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精华47
注册时间2014-12-20
威望2884
金钱16442
贡献11403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威望- 2884 点
贡献- 11403 次
金钱- 16442 枚

|
本帖最后由 豫章台(涂键) 于 2016-9-16 01:08 编辑
读诗一法——用事
读诗一法——用事
唐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诗云: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涂案】牛女:指天上二颗星星,代指牛郎、织女
宋代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云: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涂案】姮娥:指嫦娥
元代张养浩【双调·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厌厌,不醉如何?
【涂案】只有比较这三首“唐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之诗”,宋代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之词,元代张养浩《【双调·折桂令】中秋》之曲,方能更深刻理解古人用事(即用典)之妙。
元代宋方壶【北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第四首为大同友人补充)
【涂案】方能更深刻理解古人用事(即用典)之妙。能不能够这样理解:
唐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之诗用事,我认为反映了唐代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我(杜甫)想回家而不能,就是牛郎、织女一年也可相会一次——安史之乱什么时候方能评定呢?
宋代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之词用事,委婉曲折表达了南宋政府的小人当道,我(辛弃疾)恨不能清除投降派,收复被占的领土。可是头发都白了,这一天还能够到来吗?
元代张养浩《【双调·折桂令】中秋》之曲用事,矛头直指元代政府,像我这样再有才华,可是想为国家效力而不能。因为元代基本取消了科举考试,只好对酒当歌,不醉又能如何呢?
三首诗,基本上是同样的典故,却反映出三个不同时代的特色。后两首诗,很明显受了杜甫诗的影响。
遥祝各位版主中秋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