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7-11-20 14:22 编辑
邓拓吴晗廖沫沙,诗词水平都很差 一九五七年六月,毛泽东任命吴冷西取代邓拓为总编辑,尽管邓拓同时被宣布为社长,但这不过是对邓拓工作安排的一种过渡,并没有真正地在社长的岗位上履行职务。一年后,即一九五八年八月,邓拓离开《人民日报》,到北京市委工作,从此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新闻工作。一九五九年二月的一天下午,《人民日报》的同仁为邓拓举行了一次欢送会,《人民日报》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欢送会,邓拓十分激动,他在会上讲了话,语言诚挚而有点激动,讲话之后,他念了事先写好的一首诗,题为《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这首诗表现了邓拓当时的激动心情,也反映了他二十年的艰辛历程,诗是这样写的:
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
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
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
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吴晗(旧诗一首) 吴晗六岁能诗,比骆宾王还早一岁。吴父邀集客人饮酒赋诗,吴晗照例陪客,赋诗一首: “橱中无菜市中有,饮酒何必杏花村。人人谓我读书好,吾谓耕者比我高!” 廖沫沙自娱自乐写诗词 写诗悼念,作《哭邓拓、吴晗同志》 七律一首: 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 巫咸遍地逢冤狱,上帝遥天不忍闻。 海瑞丢官成惨剧,燕山吐凤化悲音。 毛锥三管遭横祸,我欲招魂何处寻。
在关押期间,他在狱中用烟盒作纸、火柴当笔写诗,后结集出版,名《余烬集》。 其一: 书生自喜投文网,高士如今爱折腰。 扭臂裁头喷气舞,满场争秀斗风骚。 其二: 云淡风轻近午天,弯腰曲背舞台前。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拜年。 三家村中,只有廖沫沙活的最好,直到公审四人帮,廖沫沙还出庭作证,廖沫沙思想乐观,心想如果不是文革,还不至于如此出名,当时他是北京市宣传部副部长,厅级干部,因想得开而获高寿,但他出庭时的表现却毫无理性,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他说,我对江青很了解,曾经和她同居一室。江青说,臭流氓。法庭一看事情不利,马上中断了审判。事情是这样,江青作为地下党员,戏校毕业后来到上海左联,被地下党安排在田汉家住宿,廖沫沙等一些小资产阶级分子文艺青年,便趁机想占便宜,性骚扰,江青根本看不上他们,只在那里住了几天,交了20元住宿费就搬走了。 廖沫沙在江西芳山林场劳动时,常自我排忧,冬天偶然买到点柑橘,他即用手指或用一根大头针,把橘皮柑皮刻成一朵朵橘花柑花,放在桌上以供欣赏。面对这些别具一格的“工艺品”,他还作诗一首: “一株清翠赠湘云,力畹贞风寄素心。 不畏严寒和酷暑,幽岩之下度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