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4
注册时间2015-4-30
威望259
金钱10551
贡献10245
金牌会员
 
威望- 259 点
贡献- 10245 次
金钱- 10551 枚
 
|
发表于 2016-9-17 16: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雨露 于 2016-9-17 16:47 编辑
二位先生,应该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一谈。诗词理论本身是允许争论的,她不像物质世界的定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就事物本身而言,存在就是道理。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今人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由此可以看出,平水韵也是经历历代多次修改而成为今天的模样。而新韵则是近现代普通话发展产物,既然出现了,又流传了这些年,就有他的道理。新韵旧韵,关键还是看诗人本身。诗者,仁心也,有大爱的人,方能产生伟大的作品。相信,随着祖国的日渐昌盛,文化必将迎来大发展,新韵旧韵必将合二为一,犹如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民族五千年浩瀚长河之中!!
拜上对二位先生的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