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精华75
注册时间2014-8-20
威望4946
金钱92459
贡献74121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威望- 4946 点
贡献- 74121 次
金钱- 92459 枚
  
|
发表于 2016-12-21 10: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6-12-21 10:56 编辑
仄韵五言诗,仄起首句不入韵,容易出现的问题,“荏苒光陰初”首句三评尾,如果首句入韵,就可避免这种情况。草根涂鸦愚见。
“现在一般概念是,格律诗有三平尾是败笔。对知道这个禁忌的人而言,现在习作格律诗,就会刻意地去避开三平尾。 “三平尾”与“孤平”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看到一种说法:唐诗自李商隐后不见三平尾,宋诗中自陆游后不见三平尾,元明清的格律诗基本没有三平尾。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三平尾为什么不好,似乎谈及的不多。三平尾从何时成为诗人的回避,也不很清楚。 从格律诗的平仄规律看,平仄相错,韵律感成就了韵律美,形成固有平仄格式。又因上下对平仄互粘,一般不易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这样,按理写诗时应无需刻意地回避了。 但是我们检查一下唐代的格律诗,往往会发现一些犯忌的句子。有人做过统计,在全唐诗里,五言格律诗中犯“三平尾”的共256句,占1%左右,七言格律诗中犯“三平尾”的共87句,占0.2%左右。应该说至少在唐代“三平尾”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像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都有“三平尾”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