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2|回复: 15

[理论] 对亓魛一首死亡诗的浅析(可以讨论)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1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8-8-12 22: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亓魛一首死亡诗的浅析
穿越梅嶺

       对于死亡,中国人一贯是讳言的,在吾国之文字中,相比于对生的渴求,写死亡的文字要少的多。亓魛兄近年来诗风一变,试图以创新冲出传统诗歌的固有思路,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其“诗风开放自由,探索试验,欲借鉴现代文学之手段,改造古诗词之套路。尝试颇多而所得寥寥,然亦不后悔也。宁为诗词叛逆子,不为拟古写作者。凡秉上述理念者,皆为我同志。”可看作是他对诗歌变新的宣言。
      因为此,亓魛兄也成为了诗歌创作中难得的对死亡题材大写特写的人,本文试图从他的死亡诗中,剖析其对生命存在和死亡意义的探索。
      对于亓魛兄的这组诗,有人说其内容是灰暗的,不能给人以向上的力。也有人说亓魛的诗只是把现实中很多阴暗面割开来,向世人展示了其血淋淋的创口而没有给出解决的办法。他们似乎忘记了一点, 诗人只能通过形象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她丈夫死了》
肥胖猪肉饺,丈夫吃不足。
丈夫呼不起,已隔生死路。
少妇看饺子,肠胃觉翻吐。
双泪汩汩下,丈夫贱命数。
可怜下煤井,逾月未归步。
初闻丈夫死,乃自新闻讣。
如今谁关心,新闻已成故。
吃饺没情绪,搁饺情更恶。
面容之光泽,悲伤之厚度。
堆山看衣服,煤色黑冢墓。
开放水龙头,浸泡牛仔裤。
牛仔夫之味,水龙凉意注。
眼对牛仔黑,一片心成素。
清洗无夫味,不洗灼眼苦。
忍心清洗后,夫味留不住。
晾晒秋风里,干净裹尸布。
秋色无边际,独立无言句。
      这首诗所写的是矿难。丈夫在一次矿难中死了,留下了她的妻子,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对夫妻的感情是很深厚的,面对着大大的、热乎乎的饺子,女主人公想起了她亦已经离去的丈夫,这是她丈夫生前最喜爱吃的食物。而今,物是人非,面对饺子,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悲伤的。然而,这还不是最可令人悲痛的,最可悲的是,从女主人公的回忆式的自述中,我们知道,她的丈夫在矿难中死去的消息竟然没有人通知她,她是从新闻报道中才知道丈夫遇难消息的。而这样的新闻,照例是保持不了几天热度的,一场矿难,没有几天,便会被人们遗忘。“如今谁关心,新闻已成故”的后面,是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和对灾难的健忘。这种漠视和健忘是可怕的,它向病毒一样侵噬着我们本已麻木的灵魂,以致最终丧失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仅存的怜悯心。
      读完这首诗,给人的震撼是强烈的,作品没有对矿难作具体的描写,只是通过对矿难者家属心理过程和行为的描写,把矿难带给人们的痛苦展现了出来。它背后所隐藏的又是什么呢?是一个个曾经温馨无比的家庭,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健忘症和无秩序。因为我们知道,大多数矿难都是在缺乏安全意识的盲目生产下造成的。对于事故的隐瞒又成为一起又一起事故的恶性循环。这就是“初闻丈夫死,乃自新闻讣。如今谁关心,新闻已成故。”所要揭示的。
     作为一个刻意创新的诗人来说,新语词、新意象,现代口语式的描写肯定不会去避免的。诗中出现的“水龙头”“牛仔裤”“裹尸布”等对诗味有没有影响?我以为,影响肯定是会有的。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生活在当代,对古典诗词中从没有的意向,是每天都在接触的,而古典诗词的一些经典意向,今天已经消亡了很多。如果我们抱着对新意象的排斥而不进行创新的话,用独孤食肉兽的话来说就是“明明眼前是汽车轮船灰机,落笔却是宝马雕车画舫,结果必然是失真。”当然,创新也不是完全的抛弃传统不要,如此,可以不用写古体诗,新诗可矣。
      就本首诗来说,在创作上确实够一个新字,但是,他又没有完全抛开对传统的吸收和继承。首先在诗的叙事性上,与古人并无二致。在一些句子上也可以看出对前人的承袭,这些,但是有迹可循的。
      我个人是一个完全的古典主义者,但是,对当今诗词创作中模古、拟古之风是很排斥的,虽然我有时候也不免在模和拟中讨生活。对于诗词变革,有人去尝试,却未尝不是好事。至于如何变古为今,或融今入古,也是我们当今诗词创作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梅嶺2018/8/12)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08
贡献
24419
金钱
26921
发表于 2018-8-12 22:0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只是形式,内容还是面方生活才有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371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词风曲苑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1834
贡献
4071
金钱
699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3 06: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年老猢狲 于 2018-8-13 07:17 编辑

让诗从你的心底里自然而然地流出来,流成一条波澜壮阔的精神长河,最终汇入永恒的宇宙之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8-8-13 09:5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唐诗承继了六分“古味”,即诗经楚辞乐府文选类,那还有四分是“新”。然后每个朝代各有其新,到得建国后,传统文化已呈断代之势,是复古,还是创新?本无最佳道路。唐之新,今之古矣。焉知今日新不为他日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8-8-13 10:0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为什么用旧体诗表现,而非新诗?恰是取长补短:旧体诗更简洁抽象,很适合表现纯现象,正符合余味自知之旨。

点评

附议亓魛兄,大道兄这个可以整个abc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3 10:46
写个专论,正好发微刊啊道师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3 1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8-8-13 10:0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表现个人情感,恒古不变的心灵感应方面,所谓的古,是个长处,叙事则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8-8-13 1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无人 发表于 2018-8-13 10:00
至于为什么用旧体诗表现,而非新诗?恰是取长补短:旧体诗更简洁抽象,很适合表现纯现象,正符合余味自知之 ...

写个专论,正好发微刊啊道师傅。

点评

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夫子所讲的是礼,诗文亦同是.与前代有所损益,亦即当前的时代内容和精神风貌.即提倡国学,也紧跟世界潮流.损益多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3 10:32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4
贡献
2876
金钱
5511
发表于 2018-8-13 1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亓魛 发表于 2018-8-13 10:13
写个专论,正好发微刊啊道师傅。

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夫子所讲的是礼,诗文亦同是.与前代有所损益,亦即当前的时代内容和精神风貌.即提倡国学,也紧跟世界潮流.损益多少,增益多少.由诗人个体秉受不同而不同.不应非议.划一而同.,应求同存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1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无人 发表于 2018-8-13 10:00
至于为什么用旧体诗表现,而非新诗?恰是取长补短:旧体诗更简洁抽象,很适合表现纯现象,正符合余味自知之 ...

附议亓魛兄,大道兄这个可以整个abc出来。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1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成的比较急。本来的题目是《亓魛一组死亡诗浅析》。开篇以后,感觉这个框架大了,论文形式。于是先写一首了。等于是个赏析文章吧。

点评

那个不全,关于死亡,还有不少。下次请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3 10:56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8-8-13 10: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8-13 10:49
这篇文章,成的比较急。本来的题目是《亓魛一组死亡诗浅析》。开篇以后,感觉这个框架大了,论文形式。于是 ...

那个不全,关于死亡,还有不少。下次请教。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0

主题

422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423
贡献
4797
金钱
1101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8-13 1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诗歌必须为现实服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2,诗歌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
3,现代诗歌写作,用韵也要符合现代读音(不排斥平水韵);格律必须遵守;用词造句也应当符合现代用语--------是谓有传承也有发展。

曾经我批评过一诗友作品,原句忘了直译意思是穿着芒鞋去旅游,现代的【芒鞋】穿着是有特定场合的,这是一;另外现代人旅游还有穿芒鞋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8-8-13 12: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探索一定是有扬弃的,不然全部继承了,连带好的和坏的,也没有意义。纵观诗学史,不管它好不好,它一直在变化,不能说诗经好,一万年都是诗经,唐诗好,一万年都是没有变化的唐诗。至于如何变,变得好不好,这是另一个问题了。比如唐以后的发展一定就是坏的么?我觉得唐以后的发展就是诗学史自己在突围,是必然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爱不爱,它都在那前行者。换句话说,杜甫李白在这个时代也难作为,时代还没来到,新的杜甫和李白可能还得过两百年,诗学复兴繁荣一定会再次来临。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292

帖子

555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3
贡献
1685
金钱
2012
发表于 2018-8-13 15: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诗的本身就应该是诗人自身,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感知的反应。所以,诗一定要真实。刀鱼的古风有很多的佳作,将现实用非常直观的方式以诗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是非常好的,每个人对社会的认知不一样,所以,感知的侧重点也就会不一样,表现出来的情感也就不一样。但只要是真实的,是向善的,便是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371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词风曲苑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1834
贡献
4071
金钱
699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4 06: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必探索,亦不必研究,除了想表现和证实一下自己之外,诗的存在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2

主题

8290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菜根谭文学院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2477
贡献
8086
金钱
1194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8-17 10: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寡,如果用自由体表述可能就没有这般厚实了。新时代用词归入旧体诗中有人可能不接受,不是很容易。寻古味道就要用古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5: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