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10|回复: 32

诗法探幽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5-17 09:4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散行格

常建《题破山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方回:“欧公喜此诗。三、四不必偶,乃自是一体。盖亦古诗、律诗之间。全篇自然。”

冯舒:“古、律之分在声病,且不论平仄,何有于对与不对?万里全然不晓。”

纪昀:“通体谐律,何得云古诗、律诗之间?然前八句不对之律诗,皆谓之古诗矣。”

许印芳:“此五律中拗体。‘空’字平声。前半不用对偶,乃五律中散行格。又有通首不对者,孟襄阳、李青莲集中皆有之,李集尤多,五律格调之最高者也。虚谷不知五律原有此格,故凡八句不对之律诗皆不选取,学问之陋如此!”

纪昀:“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自然’二字尚不足以尽之。”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0:0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回(1227~1305),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 。江西诗派殿军(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 )。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降元,授建德路总管。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 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主编《四库全书》,代表作品: 《阅微草堂笔记》

许印芳(1832-1901),字茆山、麟篆,号五塘山人,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人,是云南颇负盛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许印芳从小就爱诗,他不仅熟读历代名人诗章,而且一生中写了不少诗和诗论。他早年很爱陶渊明的诗,曾根据吴瞻泰汇注的陶诗重加校订,补缺正误,并附以诗话年谱编成《陶诗汇注》五卷。以后,他为指导门生掌握作诗要法,又编写了《增订发蒙三字经》和《诗谱详说》。

许印芳的《诗法萃编》是云南第一部诗评著作,它介绍了我国历代的诗论和从《诗序》、《诗品》等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以来的有关诗话,后人称其是一部对初学者发蒙启微、辟出“索引探迹门径”的重要著作。许印芳主张写诗要实,因而他的诗质朴真实,立场鲜明,读来脍炙人口。他的诗作汇编为《五塘诗草》六卷刊刻问世。后人评论《五塘诗草》是“以杜(甫)为实,而取奇于韩(愈),取幽于贾(岛),取练于半山(王安石),取意于苏(轼)陆(游)”。


冯舒(1593~1645)明末清初学者、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己苍,号默庵,别号癸已老人,自号孱守居士。江苏常熟人,冯复京之子,冯班之兄。著有《虞山妖乱志》、《校定〈玉台新咏〉》、《空居阁杂文》、《默庵遗稿》、《空居阁集》、《诗纪匡谬》等数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7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或看法,正确与否,不在于说话人的身份与地位!
纪晓岚达官贵族,说话奇谈怪论!例如:

【1】纪晓岚论【声律】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仄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纪晓岚评语:唐人起结原不拘,如文昌《反舌无声》,并二、四也不谐是也。今则不可,必不得已,下句当以平仄平救之。唐人起结原不拘,指唐人试律起句、结句平仄不是那么严格。


【2】纪晓岚论【韵律】
金谷园花发怀古(唐·侯冽)==================试律诗
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十三元】
红芳徒笑日,秾艳尚迎轩。【十三元】
雨湿轻光软,风摇碎影翻。【十三元】
犹疑施锦帐,堪叹罢朱纨。=========【十四寒】
愁态莺吟涩,啼容露缀繁。【十三元】
慇勤问前事,桃李竟无言。【十三元】


纪晓岚评语:
“堪叹罢朱弦”句云:“‘朱弦’,‘弦’字‘妍’韵。然唐韵与今多不同,未可遽非。”该诗六韵,园、轩、翻、繁、言,皆平声元韵,独“弦”平声先韵,纪昀由是指出唐韵与宋及其以后韵之不同,不可认为侯冽出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7 19: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散行格

常建《题破山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方回:“欧公喜此诗。三、四不必偶,乃自是一体。盖亦古诗、律诗之间。全篇自然。”

冯舒:“古、律之分在声病,且不论平仄,何有于对与不对?万里全然不晓。”

纪昀:“通体谐律,何得云古诗、律诗之间?然前八句不对之律诗,皆谓之古诗矣。”

许印芳:“此五律中拗体。‘空’字平声。前半不用对偶,乃五律中散行格。又有通首不对者,孟襄阳、李青莲集中皆有之,李集尤多,五律格调之最高者也。虚谷不知五律原有此格,故凡八句不对之律诗皆不选取,学问之陋如此!”

纪昀:“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自然’二字尚不足以尽之。”

===========================================

以上四人的说法,冯舒、许印芳,是对的;方回、纪昀,是错的!

点评

没有对与错,仅仅是宽与严而已,方回是选《瀛奎律髓》的人,后三人是评论《瀛奎律髓》的人,方回怎么呢不知道什么是律诗,如果把李白八句不对的诗也选进来,这个律诗规矩就太松泛了。方回的选诗准则代表了宋末元初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9:5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7 19:35
散行格

常建《题破山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没有对与错,仅仅是宽与严而已,方回是选《瀛奎律髓》的人,后三人是评论《瀛奎律髓》的人,方回怎么呢不知道什么是律诗,如果把李白八句不对的诗也选进来,这个律诗规矩就太松泛了。方回的选诗准则代表了宋末元初律诗观点,后三人观点,则是清朝人研究的结果。

点评

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 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沉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20:07
这个问题,没有宽严之分,只有对错之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7 1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7 19:53
没有对与错,仅仅是宽与严而已,方回是选《瀛奎律髓》的人,后三人是评论《瀛奎律髓》的人,方回怎么呢不 ...

这个问题,没有宽严之分,只有对错之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7 2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7 20:0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7 19:53
没有对与错,仅仅是宽与严而已,方回是选《瀛奎律髓》的人,后三人是评论《瀛奎律髓》的人,方回怎么呢不 ...

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 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沉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沉宋”
===========================
这是史书,这是多人的观点。对仗,既不是古诗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律诗的必要条件!对仗,只是律诗的充分条件(也即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或者叫附带条件。所以史书上说,【附属对精密】,也即附带对仗的意思。

点评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 乱解古文,你能不能稍微有水平一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2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0:3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7 20:07
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 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沉约、庾 ...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
乱解古文,你能不能稍微有水平一回?

点评

我看是后人圈点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2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7 2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7 20:30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我看是后人圈点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67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5-17 20: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瀛奎律髓》學術價值都極高。其中各人的評點和觀點都極具研究和參考性,是一部實用性很高的書。北山先生的挖掘對律詩的理解有幫助,學習。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17 2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论诗论到绝对去——人一偏执,也就跟他讲不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8 17: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不许半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1:31: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变体
  变体,不以常格而改变律诗体式者。有于律诗形成过程中产生,如古律体、吴体、拗体等;有囿于律诗束缚故意矫变产生,如丁卯体、折腰体、顺风体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1:3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律体
  对仗押韵同律诗,而平仄似古风,不尽合律的诗体。例:
  崔颢《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盛唐人有此格。此诗前半虽属古体,却是古律参半。崔诗首联、次联上句皆用古调,下句皆配以拗调。古律相配,方合拗律体裁。前半古律参半,格调甚高。后半若遽接以平调,不能相称,是以三联仍配以拗调。律诗多用拗调,又参用古调,是为变体。作变体诗,须束归正格,变而不失其正,方合体裁,故尾联以平调作收。”
  张宛丘《晓意》
  城头清角己三奏,树间眠鸠方一鸣。
  风霜凄紧雁南向,星河横斜天左倾。
  待旦枕弋无怨敌,将朝盛服非公卿。
  不如衲被蒙头睡,直至东窗海日生。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前拗后谐,亦是古法。前谐后拗,则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1:3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体
  吴体,有以为是单独一体者,亦有以为即是拗体者,其说不一。《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云:“‘吴体’之名,始见少陵集中,愁字诗题下自注云:强戏为‘吴体’。”许印芳又云:“(黄山谷诗)与杜诗参用古调者迥然不同,而题目标明‘吴体’。即此而观,可见‘吴体’即是拗体。”而纪昀云:“‘吴体’与拗法不同,其诀在每对句第五字以平声救转,故虽拗而章节仍谐。”例:
  杜甫《愁》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首句、四句、六句是古调,次句、三句、五句是拗调,每联中古调、拗调参用,上下联不粘,是为拗调变格。尾联上句仍用拗调,下句以平调作收,变而不失其所,因此,‘吴体’所以为律诗,而不能混入‘古诗’。
  黄庭坚《二月丁卯喜雨吴体为北门留守文潞公作》
  乘舆斋祭甘泉宫,遣使骏奔河岳中。
  谁与至尊分旰食,北门卧镇司徒公。
  微风不动天如醉,润物无声春有功。
  三十余年霖雨手,淹留河外作时丰。
  前半散行用拗调,第三句却不拗,后半用平调,第六句却拗‘春’字。通首上下相粘,全是律体,不用古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1:3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拗体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云:“律诗无拗字者为平调,有拗字者为拗调。五律拗第一字第三字,七律拗第三字第五字,总名拗律。”
  又云:“七律拗字,虽以第三、第五为眼目,而关键全在第五字。如作平韵七言古诗,上句五字拗作仄,下句五字拗作平,此通律也,亦常法也。”
  拗有双拗、单拗之分。
  双拗,一联中上下两句皆拗。例如:五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拗作“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上下句皆拗。例:
  杜甫《已上人茅斋》
  已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入’字当平而仄,‘留’字当仄而平,‘许’、‘支’二字亦然。间或出此,诗更峭健。”
  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汙灵台。
  此七律五、六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拗作“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亦是上下句皆拗。
  单拗,一联中只拗一句者。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拗作“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前句不拗后句拗。例:
  贾岛《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从飱后出,多是夜深归。
  门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
  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评曰:“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
  拗又有正格、变格之分。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云“律有定式,本是仄仄仄平平;拗体则第三字拗作平声。如此诗末句‘谈笑无还期’之类,为拗字正格。若第三字拗作平,第四字又拗作仄,如此诗第四句及孟襄阳‘八月湖水平’、‘北阙休上书’之类为拗字变格。”
  七律平起式,上句第五字拗作仄,下句第五字宜拗作平以救之。若第五、第六皆拗作仄,尤不可不救,此正格也。有不救者,乃是变格,古人诗中亦多有之,却不得指为疵病。
  拗体正格。“仄仄仄平平”拗作“仄仄平平平”,例:
  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滞还期。
  拗体变格。“仄仄仄平平”拗作“仄仄平仄平”,例: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苏轼《送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记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此诗第七句当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六字皆拗作仄,而未救,应为变格。
  格律诗中,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为本句自救。
  在格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二为对句相救。
  大拗必救。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小拗可救可不救。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9 13: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印芳:“此五律中拗体。‘空’字平声。前半不用对偶,乃五律中散行格。又有通首不对者,孟襄阳、李青莲集中皆有之,李集尤多,五律格调之最高者也。虚谷不知五律原有此格,故凡八句不对之律诗皆不选取,学问之陋如此!”
--------------
‘空’字平声------空两读。白居易“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南方话:“我不得空,(去声)”即我有别的事。

点评

潭影空人心,空平读,十八人名空一人,此空去声,含义不同读音不同吧,多音字并非不确定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9 1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5:1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9 13:41
许印芳:“此五律中拗体。‘空’字平声。前半不用对偶,乃五律中散行格。又有通首不对者,孟襄阳、李青莲集 ...

潭影空人心,空平读,十八人名空一人,此空去声,含义不同读音不同吧,多音字并非不确定音。

点评

先从诗之语境中理解此“空”字之意,再决定此“空”字之读音。显然的,此处“空”字读去声更为合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9 2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6-5-29 17: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字在第三字位,按135不论,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不论的。此例的“空”字应为 空、虚义,故为平声而非仄声。
     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这样一来是犯“三平尾。 ”
     又是这样一来,倒是证明了现在我们所禁忌的 “三平尾”,在古时候的诗人並没有看得是如此严重,仅是要留意一下,普通的情况下,出现也无妨。
     这也是与时俱进的一个例子。


   

点评

这里应该视为仄声,不管它字意如何。杜甫“几时杯重把”,重字意为平但借音为仄。同样,空也属借音为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9 19:54
三平尾应量避免,但并非禁忌(如孤平属于禁忌,故必须句内自救,称孤平傲救)。在律诗中,三平尾者,属于犯了小傲,还是作正律看的。只有犯了大傲,才作傲格律诗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9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9 1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5-29 17:37
“空”字在第三字位,按135不论,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不论的。此例的“空”字应为 空、虚义,故为平声而 ...

三平尾应尽量避免,但并非禁忌(如孤平属于禁忌,故必须句内自救,称孤平傲救)。在律诗中,三平尾者,属于犯了小傲,还是作正律看的。只有犯了大傲,才作傲格律诗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9 19: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我的看法是,律诗的中间两联如至少有一联(多为第三联)是对仗的,便是律诗了。这首诗的第三联是对仗的,所以是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9 19: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5-29 17:37
“空”字在第三字位,按135不论,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不论的。此例的“空”字应为 空、虚义,故为平声而 ...

这里应该视为仄声,不管它字意如何。杜甫“几时杯重把”,重字意为平但借音为仄。同样,空也属借音为仄。

点评

这里应该视为仄声,不管它字意如何。杜甫“几时杯重把”,重字意为平但借音为仄。同样,空也属借音为仄。 =========================== 纯属胡说八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1 13:23
金先生是如何判断出杜甫“重”字是借音,潭影空人心,许印芳判断空为平,金先生说是借音为去声,难道许印芳不知道借音说?借音说有何依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0 07:02
先从诗之语境中理解此“空”字之意,再决定此“空”字之读音。显然的,此处“空”字读去声更为合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9 2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9 20: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9 15:11
潭影空人心,空平读,十八人名空一人,此空去声,含义不同读音不同吧,多音字并非不确定音。 ...

先从诗之语境中理解此“空”字之意,再决定此“空”字之读音。显然的,此处“空”字读去声更为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9 2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9 19:54
这里应该视为仄声,不管它字意如何。杜甫“几时杯重把”,重字意为平但借音为仄。同样,空也属借音为仄。 ...

先从诗之语境中理解此“空”字之意,再决定此“空”字之读音。显然的,此处“空”字读去声更为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07:0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9 19:54
这里应该视为仄声,不管它字意如何。杜甫“几时杯重把”,重字意为平但借音为仄。同样,空也属借音为仄。 ...

金先生是如何判断出杜甫“重”字是借音,潭影空人心,许印芳判断空为平,金先生说是借音为去声,难道许印芳不知道借音说?借音说有何依据?

点评

许敬芳为什么就一定知道借音说?难道杜甫出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0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30 07: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30 07:02
金先生是如何判断出杜甫“重”字是借音,潭影空人心,许印芳判断空为平,金先生说是借音为去声,难道许印 ...

许敬芳为什么就一定知道借音说?难道杜甫出律了?

点评

空在此处,无论平读还是仄读,都不出律。唐人写诗,犯小傲的多的去了,都是作正律看的。只有犯大傲的,才作拗调罢了——拗体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0 07: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30 07: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30 07:07
许敬芳为什么就一定知道借音说?难道杜甫出律了?

空在此处,无论平读还是仄读,都不出律。唐人写诗,犯小傲的多的去了,都是作正律看的。只有犯大傲的,才作拗调罢了——拗体律诗。

点评

这不是什么小拗大拗,无论平声仄声,都不犯什么小拗大拗!此处读平,犯三平尾。五律,上句三仄尾不避,下句三平尾很少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0 0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30 09: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30 07:43
空在此处,无论平读还是仄读,都不出律。唐人写诗,犯小傲的多的去了,都是作正律看的。只有犯大傲的,才 ...

这不是什么小拗大拗,无论平声仄声,都不犯什么小拗大拗!此处读平,犯三平尾。五律,上句三仄尾不避,下句三平尾很少见!

点评

个见。此处“空”字乃使动用法,故宜读去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0 1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30 13: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30 09:33
这不是什么小拗大拗,无论平声仄声,都不犯什么小拗大拗!此处读平,犯三平尾。五律,上句三仄尾不避,下 ...

个见。此处“空”字乃使动用法,故宜读去声。三平尾,在唐人诗中也有不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31 13: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9 19:54
这里应该视为仄声,不管它字意如何。杜甫“几时杯重把”,重字意为平但借音为仄。同样,空也属借音为仄。 ...

这里应该视为仄声,不管它字意如何。杜甫“几时杯重把”,重字意为平但借音为仄。同样,空也属借音为仄。
===========================

纯属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