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7

[诗词联赋] 旧作十首《故园杂忆十章》

[复制链接]

13

主题

40

帖子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71
金钱
141
发表于 2016-9-29 16: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觜上人 于 2016-9-29 16:36 编辑

《故园杂忆十章》 故園雜憶十章 並序.docx (24.29 KB, 下载次数: 11)

故園雜憶十章 並序  

          予之故鄉,在桃源北八十裡之漆河觜上。背靠鷂頂山、唐朝庵,南面九曲水、五峰山,東望書房岩,西鄰龍興寺。山嶺無間,石溪水東西為壑;田疇無際,九曲水南北對峙。九曲水到此九彎而入石溪,石溪水於茲三汊而匯漆河,漆河水奔流八十裡而入沅江。
         據以曰靠、面、望、鄰者,大夫第也。
          大夫第者,予之聚族祖居也。其始營於清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曰“胡家觜老屋場”,終成於清乾隆五十年(西元1785年),賜名于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而拆毀於西元1975年之公社園田化運動。
         其時予十五歲,毀前之勝景,至今歷歷在目:有三座石礎朝門,鎖鑰進出;如“口”字之封火牆,屏藩內外;似“非非” 二字陣列之九座砌欄天井、三進堂屋(曰大堂屋、二堂屋、小堂屋)、十六座院落、六十四套房屋,錯落其間;而貫通朝門、天井、院落、房屋者,回廊也。雨天串門,頭不冒雨,腳不濕鞋;一家談笑,逢皆可與,臥則可聞。
         封火之外,俯瞰有月下九曲,仰觀有霧裡五峰;左右點綴劉家、毛家、菱角、荷花堰塘四口,前後枕望鷂頂、五峰巒岡兩座……
         於戲!予住其間一十五年,予失其居三十一年。複可得乎?永與別也。
          2003年,予纂撰石溪族譜,始知有“大夫第”賜建之盛、“石溪八景”形勝之名。石溪八景者,曰:麻溪晚渡、龍興禪隱、五峰夕照、九曲潺湲、晴崖映雪、危岩秋月、空山清澗、十裡煙嵐。
          2006年晚春,予在病中。強扶其孱,按圖索驥,窮搜之,遍訪之。地實有之,名已改也。山河依舊,風景迥然。面目全非處,偏長蕎麥禾黍;花木扶蘇間,偶拾斷瓦殘垣。
          雖然,予不之悲,不之歎。眼前所及,幻為髫齔習見之風景;心底所思,敷作中年難忘之吟哦。是謂《故園雜憶十章》。雜憶者,譜載八景之外,新添接龍橋、張湖二景也。
         於戲!予果不之悲乎?果不之歎耶?贅序。
        維家父逝世即將一月之際,憶念家父、家山、家鄉之情日甚一日,故錄舊作,或令之稍解耳。又及。2012.10.18
其一  麻溪渡(麻溪晚渡)
南村北市一溪牽,柳岸斜陽綰渡船。
若問艄公何處是?叱犁山壟白雲邊。
           麻溪渡,漆河與九溪、黃石賴以連接通衢之所。1973年左右建成鋼筋水泥橋,碼頭平毀,渡船了跡。句中景致,今不復見,唯曰麻溪橋。
其二  龍興寺(龍興禪隱)
槐影清溪掛碧蘿,竹林過盡見松坡。
村童晚聚無他事,亂打銅鐘戲打鵝。
           龍興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1950年代中晚期部分被毀,1975年底全毀。予1967年小學發蒙於此,所坐教室為青磚碧瓦之僧舍。迎面清溪,碧蘿纏樹,西北竹徑,通向人家。舍左古槐一棵,銅鐘一掛。寺距大夫第300米,往來其間,兒時之樂園也。今有村居毗連。
其三  五峰山(五峰夕照)
高不入雲勢不誇,欲尋嘉木只桐茶。
年年歲歲何人管?日暮炊煙雨後霞。
           五峰山,不知成峰、得名於何時。1975年峰腳伸入農田者挖移逮平;1984年鄉政府於此建紅磚廠,始以公營,繼之官辦民租。如今,山幾坦平,煙囪替代煙霞,雜草高過嘉木。昔日風景,大煞殆盡。今存三峰,二峰早化周邊遠近人家砌牆之磚。
其四  九曲水(九曲潺湲)
一泓九曲夾青疇,長夏初冬來白鷗。
畦草嫩時尋幼犢,綠楊深處掩紅樓。
           九曲水,不知匯水、得名於何時。其發源於上溯二十裡之禁碑埡,流經廟兒崗、長嶺崗、三房堉、文家埡,至觜上而現九道泓彎,尤以流至大夫第正前方300米之水田“”落鬥丘“處成幾近完美之太極圖狀而令遠近歎止。彎曲流經水田近50畝,曰“小坪上”。予兒時坐騎于祖父項背,聽唱“六月吹南風,吹得荷花動,荷花老來結蓮蓬”者,即此地也。1975年園田化夷蕩無遺,代之以一條筆直機耕路(2007年代之以水泥路面)。其路自龍興寺遺跡處向北至文家埡止,而後一直前入長嶺崗、廟兒崗村境,一右伸至曙光村村部。直路之旁,直港(原九曲水)一條;直路之起止者,直港之隨由也。幼時牛背吹笛、田塍采芹,雨後白鷺、煙中紅樓之美景,至今不忘,俱成追憶矣。
其五  唐朝庵(晴崖映雪)
危崖古柏掛晴川,綠瓦長階薜荔連。
石徑苔深花做客,沙洲日冷水凝煙。
           唐朝庵,唐憲宗元和年間始建,歷盡兵燹、天禍,其間幾毀幾複,至民國31年半毀,1967年左右全毀。至今所存,唯庵之遺址、草之枯榮。1980年後,其方圓二十裡之地辟為曙光大隊(後來之曙光村民委員會)園藝場,2010年為一魯姓轉業軍人所買。如今所貴者,1970年代開鑿採石所留存之危壁懸崖也。登覽之際,可以興、可以歎,然無所尋遊也。
其六  書房岩(危岩秋月)
絕壁空岩七尺餘,雲遮霧繞紫藤疏。
扁舟一系綠波里,明月秋江好讀書。
           書房岩,石溪之畔、李家壋之下自然形成之一絕壁中空、內可容人懸崖也。其石褐紅,質地稍堅;有人鑿之石級供人往來于絕壁、石溪之間。因其色紅而質堅,1970年代為炮炸所毀;所得條塊碎石,砌作農業學大寨、全民造梯田之用。至今唯留其名,不見其岩也。
其七  靈觀廟(空山清澗)
九裡茶亭排兩班,左回塵世右朝山。
一汪清澗無偏執,聖俗親疏俱洗顏。
           靈官廟,不知何時所建,其地約略位於湧泉寺、星德山、唐朝庵等腰三角地形圓點之左偏下處。自石溪涉水向東北五裡入山,約千步之武,得一涼亭;亭左右分列尺徑之杉樹圓木兩根,供往來上山朝拜之人休憩;亭右側有一方圓盈丈之潭(當地人稱“水匱”),清冽可飲。惜1966年代毀之,遺跡蕩然無存。予幼時為父母所攜、步行上慈利五雷山朝貢、許願時,曾經過此,山、廟、亭、澗依稀可憶。
其八  石溪(十裡煙嵐)
百畝田疇井字斜,千層稻浪白雲遮。
一溪流水叢叢柳,十裡炊煙處處家。
          石溪,源自雙溪、流經漆河、白洋河而入沅江之支流也,亦石溪胡氏之郡望也,亦胡氏遷自江西豐城而落籍桃源之祖祠所在之地也。自列甲橋以下至麻溪橋以遠,其形略似兩個“S”。晨昏晴雨,春夏秋冬,煙戶繁叢,風光迤邐。惜其如今,兩岸農戶之屋,七零八落;一條清潔之溪,非濁即涸。溪猶如此,人何以堪
其九  接龍橋
高祖辭官作老農,建橋通市接皇封。
至今滾滾長流水,只幻風雲不幻龍。
           接龍橋,八點五米長之石拱橋,高祖克文公致仕退歸,迎受“大夫第”禦制匾額時所建。南北向,南經龍興寺至麻溪橋,北經張湖至觜上;九曲水在此匯入石溪。今完存焉,惜其上覆以水泥混凝土耳。
其十  張  湖
北岸菱花南岸菰,四圍楊柳雜蘅蕪。
風光十月凋零盡,一任殘荷占一湖。
           張湖,太祖士梁公歿後舍祖祠終葬地、始葬大夫第右前千步之大沙田時,為培風水掘挖而成之堰塘。所掘之土,堆成塋山;掘之闕如,假作張湖。胡姓祖塋之地以張字名之者,紀其掘者張姓之恩義也。何以紀之者?其時家道中落,子息無厚生薄葬之力,士梁公得入土為安,所賴者游方富賈張公也;後二十年,士梁公所生三子克文、克敬、克恭立身有以,於塋山手種樟、桂,湖堤遍植楊、柳,水面廣養菱、荷;困肩重足者,優憩於墩、蔭,饑飲餓腹者,任摘乎菱、藕。張湖之名遂傳焉。湖,今亦存焉,惜其樟、桂、楊、柳,四十年前在焉,今則一一不再;1980年代,曾有村民承包此湖養魚,兼種菱、荷;2010年後則無人承包,棄置也,故路人熟視而無睹;若可睹者,天落之浮葉,坑積之淤泥矣。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34
贡献
33019
金钱
5309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9-30 08: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詩以記事,以存掌故,好文章,點亮學習。問好先生。

点评

先生好诗,附议好评,问候二位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20:59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34
贡献
33019
金钱
5309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9-30 08: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歡迎來版指導、交流。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515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716
贡献
5399
金钱
8259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 2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6-9-30 08:04
詩以記事,以存掌故,好文章,點亮學習。問好先生。

先生好诗,附议好评,问候二位先生。
漫将心思付朝昏,扪腹而歌醉白云。 浊眼寻常颠倒步,何能一啸屈家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40

帖子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71
金钱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18:2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返鄉下,今始得拜讀謬讚,多謝諸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40

帖子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71
金钱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18:2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返鄉下,今始得拜讀,多謝諸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402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79
贡献
4313
金钱
5727
发表于 2016-10-6 17:4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品读。问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8 0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