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8

[诗词理论] 解读梁启超《纪事二十四首》(朱正)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1-7 0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读梁启超《纪事二十四首》

朱 正

  梁启超的《纪事二十四首》最初刊登在1900年11月《清议报》上。这一组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一时颇受年轻读者的喜爱。诗人柳亚子在四十年之后回忆说:

  还有《清议报汇编》内,登有梁氏的《本事诗》二十首,是学龚定庵《寱词》而作的。本事自然不大清楚,好像是梁氏到火奴奴岛的时候,有一位华侨学校的女教员和他感情很好,想订白头之约,但梁氏是"使君有妇"的,只好谢绝了她。这二十首《本事诗》做得很好,我当时读了极为感动。现在还有两首留在我的脑子里面,这两首诗,我真是非常喜欢,到现在还不能忘情呢。

  柳亚子是看了冯自由的《革命逸史》的,记得书中所写何女士的姓名,至于所述本事,却是记不清楚了,其实,害相思病的并不是何女士,而是梁先生。这事冯自由说得很清楚:

  己亥(1899年)冬,启超自日本至檀香山,华侨保皇会屡邀其至美国教堂及商业团体演讲,以作对外宣传。时有小学教员新安人何惠珍女士长于英文辞令,每遇启超演说,或与外人酬酢,会众恒延何女士任译事。启超赏其才识,大为倾倒,颇露乞婚之意。何女知使君有妇,遂以文明国律不许重婚一语却之。启超居檀半载,知女性刚烈,不可强求,乃为情诗二十绝以解嘲。

  这《纪事二十四首》构成了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恋爱故事。写的是梁启超希望它出现却并没有出现的事情。

第一首:

  人天去住两无期,啼鴂年芳每自疑。

  多少壮怀偿未了,又添遗憾到蛾眉。

  这是一篇的纲领。

  第二首:

  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

  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相知总让卿。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亡命海外,到哪里都有人欢迎,有人愿意同他结识。他的《夏威夷游记》记下了到达檀香山第二天的情形:"寓亚灵顿旅馆,岛中同志来访者十余人,相见,咸惊喜出意外。"在这新结识的众多朋友中间,第一个知己就是她了。

  第三首:

  目如流电口如河,睥睨时流振法螺。

  不论才华论胆略,须眉队里已无多。

  这是他对她的印象,也是他对她的评价:不论口才风度,胆略才华,就是同男子汉比,也是屈指可数的人物了。

  第四首:

  青山红粉讲筵新,言语科中第一人。

  座绕万花听说法,胡儿错认是乡亲。

  出生在华侨家庭的她,精通英语,用英语发言口若悬河,外国人听她讲得如此地道,竟以为她跟自己是同乡了。

  第五首:

  眼中直欲无男子,意气居然我丈夫。

  二万万人齐下拜,女权先到火奴奴。

  火奴鲁鲁即檀香山,夏威夷首府,入诗就只好写做火奴奴了。这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他是在这里遇到了这一位令他倾慕的女性。

  第六首:

  眼中既已无男子,独有青睐到小生。

  如此深恩安可负,当筵我几欲卿卿。

  她是这样的自负和矜持,眼睛里没有看得上的男子。可是她的慧眼一下就注意到了我这个亡命客,独独对我流露出了爱慕的眼光。这样的深情是不能辜负的。我几乎要当着众人的面用"亲爱的"这个称呼来称呼亲爱的她了。这里梁启超用了一个《世说新语》里的典故:"王安丰(戎)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上一个卿字是动词,"以卿称之"的意思,下一个卿字是代词,指对象。

  第七首:

  卿尚粗解中行颉,我惭不识左行佉。

  奇情艳福天难妬,红袖添香对译书。

  这时,梁启超真有一点想入非非了。在幻觉中,好像两人已经在一起生活了。这是怎样美满的神仙眷属啊。别的不说,就说知识,用后世的语言来说,是有很大的互补性。这位华侨家庭的姑娘对于仓颉所造的中国文字懂得不太多,不过"粗解"而已。这不要紧,我懂。而对于佉卢所造的"其书左行"的外国字,我不懂,却又是她的强项。两人合作译书,一面工作她一面给熏炉里添上香,满室芬芳,这是怎样的奇情艳福啊。

  第八首:

惺惺含意惜惺惺,岂必圆时始有情。

最是多欢复多恼,初相见即话来生。

这"红袖添香对译书",只不过是在太虚幻境中的梦游罢了。大梦醒来,回到现实中,梁启超就知道这是做不到的。越多的欢聚就有越多的烦恼,越深的感情就有越深的苦痛。其实,从一开始,"初相见"就知道那个梦境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生未卜此生休,愿将后约定来生,也就是说此生已经无望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里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使君有妇。梁早已与贵筑李蕙仙结婚,这时他们的大女儿思顺(令娴)已经六岁了。李夫人出身名门,从兄李端棻是梁的恩师,支持维新,戊戌变法时特擢礼部尚书,政变后革职遣戍新疆。他与梁启超不但是姻亲,而且是同志。

  第九首:

  甘隶西征领右军,几凭青鸟致殷勤。

  舌人不惜为毛遂,半为宗邦半为君。

  在这个以幻想编织而成的故事中,这一首是一个最奇特的幻想。你说,你家里有个李夫人,这问题没法解决,我可有办法解决,姑娘说,我自愿居于小妾的地位,还不行吗?于是她再三写信来,申说这个意思。这个给我当翻译的女子不惜学起毛遂自荐来,她还说,这不仅是因为爱我,还以为嫁给我这个为国事奔走的人是对祖国的贡献哩。

  柳亚子说,梁启超这一组诗深受龚自珍《寱词》的影响,是不错的。《寱词》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中的二十七首,作者的解题说:"己亥九月二十五日重到袁浦,十月六日渡河去,留浦十日。大抵醉梦时多醒时少也,统名之曰《寱词》。"细看这两组写爱情的诗,很容易看出梁诗受到龚诗的影响,而以这一首所受的影响最为明显。且看《寱词》中的这一首:“臣朔家原有细君,司香燕姞略知文。无须诇我山中事,可肯花间领右军。”颜师古注《汉书》,说细君是东方朔妻子的名字。龚自珍用这个典故说明自己是已经有妻室的人。右军,是偏师,相对于中军而言,这里借指相对于正妻而言的小妾。这诗是问某一位女士:我家里原有正妻了,你可肯委屈做我的小妾呢?

  梁启超这诗里的"领右军"正是这样的用法,不过不是男问女:你"可肯",而是女向男表示她"甘"愿。所以说,这是最奇特的幻想了。这"甘隶"一语,也来自《寱词》:"风云材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是谁人"甘隶"?这两诗中的角色又是相反的了。

  第十首:

  我非太上忘情者,天赐奇缘忍能谢。

  思量无福消此缘,片言乞与卿怜借。

  女方已经表示了"甘隶西征领右军"的态度,甘愿屈居小妾的地位,怎么回答她呢?《世说新语》记王戎的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说自己达不到圣人忘情那样的境界,就是说自己正是多情的人。对于这天赐的奇缘,难道我舍得辞谢吗?思前想后,我还是没有福气消受这缘分,我得跟她讲清楚。于是,他就将这道理细细讲来。

  第十一首: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

  君看十万头颅价,遍地鉏霓欲噬人。

  我可是个虎穴逃生的亡命客,难道忍心让你分担我的灾难和危险吗?清廷还在悬赏缉拿,遍地都有清廷派出的刺客。——这是一不可。鉏霓,春秋时代的刺客,"霓"字是排印错误。

第十二首:

  匈奴未灭敢言家?百里行犹九十赊。

  怕有旁人说长短:风云气尽爱春华。

  有道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国事遭到大挫折,更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要是任这感情发展下去,必遭物议,人家会说我已经失去了对国事的抱负,而陷入儿女私情了。——这是二不可。

  第十三首:

  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

  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作后人师。

  这是一个更加现实的困难:他已经是有妻室的人了。那时,纳妾是常见的事,也并不违法。可是他还是不能接受这位姑娘来做他的小妾。他同亡友谭嗣同发起了一夫一妻世界会,自己就要身体力行,作为表率。——这是三不可。

  这里插说一下梁启超李蕙仙这一对夫妻的关系。冯自由《革命逸史》中说:"学使贵州人李端棻爱其聪颖,以其妹妻之。李女貌陋而嗜嚼槟榔。启超翩翩少年,风流自赏,对之颇怀缺憾,然恃妇兄为仕途津梁,遂亦安之。"他们夫妻之间就是这样一个关系。梁在家书中称她为"闺中良友"这样的话不要看得太认真,其实心里是并不满意的。感情基础如此,出现婚外恋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再说,梁启超也并不重视一夫一妻的原则。事实上,他的众多子女,就是两位夫人同他生的。冯自由《革命逸史》中说:"启超素有季常之癖,其妇李氏有随嫁婢二,一名阿好,一名来喜,皆黔产。阿好不安于室,为女主所逐,竟流落于横滨山下町恃丑业为活。来喜深得女主宠用,在新民丛报时代,举家度支及锁钥概付其掌管。甲辰(1904年)某月启超忽托其友大同学校教员冯挺之携来喜至上海。友人咸为诧异,后乃知为因易地生产之故,盖来喜得孕,极为女主所不喜,故不得不遣至别处分娩。久之,梁妇怒解,始许来喜母子归横滨同居。"

  第十四首:

  含情慷慨谢婵娟,江上芙蓉各自怜。

  别有法门弥缺陷,杜陵兄妹亦因缘。

  说清楚了三不可的理由,就到了道别的时候了。含着深情,也带着几分豪气,辞谢了姑娘的厚爱,有什么法子来弥补这个缺陷呢?做不成夫妻,就认个兄妹吧。

  第十五首:

  怜余结习销难尽,絮影禅心不自由。

  昨夜梦中礼天女,散花来去着心头。

  两人已经当面说清楚了:今后只能是一种兄妹关系,一场感情的风暴是已经过去了,可是心里总还是放不下来:他进入梦境了,梦见了天女散花。这是一个佛经里的故事:说天女将天花撒向前来听她说法的人,花触到向道心坚的菩萨身上,随即堕落,触到结习未尽的大弟子,即附着在他身上。梁启超说,他正是个结习难尽的人,天女散花,还不只附着在身上,简直是附着在心上哩。

  第十六首:

  却服权奇女丈夫,道心醰粹与人殊。

  波澜起落无痕迹,似此奇情古所无。

  她倒真是了不起,当一切都向她说清楚之后,拿得起放得下,能够平静地接受这个现实,没有显出感情波澜起伏的痕迹,这是自古以来都不易做到的。

  第十七首:

  华服盈盈拜阿兄,相从谈道复谈兵。

  尊前恐累风云气,更谱军歌作尾声。

  现在她是以妹妹的身份盛装前来拜候兄长了。两人不再谈情谈爱,却是谈道谈兵。临别高唱一曲激越的军歌,作为余兴。

  第十八首:

  万一维新事可望,相将携手返故乡。

  欲悬一席酬知己,领袖中原女学堂。

  怎样报答这样一位颇有丈夫气的奇女子呢?他看着她,心里想:如果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皇上又要亲政,朝廷又要回到维新的路线上来,那时,青春结伴好还乡,我们一道回去吧。实行新政,要开创多少事业,有多少事情要人做啊。以她的才华胆略,回国之后去领导一个女子学堂总是合适的吧。

  龚自珍《寱词》中有这样一首:"万一天填恨海平,羽琌安稳贮云英。仙山楼阁寻常事,兜率甘迟十劫生。"也是寄希望于"万一"出现的情况。

  第十九首:

  昨夜闺中远寄诗,殷勤劝进问佳期。

  绿章为报通明使,那有闲情似旧时。

  梁启超确是想入非非了,他竟幻想出了一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李夫人寄诗来,对丈夫的婚外恋表示了赞许和支持的态度,愿意促成他们的结合,还问喜期定在哪一天。他回信给妻子:这是不可能的,已经没有旧时那样的闲情了,表示了他作为丈夫的忠诚。

  这写的当然纯粹是幻想,事实上李夫人并没有这样开明和超脱的态度。

第二十首:

  珍重千金不字身,完全自主到钗裙。

  他年世界女权史,应识支那大有人。

  许她为中国女权史上的人物,算是对他的总评。

  第二十一首:

  匆匆羽檄引归船,临别更悭一握缘。

  今生知否能重见,一抚遗尘一惘然。

  到了分别的时候了。离开檀香山的情形,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说:"居夏威夷半年,至庚子六月,方欲入美,而义和团变已大起,内地消息,风声鹤唳,一日百变。已而屡得内地函电,促归国,遂回马首而西。比及日本,已闻北京失守之报,七日急归沪,方思有所效。抵沪之翌日,而汉口难作,唐林李蔡黎傅诸烈,先后就义,公私皆不获有所救。留沪十日,遂去,适香港,既而渡南洋……"诗中"匆匆羽檄引归船",完全是记实。不知道是走得太匆忙来不及道别呢,还是因为不愿有别离时的伤感,反正她没有来送行。前路茫茫,祸福难料,今生今世是否还有把晤的缘分,也在不可知之数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两个人后来的关系,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有所交代:

  时启超力劝檀侨各遣其子弟至日本求学,于是罗登桂遣其子昌,梁荫南遣其弟文贤,惠珍亦遣其弟望同莅东京,均肄业于高等大同学校……何望后易名其武,入成城学校习初级陆军,与蔡锷、蒋尊簋等同砚。丙午(1906年)任保皇会所设广州南强公学体操教员。适广西道台刘士骥赴美洲招募股款开采桂省天平山金矿,加拿大保皇会分会长叶恩力助其事,公司赖以告成。康有为借口股本多募自保皇会员,强刘以该金矿归保皇会公有。刘、叶均严拒所请。康徒徐某等衔刘彻骨,遂使其武刺杀刘于广州。案发,其武与徐某均被粤吏悬赏通缉……惠珍在檀知乃弟受人愚弄,驯至身败名裂,大为懊丧,因亦与康、梁党徒断绝往来。(前引书第205-206页)

  第二十二首:

  曩译佳人奇遇成,每生游想涉空冥。

  从今不羡柴东海,枉被多情惹薄情。

  还是一年多以前,梁启超在东渡日本的船上,翻译了《佳人奇遇》这部小说,著者署柴四郎,书中自称"东海散士"。小说开头,叙述了这位柴东海在国外遇到幽兰、红莲两位少女的故事。他在翻译时大约也颇涉遐想。当自己也是在异国领略了这一场哪怕是单相思的爱情的韵味,也就不再羡慕小说中柴东海的艳遇了。

  最后两首:

  鸾飘凤泊总无家,惭愧西风两鬓华。

  万里海槎一知己,应无遗恨到天涯。



  猛忆中原事可哀,苍黄天地入蒿莱。

  何心更作喁喁语,起趁鸡声舞一回。

  这两首可说是全篇的总结。前面的一首写对她的怀念,后边的一首是对自己的激励。国势如此,且把这些儿女私情放过一边,像刘琨祖逖他们那样,把国事担当起来吧。

  梁启超把自己的单相思和幻想,编织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一组诗,对于了解他这个政治人物和大学问家的感情生活,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吧。


(摘自《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9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28

主题

1111

帖子

5999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3
贡献
1603
金钱
2184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7 09: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相知总让卿。

点评

很煽情的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8 0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111

帖子

5999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3
贡献
1603
金钱
2184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7 09: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博学,居然找到这样的东东

点评

留心處處處皆學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8 0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9791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7
贡献
9720
金钱
10641
发表于 2016-1-7 15: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问好老师,下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5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453
贡献
13899
金钱
27197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1-7 15: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9期)
很久没读纯正的刊物文字了

点评

現在有網絡了,一般人都不讀紙刊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8 08:21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08: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倾城 发表于 2016-1-7 09:22
第一相知总让卿。

很煽情的說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08: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倾城 发表于 2016-1-7 09:23
老大博学,居然找到这样的东东

留心處處處皆學問。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08: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重山 发表于 2016-1-7 15:49
来学习,问好老师,下午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08: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掌付 发表于 2016-1-7 15:50
(摘自《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9期)
很久没读纯正的刊物文字了

現在有網絡了,一般人都不讀紙刊了。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