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美感之九、音域美 戏剧的唱腔,音乐歌曲的主旋律,是通过听觉感觉到的音域的表象,给人以美感。而诗词联赋则是以象声词语或反映动作表象的词语,给人以音域感受,以音域营造声势,烘托事物气氛,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说服力。 联坛十老楹联学会顾问赵云峰先生题《鸣泉》联与题《船坞》联: 泉水丁冬珠玉润; 云烟缭绕绮罗香。 唉乃一声,千帆竞渡; 填然三鼓,百舸争流。 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声色并茂。 如题古代名曲《樵夫问答》联: 鱼翁点韵,绿水欢歌,是谁推音逐浪; 樵客吆林,青峦对映,乃吾挥斧传情。 十面埋伏联 焦虑虑,惊天雳雷,虎踞龙盘千嶂暗 急踏踏,动地鼙鼓,风声鹤唳万潮涌 此联描写楚汉亥下大战,仔细品味,如临韩信十面埋伏阵,如闻项羽旗倒兵散,四面楚歌时。 另05年5月国民党主席联战56年后访西安,联家徐西彦有联: 血浓于水自安澜,赤子归来,看华岳,仙掌庆; 花簇成团连战线,彩虹飞架,听鼓楼,鹤声鸣。 上述诸联,以音域的表现,“丁冬唉乃一声,填然三鼓”“点韵、推音、逐浪吆林,”“挥斧传情,动地鼙鼓,风声鹤唳”等等,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车尔雪夫斯基是前苏联的文艺理论评论家,他说:“美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有的形象靠声音传递。先由听觉转变视觉,由视的表象有音韵的美感。才能赏心,才有美的享受,从而表达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