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12-23
威望128
金钱434
贡献268
高级会员

威望- 128 点
贡献- 268 次
金钱- 434 枚
|
发表于 2016-1-1 12: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眼观尘 于 2016-1-1 13:30 编辑
我不知这位“格拉丁”具体是谁?又是何方高人?!
且以事论事:
1、“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此诗为“七言绝句”体裁
2、“一夜水高二尺强”,杜甫《春水生二绝》之二。
这组诗纯用口语,此“二绝”均非“七绝”。
3、“蚕老茧成不庇身”,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四
自作序:“此乃九奏中新声,八珍中异味也。”。所以请先搞清楚什么是“九奏”再说。
就是强按“格律”,其也可吟“平仄仄平平仄平”,怎的又是“孤平”?
4、“古竹老梢惹碧云”,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四
此诗为“七言绝句”体裁。
5、“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此句可吟“(仄仄)仄平平仄平”,何为“孤平”?
6、“清夜一声白雪微”,杜牧《寄远》
此诗为“七言绝句”体裁。
7、“零落白云锁石梯”。吕岩《绝句 捉得金晶固命基》
古人云之“绝句”,乃“联句”是也,《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
8、“曾被谪仙痛咬来”,韩偓《自负》
古人“咬”字,非现代嘴、牙之“咬”,而是形容某种“声音”,可吟“平”。该句声律为“(平仄)仄平仄平平”,可是“孤平”之句?
请记住:“七言绝句”包括“七绝”,但不等于就是“七绝”!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型于魏晋南北朝,兴于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可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按“格律”划分,分为“律绝”和“古绝”两大类。“古绝”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
当然,古人作诗,因历史众多因素所特定,按“后代之人总结的格律诗标准”,肯定会存在所谓“不拘”之处。但这不是我辈爱好者不尊守格律的理由,因为你不是李、杜、白......等。你没有处于哪个时代,你也写不出人家之佳句!
吃饱了闲得慌,那就多写写诗,加强自己的创作水平,创作出一些也能为公众接受、认可的好诗,这才是硬道理。
何必浪费时间,去找古人之“瑕疵”?
祝大家新年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