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5-11-13 11:40 编辑
关于今天还有人死抱平水韵种种 真不知道我们的古人对“三江”与“七阳”之发音是如何区别的。“三江”部能用字很少,称为窄韵,唐人大多也只能用“三江”写写绝句,押两到三个韵。只有晚唐李商隐才凑了一首律诗,押了四个韵,还犯了摞眼病: 韩蝶翻罗幕,曹蝇拂绮窗。 斗鸡回玉勒,融麝暖金釭。 玳瑁明书阁,琉璃冰酒缸。 画楼多有主,鸾凤各双双。 回玉勒,暖金釭。明书阁,冰酒缸。到了宋代,有人才打破坚冰,用江阳互押了;到了清亡,江阳互押更成普遍。 今天,有百家针叶林先生对“三江”情有独钟,特举了他的骂诗: 赠为所欲为的某雁:
何因孤雁唱高腔?吊孝遭驱仇一桩!
垒灶支银图泄愤,摇旗呐喊又招降。
东洋请到老山本,西寨邀来怪脸庞。
更有花车妖女伴,自由自在世无双。【三江】
这首诗先不说骂的莫名其妙,就说为了押韵找不到合适的字,用“老山本”对“怪脸庞”,人名对面部,还自以为得意。但他举的步和则顺畅得多:
发帖后收到“大眼怪”网友的步和诗:
满口乌鸦飙鬼腔,刑堂宣判敌缠桩。
若兰只合牢中死,小可终应阶下降。
缉贼破墙威赫赫,唱红扯圣德庞庞。
吮疮舐痔深知味,媚主神功岂有双。【三江】 其实要弄个文字游戏,仄韵也并不难写,我现在凑一首: 回忆儿时潸泪庞,学童早晚过湄江。 河边一路刺梨垅,堤上两排杨柳桩。 庄稼活中称好手,文昌宫里论家邦。 而今远在千山外,白发衰身倚绿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