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5-2
威望2486
金钱9920
贡献6411
金牌会员
 
威望- 2486 点
贡献- 6411 次
金钱- 992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6-5-29 11:3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拗体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云:“律诗无拗字者为平调,有拗字者为拗调。五律拗第一字第三字,七律拗第三字第五字,总名拗律。”
又云:“七律拗字,虽以第三、第五为眼目,而关键全在第五字。如作平韵七言古诗,上句五字拗作仄,下句五字拗作平,此通律也,亦常法也。”
拗有双拗、单拗之分。
双拗,一联中上下两句皆拗。例如:五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拗作“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上下句皆拗。例:
杜甫《已上人茅斋》
已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入’字当平而仄,‘留’字当仄而平,‘许’、‘支’二字亦然。间或出此,诗更峭健。”
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汙灵台。
此七律五、六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拗作“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亦是上下句皆拗。
单拗,一联中只拗一句者。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拗作“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前句不拗后句拗。例:
贾岛《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从飱后出,多是夜深归。
门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
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评曰:“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
拗又有正格、变格之分。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云“律有定式,本是仄仄仄平平;拗体则第三字拗作平声。如此诗末句‘谈笑无还期’之类,为拗字正格。若第三字拗作平,第四字又拗作仄,如此诗第四句及孟襄阳‘八月湖水平’、‘北阙休上书’之类为拗字变格。”
七律平起式,上句第五字拗作仄,下句第五字宜拗作平以救之。若第五、第六皆拗作仄,尤不可不救,此正格也。有不救者,乃是变格,古人诗中亦多有之,却不得指为疵病。
拗体正格。“仄仄仄平平”拗作“仄仄平平平”,例:
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滞还期。
拗体变格。“仄仄仄平平”拗作“仄仄平仄平”,例: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苏轼《送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记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此诗第七句当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六字皆拗作仄,而未救,应为变格。
格律诗中,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为本句自救。
在格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二为对句相救。
大拗必救。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小拗可救可不救。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