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客家苇笛 于 2016-8-13 15:13 编辑
半壶新酒藏诗韵,短棹写风流。
烟霞缕缕,流雲片片,汲满箜篌。
清音独倚,莲歌弄晚,一叶轻舟。
千山凝碧,西江映月,笑看沉浮。
雁舞九天君回帖:
揽月北高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也是为了避开喧闹的人流,所以,中秋上山览月,便定在了八月十五的半夜时分。中秋晚宴上,在持续七个小时、喝了八九瓶啤酒后,几位好兄弟终于放行。夜色尚浓,看看时间,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于是就跟南山两个人一起,背着帐篷沿路进发北高峰。 虽有月色,但在浓郁的树木遮掩下,山道还是漆黑一片。我跟南山打着手电筒,趁着酒劲,在通往北高峰的石阶上一路攀爬。已是凌晨时分,游山看月的人群早已散去,白日的喧嚣也归于平静,只有秋虫呢喃声声,在这静谧的夜晚,宛如天籁。 北高峰顶,平日香火旺盛的灵顺寺,佛火阑珊,寺旁悬挂的古钟也和经声一同入睡。月光下,树影婆娑,清甜的桂花香气缭绕,若有若无。右边美人峰顶上的那轮山月,圆如玉盘,如洗的碧空纤尘不染,在偶尔飘过的白云映衬下,发出缕缕青气。 月华如水,笼罩着群山。俯瞰杭城,只见灯火点点、浩瀚连绵,这就是柳永笔下“参差十万人家”的江南胜地吧?遥望西湖,想象着十里荷花在月光的倾洒下,伴着岸边如烟的垂柳,在袅袅桂花清香中扑朔迷离,该是怎样醉人的景象,此时若是漫步在湖畔长堤,真不知享受的是美景还是人文。 站在山寺的古钟旁,凝神西望,只见皎洁的月光下,右山的美人峰一如静卧的美人,在云雾缭绕的香闺床帏中,身姿婀娜,若隐若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这个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欢聚之夜,是否,她也梦到了自己的心仪之人?远处的钱塘江,该是雷霆万钧的潮水汹涌期了,此刻,竟然听不到半点声响,连山林里的秋虫也停止了吟唱。时光仿佛停滞,明月也静悬不动,一切的一切,都归于沉静,也许是不忍惊扰这睡梦中的美人吧。 无风亦无雨,在此刻,万物业已入眠,天地间仿佛只余下这一轮山月,在西湖群山的上空,轻转低照。古往今来,恰是这轮月,牵动了多少慈心柔肠,又引出了多少传世章句?“哪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乡愁、友谊、爱情、思怨、别恨,有多少爱恨情仇共这一轮明月缠绵不休?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是这轮月,记忆了多少才人的醉人情怀:洞庭赊月、云边换酒,山月寻桂、亭枕看潮,清影起舞、把酒问天,银汉鹊桥、金风玉露……今夜,北高峰上,万类已归沉寂,酒劲上涌,我们连帐篷也懒得撑起,索性枕着背包,斜躺在山石上,凝望着这渐渐西沉的圆月。“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不禁埋怨起李益,是怎样的情殇,让这位旷世才子如此不解月夜风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当此月夜,思绪不禁翻涌,遥想起李白、白居易、张若虚、苏轼、秦观……信步峰顶,拂拭着亭子里的毛主席诗碑,不禁感慨岁月的无情,纵观历史长河,有谁能够挽住这飞逝的流年,哪怕只是须臾?任你是惊才绝艳的文豪,任你是经天纬地的雄主。 幽幽轮回中,不知往来了多少岁月,代谢了几多人事,但任凭世事变幻,惟有那一轮明月,在无声的圆缺交替间与天地同在。浮世繁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自然,惟有自然,才是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