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1-1
威望102
金钱898
贡献744
高级会员

威望- 102 点
贡献- 744 次
金钱- 898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13 04: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先生此文有益,值得学习!
【转载】避諱類編 许传刚
避諱在語言學上歸屬於禁忌語的一種。指的是對忌諱的人、事、物,而主要的是對人實行口語和書面語言中的回避。我國古代的避諱多見於避名和避事。由於古人對尊卑長幼有嚴格的區分,臣民對帝王、平民對長官、俗凡之人對聖人、社會地位卑下者對尊者、晚輩對長輩,在口語和書面語言中都不能直呼其名而要設法避開或改寫,因之避名之諱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種特有的歷史現象
周源在《宋代避諱制度研究》中說:真正對避諱研究有突破性進展的卻是現代學者陳垣,他於1928年發表了《史諱舉例》一書,成為我國避諱學的奠基之作。在陳垣先生之後,一些學者才開始轉向了對避諱的研究,但是大多沒有超出陳垣先生的研究範圍,直到近年社會學研究興起,避諱學的研究領域才有所拓寬,出現了一些從政治學,社會文化學角度研究避諱的學者。但總的來看,我國避諱學研究至少有兩點不足之處:一是對避諱禮俗大多作整體性地介紹,博而不專,斷代研究的成果不多。二是研究避諱本身內容方法的居多,而換一種角度從政治制度史、禮儀制度史、禮法結合等宏觀角度來研究的卻很少。
-----看来“原”“上”“草”三字属于本版当忌之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