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诗词由于采用比兴的手法,简化的表达,所以诗意朦胧不确,造成读者不同的理解,所谓诗无达诂,就是说这种情况。又常用诗家语,对不熟悉诗家语的读者来说,也常产生误解。我以前写过一篇小文,说《诗人解诗不靠谱》,就是说诗人感性强于理性,解诗每不中标,文中评论公木先生的《毛泽东诗词欣赏》说:
公木先生是诗人,却越俎代庖,为毛泽东诗作注与赏析,结果把毛诗解为公木诗,将天马凤凰二山解为天马凤凰两祥瑞动物,将沉沉一线解为长江,把“好读书不求甚解”发挥到极致。
唐诗流传多少代,解唐诗解的好的是双目失明的唐汝询的《唐诗解》,而不是千千万万著名不著名的诗人。
红楼梦解读中有一类索隐派,文化水平不可谓不高,但解红楼梦用索隐方法,如同经学家注《诗经》,以为字字埋藏深意,比如红楼梦有一诗《嘲顽石》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末两句本来很平常,用夸张手法比喻人死了万境归空。但在索隐派看来却大有深意,认为白骨如山是喻于明末清初更叠朝代的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