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三羊

三羊用元競25四声律,解读王力的38个大拗句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1: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2-17 10:47
唐朝,不管初唐、盛唐、中晚唐,根本没有【24平仄律】的理论或说法!

还是不通窍。当时人除了理论家(初唐还有几个理论家,盛唐以后几乎不见),创作诗词的人那有什么说明,他们只有实践交流,后人才会进行归纳的,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你都不肯承认,你做什么学问罗。若像你这种思维,我研究杂体就成了胡扯

点评

唐朝的声律理论,还要总结吗? 唐朝没有声律理论或声律体系,科举的试律如何判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7 1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4
贡献
15
金钱
19
发表于 2017-12-17 11: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17 11:20
还是不通窍。当时人除了理论家(初唐还有几个理论家,盛唐以后几乎不见),创作诗词的人那有什么说明,他 ...

唐朝的声律理论,还要总结吗?
唐朝没有声律理论或声律体系,科举的试律如何判定?

点评

这还要说,当然要后人总结,而且要一代代人在前人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发表于 2017-12-17 1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2: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兢只代表初唐的初期。我们对元兢的生平瞭解不多,关于他的事蹟在正史中的撰述很少,甚至連他的生卒年代都无法得知。不过就《旧唐书.元思敬传》的记载,他大约活跃于唐高宗、武后时期,总章(668-670)中曾预修類书《芳林要览》,当时李峤约二十來岁,崔融未及弱冠,推测元兢或许较同代这兩位理論家年纪稍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2: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2-17 11:52
唐朝的声律理论,还要总结吗?
唐朝没有声律理论或声律体系,科举的试律如何判定?
...

科举的试律不是一步到位,一是逐步完善,二是不断有反复,三不是一日之功

点评

【科举的试律不是一步到位】? 可有依据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7 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4
贡献
15
金钱
19
发表于 2017-12-17 12: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17 12:08
科举的试律不是一步到位,一是逐步完善,二是不断有反复,三不是一日之功 ...

【科举的试律不是一步到位】?
可有依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3: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2-17 12:12
【科举的试律不是一步到位】?
可有依据吗?

我不愿找,你有精气神,只要把接连几次的考试记录翻一下就可推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3: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镜秘府論》是一本资料汇编,杂七杂八的,比如关于「蜂腰」,便羅列了四种诠释,依序一样先叙述一种定义,其次由「释曰」开始的一段释文,其次是元兢之說,最后是劉善经引述沈约、劉滔的說法并加以阐述。因此得自己有头脑分析它的渐进过程与是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2-17 13:1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举试律不是一步到位,这个判断是对的,还有个宽与严,中晚唐比初盛唐要严。

点评

如何叫【宽】?如何叫【严】? 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来看,看不出什么【宽严】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7 13: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3: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兢在传统「八病」的理論上提出了他创新、务实与开拓性的見解。这种创新的修正最主要表现在他强化了平、仄二元分立的概念,同时极力主张在创作上给予「平声」的使用较大的弹性,尽可能将病犯說中「四声相犯」的原则修正成「犯上、去、入则病,犯平声则无妨」的标准,这是对病犯法则的内在原理更精细的修正,使病犯理論内在的架构更清晰。在理論发展的意义上而言,这无疑导致理論演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平仄理论进一步深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3: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这种平仄理论,当时只分出了两组,没有定名,直至中唐还是如此。后来有了名字,也是侧字,而不是仄字。不知宋朝谁第一个用了仄字。因此,不能因为没有名称就不承认平仄在刘韬时已提出的事实。就好像小孩出生没取名,先叫毛毛,有的到几岁后才取名,但无名的小孩却是事实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4
贡献
15
金钱
19
发表于 2017-12-17 13: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12-17 13:14
科举试律不是一步到位,这个判断是对的,还有个宽与严,中晚唐比初盛唐要严。 ...

如何叫【宽】?如何叫【严】?
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来看,看不出什么【宽严】来!

点评

有个学者邝健行考察唐试贴诗得出的结论,考官判卷宽严由初盛到中晚越趋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7 1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2-17 15:3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2-17 13:56
如何叫【宽】?如何叫【严】?
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来看,看不出什么【宽严】来! ...

有个学者邝健行考察唐试贴诗得出的结论,考官判卷宽严由初盛到中晚越趋严。

点评

不存在邝健行【考官判卷宽严由初盛到中晚越趋严】的情况! 声律,本身不存在【宽严】之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7 16: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4
贡献
15
金钱
19
发表于 2017-12-17 1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12-17 15:37
有个学者邝健行考察唐试贴诗得出的结论,考官判卷宽严由初盛到中晚越趋严。 ...

不存在邝健行【考官判卷宽严由初盛到中晚越趋严】的情况!
声律,本身不存在【宽严】之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8: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用这篇文章说明律诗与科考的关系
一、
  律诗的发展影响科举试诗
  科举试诗以进士科为主,制举也试诗,《登科记考》中对于博学宏词科试诗题偶有记载,但制举试诗相关的资料保留下來的相对少得多。早期进士科考试考试主要试策,傅璇琮曾举出《唐会要》中的兩条记载說明唐高宗调露(679-680)、永隆(680-681)间加试杂文的转变。这兩条记载如下:
  调露二年四月,刘思立除考功员外郎。先是进士但试策而已,思立以其庸浅,奏请帖经及试杂文,自后因以为常式。
      永隆二年八月敕:……进士不寻史集,惟诵文策,铨综艺能,遂无优劣。自今以后,明经每经帖十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视文律者,然后令试策。
  《登科记考》中也对此诏文有類似的纪錄,其言:「明法并书、算贡举人,亦量准此例,即为常式。」这裡所谓「加试杂文」应该是指试杂文成为较固定的常式而言。而「杂文」项目颇多,《登科记考》永隆二年条中徐松对「杂文」略有說明:
  按杂文两首,谓箴、铭、论、表之类,开元间始以赋居其一,或以诗居其一,亦有全用诗赋者,非定制也。杂文之专用诗赋,当在天宝之间。
  我们从《登科记考》的编年纪载中大致也可以看出这样的趋势。属于「杂文」的项目颇多,除徐松說的箴、铭、論、表外,诗、赋亦属杂文项目,其中以试「赋」最为常見,不过每年选考的杂文形式并不一样,以显庆四年(659)为例,进士科杂文试题是〈关内父老迎驾表〉和〈贡士箴〉6,光宅二年(685)进士杂文试题是〈九河铭〉与〈高松赋〉。表、箴、铭、赋皆为杂文试题,至于常态性试诗的时间较晚,开元年间只有二年(714)、十三年(725)、十九年(731)、二十二年(734)、二十六(738)、二十七(739)有关于试诗题及写作内容的记载,天宝年间则是四载(745)、十载(751)、十五载(756)有相关记载7,大歷以后之后的试诗题及诗作便有较常态性的纪錄了。
  唐代诗歌的发达很容易被认为是受到科举取士的影响,严羽《沧浪诗话》說:
  「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若从科举考试的内容
与诗歌发展的脉络來看,这种說法便需要修正。
科举试诗最早的纪錄是高宗凤仪四年(679)制举所试〈朝野多欢愉诗〉,前此都没有试诗的纪錄,而唐初以來科举考试主要试策,试诗是在高宗朝后期才开始的。我们从前文的研究中可知律诗格律大约是在高宗、武后时期奠定了新的、较固定的体式(换头律诗),在这一波律诗的高潮中,换头律诗取得了主流的优势,成为律诗最重要的意涵。考试需要一定的标准,律诗严明的格律正好符合这种需求。《册府元龟》载:「自国初以来,试诗赋、帖经、实务策五道,中间或暂更改,旋即仍旧,盖以成格可守,所取得人故也。」 虽然史实并非自国初以來即试诗赋,不过诗赋格律标准分明,有利于科场客观的需要则是事实。其实,科举试诗必须是要在格律发展成熟到一定的阶段,并且广范围社会接纳之后才有可能实施,而唐初科举试诗的实际情况正好說明了这个事实。从附表二的看來,诗赋入试的时间以盛唐以后为常,这应该就是受到初唐律诗蓬勃发展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至少就初唐來說,并不是科举考试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正好相反律诗的繁荣使得科举考试越來越重视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7 18: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以六韵十二句为主要形式的科举试诗
  虽然初唐时期五言诗的创作偏好八句的形式,但这个常态在唐代的科场中却不适用,从《登科记考》中所有记载的科考试诗的纪錄看來,唐代科举试诗的篇幅乃是以六韵十二句律诗为常态。附表二可以清楚的显示这个现象,试诗绝大多數都是整齐的六韵十二句。试诗中也有少數少有四韵八句的诗,留下四韵八句的诗人分别是开元二年(714)应制举的史青、开元二十六年(738)进士科崔述、贞元十四年(798)进士科呂温、王季友、乾寧二年(895)王贞白(考科不详)。
  特别值得提的是开元二十六年(738)进士科试〈明堂火珠诗〉,除崔述留下四韵八句一首,另有南巨川留下六韵十二句一首,又上元二年(761)试〈迎春东郊诗〉,王绰有六韵一首,张濯则有八韵一首,可能该年试诗的篇幅并无特殊限定。
  又,贞元十四年(798)进士科试〈青出藍诗〉《登科记考》注云:「题中用韵四十字成」,则是明确规范了用韵及篇幅。很特别的是,这是限定用四十字(四韵八句)成篇的唯一记载,其他有关篇幅的限制多是限定六韵十二句(六十字成)。除了试四韵八句和六韵十二句之外,天宝四载博学宏词科试〈玄元皇帝贺圣祚无疆诗〉,殷寅、李岑、赵骅均作八韵十六句,或许当年试诗即限定八韵成篇。开元十三年(725)试〈终南山望馀雪诗〉《唐诗纪事》记载了祖咏试此诗时的故事:「四句即纳于有司,……或拮之,对曰:『意尽』,这是唯一科场试诗」以四句成的纪錄,不过四句显然并非常式,而且这则记錄具有笔记小說的性质,未可全信。除了这些特殊的例外,唐代科举试诗篇幅绝大多數是规定以六韵十二句成诗的。
  为什麽科举试诗不用流行的八句而用十二句为多呢?在不能得到进一步的证明之前,我们仅能提出一些猜测。从这些十二句应考诗歌的内容写作來看,其实就是八句律诗的放大,亦即,将八句中间兩聯的规定对偶的聯对扩增为四聯,其馀形式都不变。这样做比起八句的短诗來有几个好处,即更能表现应试举子的文藻,同时对声调、用韵的掌握也更能测试出來。或许这是唐代试诗喜用六韵十二句的原因。毕竟在唐代「律诗」并不以八句为限,无論是四句、八句、十二句、十六句,但凡遵守律诗的形式规定者便是律诗。而这些句數的律诗常是四句的倍數,亦即完整「换头」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2-17 22:2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2-17 09:20
使用【ABC1234三羊的新密碼】,还是不能登录啊!

三羊新密码发你小小小三羊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18 04: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12-17 22:27
三羊新密码发你小小小三羊号了。

收到!
谢谢你北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18 04: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12-17 15:37
有个学者邝健行考察唐试贴诗得出的结论,考官判卷宽严由初盛到中晚越趋严。 ...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至哀宗天佑四年(907)

昭宗乾宁二年(895)《宫池产瑞莲》王贞白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香飘鸡树近。荣占鳯池先。
圣日临防丽。恩波照并妍。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

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依据王贞白的【雨露及万物,仄去仄仄入】,完全可以断定:
唐近体的声律,是【25四声律】,并非【24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8 11: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18 04:42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至哀宗天佑四年(907)

昭宗乾宁二年(895)《宫池产瑞莲》王贞白

商讨
我们讨论的是格律诗,因此你不能用拗句,因为拗句属于古风句,古风句当然用的是25律。请找几首标准的格律诗,而且应该是中唐以后的,因为初唐是双轨制,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盛唐有残余。中唐晚唐的已倾向标准格律,这些诗才有说服力。下功夫多找些,例不三不立,少了属于个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18 12: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18 11:29
商讨
我们讨论的是格律诗,因此你不能用拗句,因为拗句属于古风句,古风句当然用的是25律。请找几首标准 ...


中唐的10首试律诗

德宗贞元十年(794)《春风扇微和》

1 《春风扇微和》陈九流
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迟迟散南陌。褭褭逐东风。
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兰荪才有緑。桃杏未成红。
已觉寒光尽。还防淑气通。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迟迟散南陌。平平仄平仄】14—1

2《春风扇微和》张 彚
木徳生和气。防防入曙风。暗催南向叶。渐翥北归鸿。
澹荡侵氷谷。悠扬转蕙藂。拂尘廻广路。泛籁过遥空。
暖上烟光际。云移律候中。扶摇如可借。从此戾苍穹。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3 《春风扇微和》范传正
暧暧当迟日。防微扇好风。吹摇新叶上。光动浅花中。
澹荡凝清昼。氤氲暖碧空。稍防生緑水。已觉散芳藂。
徙倚情偏适。徘徊赏未穷。妍华不可状。竟夕气融融。

仄去平平入?平平平仄平?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4 《春风扇微和》陈通方
习习和风扇。悠悠淑气微。阳升知候改。律应喜春归。
池栁晴初折。林莺暖欲飞。川原浮彩翠。台舘动光辉。
泛艳摇丹阙。扬芳入粉闱。发生当有分。枯朽幸因依。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5 《春风扇微和》栁道伦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始辨梅花里。俄分栁色中。
依防开夕照。澹荡媚晴空。拂水生苹末。经岩触桂藂。
稍抽兰叶紫。防吐杏花红。愿逐仁风布。将禆生植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平仄平?

6《春风扇微和》崔立之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时令忽已变。平上仄仄去】14—3
【高低惠风入。平平仄平仄】14—4
【远近芳气新。仄仄平仄平】14—5
【靡靡才偃草。仄去平仄上】14—6
【温和乍扇物。平平仄平仄】14—7
【煦妪偏感人。仄仄平仄平】14—8

【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7《春风扇微和》郭 遵
防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
暧空防早辨。映日度逾频。高拂非烟杂。低随众卉新。
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

通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习习何处至,仄入平仄去】14—9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14—10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

8《春风扇微和》豆卢荣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池影动玄沦,山容发葱蒨。
迟迟入绮阁。习习流芳甸。树杪飏莺啼。堦前落花片。
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文客拂尘衣。仁风愿廻扇。

平平平仄上?仄去平平去?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平平仄仄入?仄入平平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平平仄平上?仄入平平去?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堦前落花片。平平仄平仄】14—11
【山容发葱蒨。平平仄平仄】14—12
【韶光恐闲放。平平仄平仄】14—13
【仁风愿廻扇,平平仄平仄】14—14

9《春风扇微和》邵 偃
防风扇和气。韶景共芳晨。始见郊原緑。旋过御苑春。
三条开广陌。八水泛通津。烟动花间叶。香流马上人。
逶迤云彩曙。嘹唳鸟声频。为报东堂客。明朝桂树新。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通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防风扇和气。仄平仄平仄】14—15

10、《春风扇微和》公乗亿【咸通宏词】
丽日催迟景。和风扇早春。暖浮丹鳯阙。韶媚黒龙津。
澹荡迎仙仗。霏防送尽轮。緑摇宫栁散。红待禁花新。
舞席潜廻雪。歌筵暗起尘。幸当阳候律。一愿及佳辰。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8 15: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12-18 15:21 编辑

1 《春风扇微和》陈九流有拗句不算
2《春风扇微和》张 彚
仄入平平去?
仄上平平入?
仄去平平入?
3 《春风扇微和》范传正
仄去平平入?
仄上平平仄?
仄上平平入?
平平仄仄仄?-----------三仄收
4 《春风扇微和》陈通方
仄入平平去?
平上平平入?
仄去平平入?
5 《春风扇微和》栁道伦
仄去平平上?
仄上平平入?
仄入平平去?

6《春风扇微和》崔立之
有拗句不算
7《春风扇微和》郭 遵
有拗句不算

8《春风扇微和》豆卢荣
有拗句不算

9《春风扇微和》邵 偃
有拗句不算

10、《春风扇微和》公乗亿【咸通宏词】

仄入平平上?
仄去平平上?
仄去平平入?
共5首,共同特点   12句6韵,三句讲究25律。

规律基本出来。继续找,然后我给你总结归纳,可驱你的疑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18 16: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18 15:19
1 《春风扇微和》陈九流有拗句不算
2《春风扇微和》张 彚
仄入平平去?

【规律基本出来。继续找,然后我给你总结归纳,可驱你的疑问了】?
三羊没有疑问啊!
同一个试题,该不能既可以【24平仄律】,又可以【25四声律】吧?!

点评

这不就是疑问?  发表于 2017-12-18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18 16: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18 15:19
1 《春风扇微和》陈九流有拗句不算
2《春风扇微和》张 彚
仄入平平去?

【共5首,共同特点   12句6韵,三句讲究25律】?
10首《春风扇微和》,每首12句,总计120句。
句句都是符合【25四声律】!

点评

你这不是还没过关?  发表于 2017-12-18 2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8 20: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18 16:55
【共5首,共同特点   12句6韵,三句讲究25律】?
10首《春风扇微和》,每首12句,总计120句。
句句都是符 ...

你再找些例子吧。今天要备课,明天有课。明天下午彻底劈开你的死脑筋,给你灌输新的脑细胞。^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19 0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18 20:23
你再找些例子吧。今天要备课,明天有课。明天下午彻底劈开你的死脑筋,给你灌输新的脑细胞。^_^ ...

非常期待你刚刚能够驳倒三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