留人住,留得皱纹上白头。
三 谑
未见能为却见酸,高高在上判如官。
滥竽充数谁人也,众目睽睽莫不安。


  诗后语:日前在评诗和帮助修改时,一边讨论一边说到哪是哪地,以同样一雨一旱的实情,来演示怎么写诗,在两个互动中先后顺嘴作了这两个示例,意在强调诗非写而来,要特别重视生活本身和诗如何写来,讲究认真体会写诗实践中的甘苦得失及其规律,尽量摆脱表面功夫,切实做到诗无不写,方法万端,笔无不到,写则由衷。
  边说边做是本人一如既往的做法。前个示例后提出:“想想每个字我是怎么写出来,又想到的,都在干什么,有什么作用,最终全诗要表达什么,这里有什么秘密没有?”次回示例后补充说:“并且注意体会诗里特别用到的句式和重字重音”。

  一直以来人们多关注意境意象,结构布局,咬文嚼字,构思巧妙等技术方面,这无疑古来如此,但形成偏见成见笼子就不好,会影响写诗的全面发展,忽视因人而异,百花齐放,况且有些人对“八病”的重新捡拾,又缺乏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严重误导了对写诗的理解,等于把表情达意直接关进了主观笼子,走入了死胡同,成了一边追求痛快淋漓表达,一边过分限制表达的怪现象,无异于自相矛盾,自寻忸怩,自毁健康。
  这种状况,既让意境意象成了诗中的幌子,促成了作假诗的无痛呻吟局面,催生了伪经验故弄玄虚和空洞咬文嚼字现象,也局限了对写诗的客观认识和开放态度,不仅纷纷远离了摆事实讲道理的实践探索良好传统,还引发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之风和主观泛滥,导致各种主观之争一边处处可见,谁也不服谁,甚至故意伤和气,比如毫无来由的主观甩话冒话,一边又人人憋在心里,想讨论却害怕讨论,不得不转以“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一尴尬无奈的消极做法,来维持写诗氛围。

  其实,不积极正视并认真研究客观实践就没有出路,主观永远是无法说清楚的,也做不到严谨和无懈可击。比如,拿“诗与科学无关”,“诗就是感性的”,“写诗是打发空闲”,去与人碰撞,自己都不知演了盲人摸象或掩耳盗铃的角色,为了维护虚荣,论个好坏,甚至就为了消遣看不惯,势必会走向歇斯底里,乃至气急败坏。
  就简单拿写诗思路和具体选词择字倾向两方面看,上头两个示例未尝不可大写环境气氛,未尝不可重笔感受感想,未尝不可比喻象征齐来,甚至未尝不可纠结于是“却听”好,还是改“忽闻”好,是保持重字重音好,还是避开重字重音好,等等。
  但实践会证明,人的经历和认识主导下的精神意识和灵魂效应,会随时随地作用于他的灵感灵动,情感情绪,情调情趣,以及认识程度,感触倾向,尺度拿捏,语言取舍,文笔习惯等。例如,前诗因作者往往重视天人合一,便把“雨”处理为天意通人,且自然而然,故不想刻意渲染,也就不用“忽闻”,次首因作者平常更珍视人的个性和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也就不仅不避讳,而且有意运用重字重音重韵,来突出某种情调和创作格局。

  又如,前几日拙诗中有句“旁观未必无情客,介入如何得法睛”,本来“得”为“有”才明显合律,但考虑到人们对现实风险的担忧,正当防卫的难以界定性,以及群众和执法者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事后尴尬并不鲜见,也就是,有法睛,无法睛,最终都要看能不能“得法睛,故借助“无”的多用多义用法,坚持用“得”与其对仗,这种情况的咬文嚼字涉及了知深知浅,也就无法单从文字表面,简单对待写诗思路和选词择字及其技巧,有看不惯者,看不懂者,亦只能由之去,受其左右才是大谬。
  是如此,才因人而异地,让一个正常表达的作者,而非囿于某种观念笼子里的作者,及时并有能力,灵活机动,痛快淋漓地,吐露了他触景生情或有感而发的一刹那,最真实最个性的心声,实现了最合理且不失美的表情达意,那么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灵动得来的东西,更追求的是艺术,更符合写诗的实际意涵和创作魅力?

  这个诗后语,本来是要发在别处的,因担心不了解我的人脱离实践和抛开摆事实讲道理,用“就诗论诗”的孤立割裂片面态度引起不必要的主观龃龉,所以拿了过来,期望有益于诗友间和谐相处,理性对待,以及对普遍创作和欣赏规律的务实严谨科学认知,并由此出发,实现相互欣赏,相互批评,相互取长补短和进步。

  第三首诗是本文搁此后加,恰遇到了位“诗友”评论曰 :“一堆废话。看看作品,就那样了。”这显然是被前面说中的一位。这样说话,从语言语气和方式上,在我看都是语无伦次的甩话冒话,是故意伤和气来的,不仅缺乏成人自重,失于一般修养,是在破坏和谐,也是丧失斯文精神而侮辱人的现象,与日前发生的唐山打人事件没有本质区别,仅仅是性质恶劣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同时更是冲进文化氛围里,破坏文化,糟蹋写诗资格的人,故我在其后面说道:
  “文笔有根,龙蛇有眼,所谓能说便能做,只好当判官,不好入就里,是斯文之尴尬,何如把话摊开,或文或诗,同题演武,写来试试?
  人无贵贱,文有高下,诗亦允许有差距,毕竟会则会,不会则不会,懂则懂,不懂则不懂,不至于说惯了废话,把什么都当废话了吧?-----”

  是这才有了后加的这首诗。用斯文精神对待文字,不管是理性应用,还是感性应用,人总是经过文字熏陶而理性的,所以文字在斯文看来永远是圣洁的,健康的,美的,可珍惜的,即使嬉笑怒骂也会将俗蕴于美中,以文字特有的斯文美抵消,既表达了强烈意志,也不失斯文之文明品质,绝不会把文宇当日常有声语言来用,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总是对耳闻目睹所思所想,本着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联系地记录和使用文字,运用的是文字表达的语言文明规律,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之所以会出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使用文字情况,实质是有些人想通过逃避各种各样的不足,以满足内心在斯坏斯之不古。这种情况,谁都不愿遇之,可遇到了就是遇到了,不面对终不合理,或许大多以为妥协更高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了置之不理,或美其名曰“不齿”,其实与纵容无异。

  斯文精神不是软弱,也不是愚昧,更不是狭隘自私的得过且过,而是有广泛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承担的理性意识和品质,也是这让人学会写诗和有的写。斯文者不可成为麻木不仁的人,反求诸己,自我否定。用软弱和无言来维护和谐,是和谐不了的,即使获得了暂时虚伪的和谐,也得不偿失,只有在批评教育和善于斗争中才能求得和谐。
  说是这么说,对性质恶劣尚处于道德层面的状况,基本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回天,但尽量拆穿其外强中干的本性,不管这有没有用,都会促其往没人是好欺负的方面想,尤其对打消不健康幻想和感受心虚煎熬有好处,甚至有可能促其为维护虚伪而多付出,这仍是对走向务实求真的善良健康方向有好处,即使走向了歇斯底里,气急败坏的极端表现,也是尾巴越露越长的体现,结果都是对大多数人有利。
  2022-06-26

4376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1
贡献
95124
金钱
1075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6-27 21: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文章,我以前也是对前人的规定看的很死,也就缺乏灵活机动的意识,甚至有时间也认为“写近体诗格律是不可逾越的雷池”。现在想想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符合格律是格律诗,而不知道诗最主要的目的是正确和准确的表情达意,听说过“不以词害意”,但却不能具体知道该怎么执行“不以词害意”。如此总是因为束手束脚,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凑韵上,顺着格式跑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又因为错误的认为诗就是追求千古名句,以至于闭门造车和无病呻吟也成了常有的事,如今看来这些是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即站在了主观主义的立场,把写诗当成了纯粹的欣赏性创作行为,即胡编乱造。后来,是您的教诲让我明白了自身的错误,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表情达意,即“诗言志”,即“写诗实践论”,虽然我现在还是写的很不好,但是在意识里是绝对不甘愿掉进虚荣的“就诗论诗“窠臼。主观狭隘这个东西对我来说确实难以完全克服,这不单单是读几遍书的问题,而是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实践探索的精神,有没有反求诸去的良好意识,而最终要看有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否则终将成为主观的俘虏,主观的世界里就注定难以完全做到实事求是,思维认识漏洞百出也就成了其必然的命运,如此写诗也就成了盲人摸象。我还要通过继续的努力而让自己尽量减少主观臆断的毛病,也要通过扩大胸怀而走出自己的狭隘,争取有一天能够真正获得写诗的资格,从而走进人诗合一的世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6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288
贡献
71674
金钱
8543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7 22: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首版佳作及高论!
诗写生活是基本功。如诗经中的很多片就是描写生活场景和依托生活而延展开、深发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288
贡献
71674
金钱
8543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7 2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言志应是写诗的初衷。
鹿鸣呦呦,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6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1
贡献
95124
金钱
1075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6-27 23: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6-27 23:31 编辑

      “用软弱和无言来维护和谐,是和谐不了的,即使获得了暂时虚伪的和谐,也得不偿失,只有在批评教育和善于斗争中才能求得和谐。”老师的这句话揭示出了当今中国太多的问题根源,就是因为大多数的遇事选择沉默和妥协才造成坏人越来越有恃无恐。比如有些人对国家的英雄烈士都敢公开诋毁,甚至把日本刽子手背大妈“的假事都宣传成了学习雷锋干好事,把岳飞的精忠报国化成了太郎形象,把”共同富裕“说成了”劫富济贫“,用”女权“替换了“男女平等”,崇拜“砖家叫兽”,马云叫“马爸爸”,王思聪叫“国民老公”等等乱象,非止一端。
       曾经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什么如今成了富豪们的听众和粉丝,仿佛一夜之间就从“主人翁”变成了被随便收割的“韭菜”呢?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方方面面的,但我想前提正是以前您说过的是大多数人被卸下“主人翁意识”(毛泽东思想),然后被利用人性中本身的贪欲而成功植入了“人上人思想”(剥削阶级思想的主要特点特征),从此上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当,也当然就成了资本家的奴隶。由此可见,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可怜,命运也最可悲,那就是别人卖了还要替别人数钱,被玩弄了还要把人家当成自己崇拜的偶像和人生追求的目标。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国家就宣布了男女平等,女人也能顶半边天,可改革开放后就成了处处“女士优先”,这是真心保护女性吗?事实证明这和西方的普适价值观“民主自由”一样虚伪,前者等于把“男女平等”这个千年来对女性最有利的保护给予 了废除,让她们因追捧而失去理性,因爱上“霸道总裁”而复归于旧社会的商品属性,从而也就间接失去了尊严。后者西方的”民主自由“也一样,让社会彻底成了”资本家的天堂“,而普通人何曾有过真正的”民主自由“?
      最后做一些总结就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失去了斗争的思想也就迷失了斗争的方向,盲目争取来的东西通常不一定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也许正是别人圈养你的食物。把奉献当成精神信仰并践行之,那得来的往往是真正的尊严和收获,通常是先苦后甜;把个人收获当成人生信条而坚持到底,那得来的往往是虚荣和耻辱,通常是先甜后苦;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刚好相反,那也不用失落和庆幸,因为这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失常,抑或病入膏肓。上面内容完全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也许正是我自己还囿于自己的主观世界而不能自拔的证明,从而做了跑题式的感慨,荒谬之处,还请老师严厉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9 0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