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精华1874
注册时间2015-4-24
威望17594
金钱123870
贡献94067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威望- 17594 点
贡献- 94067 次
金钱- 123870 枚
  
|
60、抒情诗词名句——欲寄相思千里月。
出处:唐 杜牧【寄远】
含意:古人认为月亮是有情的,可以寄托相思,因而才有了“欲寄相思千里月”之句。心上人远在千里之外,关山远隔,欲寄相思只好烦托明月了。
原诗
前山极远碧云合,
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
溪边残照雨霏霏。
格律:平起式七言绝句。首句尾字仄声,“清夜一声白雪微”如果按照现代古典诗歌的讲义应该是孤平句,可见唐朝时律诗格体是不讲孤平的,供大家参考。
杜牧此诗看似纯然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佳作,"欲寄相思千里月"正好透露了诗人的心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清静幽远的风景画。极目之处,碧云遮蔽着远山,清寂的夜里,响起一声微微的《白雪》古调,也不免令人怀想,彷佛夜里北方一场微微的白雪飘落的情景。想要将我的相思寄托予明月,但见溪边残照,正好映照着霏霏细雨。此情此景,悠然令人神往。
杜牧为人刚直有奇节,诗风遒劲,多切经世之务,是晚唐成就极高的代表性诗人。但杜牧平素也以风流才子闻名,一大部分诗作也忠实地呈露了这种纵情声色的生涯。然而,杜牧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在晚唐已趋华靡的诗风当中另辟一境。可见,〈寄远〉这首诗中的写景、抒情,即明显的表现了这种"高绝"的意境。
全诗不沾一丝尘俗之气,并且声色组合亦毫无激越之处,但诗人的情感与无奈却在字里行间弥漫着,教人无法忽视。
诗人似乎只专注于描绘景物和情态,不事生发"多情却似总无情"、"无情不似多情苦"或是"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之类的感触。然而,那云遮远山的清幽意境,以及溶溶月色与密密溪雨所形成的独特氛围,使整首诗余韵不绝。
但凡男女情爱中的离别便是相思的开始,南朝江淹便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这样的千古慨叹。相思是一种企盼,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追求。相思往往伴随着苦痛,一种无人能分忧解劳之苦,所以,离别之后的孤夜里,常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的伤痛。
因此,孤单伤怀之时,便只有夜空中的明月能够作为我寄托相思之物。是以,相思千里唯有明月知晓,这一诗歌中常见的托喻手法,道尽天下男女的无限衷情,"千里共婵娟"遂成为有情人共同的心愿。也因此才有杜牧"欲寄相思千里月"这样的佳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