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浦东老姚 于 2019-2-28 23:29 编辑
洛阳白马寺
文/浦东老姚
2017年11月7日下午,我和胧泉老年俱乐部的32位会员,一起来到了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的洛阳白马寺游览。 讲起这座白马寺,还有这样一个来历。就是在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并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于是我填了一曲渔家傲《游览白马寺》,表达我的观感。
洛阳白马寺
(渔家傲,词林正韵,第三部)
中华白马名古寺,记思白马驮经至。 明帝梦游神祉赐,犹佛似,西天取经君王使。
印度高僧宾客侍,佛经汉译其时始。 佛教祖庭中国是,传播市,今观遥想当年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