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5|回复: 11

[香江月旦] 有詩天天讀、《唐诗鉴赏辞典》選讀一虞世南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1-15 09: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6-1-16 10:14 编辑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刘学锴)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395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453
贡献
13899
金钱
27197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1-15 0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早上好

点评

謝謝留言。早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10:15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19

帖子

45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3
贡献
1435
金钱
1577
发表于 2016-1-15 11: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撷一瓣记忆的幽香,珍藏在生命的扉页,有缘邂逅的美丽,用心珍惜...

点评

謝謝留言,早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0

主题

361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81
贡献
3877
金钱
5520
发表于 2016-1-15 16: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点评

兄讀的仔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福建诗词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35
贡献
10168
金钱
12992
发表于 2016-1-15 21: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老师的论诗,犹如充电,长知识了。

点评

先生客氣,梅嶺問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402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79
贡献
4313
金钱
5727
发表于 2016-1-15 22:1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议楼上。来学习。问好。

点评

謝謝來訪,早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0: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留言。早上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爱诗词 发表于 2016-1-15 11:57
撷一瓣记忆的幽香,珍藏在生命的扉页,有缘邂逅的美丽,用心珍惜...

謝謝留言,早上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窗 发表于 2016-1-15 16:49
学习。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 ...

兄讀的仔細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0: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堂翁 发表于 2016-1-15 21:55
读老师的论诗,犹如充电,长知识了。

先生客氣,梅嶺問好。

点评

先生下午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7 14:02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0: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雨凝冰 发表于 2016-1-15 22:14
附议楼上。来学习。问好。

謝謝來訪,早上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福建诗词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35
贡献
10168
金钱
12992
发表于 2016-1-17 14: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6-1-16 10:16
先生客氣,梅嶺問好。


先生下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