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10

[阅读与欣赏] 别后

[复制链接]

2390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501
贡献
37522
金钱
45337
发表于 2018-9-15 23:2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音敏儿 于 2018-9-16 07:15 编辑

七律.别后
诗音敏儿
倦鸟归林天已暮,孤身久久立长亭。
西风不识离人苦,柳树还留纤影青。
背影无依终隐没,谁人有怨忆曾经。
此生缘尽需松手,心似斜阳入永冥。

今晚看了李白的《劳劳亭》反其意写了首别后为练笔。

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在古代诗歌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在从折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这两句相比,就显得巧而不奇。李白的这两句诗是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之一: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先说送别之人不忍折损杨柳的枝叶,再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本文赏析来自网络资料

2390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501
贡献
37522
金钱
4533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07: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8-9-16 00:53
二李相比,李白的更好,简洁,生动,虚实相间,余味绵长,过目不忘,千古名作。 ...

确是如此,谢谢韩兄临赏,周未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445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15
贡献
4494
金钱
5107
发表于 2018-9-16 0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18-9-16 00:53
二李相比,李白的更好,简洁,生动,虚实相间,余味绵长,过目不忘,千古名作。 ...

老师说得是,李白简约有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445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15
贡献
4494
金钱
5107
发表于 2018-9-16 09: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读了此文,谢谢敏儿老师分享。学习受益。问好敏儿老师。

点评

谢谢风鸟,遥握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6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4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东方文苑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34
贡献
58614
金钱
71104
发表于 2018-9-16 1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好文,谢谢敏儿分享,问好

点评

姐姐晚上好,周末愉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6 20:59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0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501
贡献
37522
金钱
4533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20: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子 发表于 2018-9-16 07:48
谢谢敏儿带来好文,学习

宝子客气了,愿和大家一起学习,遥握问好
掩卷西楼修自身,任凭笔墨覆前尘。
重帘隔断喧嚣事,从此心声不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0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501
贡献
37522
金钱
4533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2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鸟 发表于 2018-9-16 09:36
细细读了此文,谢谢敏儿老师分享。学习受益。问好敏儿老师。

谢谢风鸟,遥握问好

点评

敏儿老师不客气,上午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7 11:16
掩卷西楼修自身,任凭笔墨覆前尘。
重帘隔断喧嚣事,从此心声不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0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501
贡献
37522
金钱
4533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20: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荷韵 发表于 2018-9-16 19:34
赏学好文,谢谢敏儿分享,问好

姐姐晚上好,周末愉快
掩卷西楼修自身,任凭笔墨覆前尘。
重帘隔断喧嚣事,从此心声不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445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15
贡献
4494
金钱
5107
发表于 2018-9-17 1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音敏儿 发表于 2018-9-16 20:58
谢谢风鸟,遥握问好

敏儿老师不客气,上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8 0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