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武亭 于 2015-10-3 09:36 编辑
在律版看到思悟先生的一首七律《晚清贡生》,九门提督认为“首联、颔联传神刻画,甚佳。颈联工稳。好诗”,予以飘红;杨逍以为“彀陷,不确;蝉喑,不力;殷情,谬误。七句‘精邃’是对二联‘谨’‘僵’的自我否定,盾坚矛锐,未知孰是”,飘红之事,乃为人情。二人相逢,以“大于等于一”的“诗才”,怒目相持,各据一端,看似严阵以待,实则刀兵不接,终无结果。某有三分之才(也就是0.3的才),本不该言,怎奈性急,不善以憨态而充大愚,今冒百死之险,略述己见。尚望诸公勿以彼之高才,欺某浅陋,穷追猛打,令某不堪,难以苟活,姑留残躯,也好相娱,朝暮伺候。
首联“漏夜撐持赴棘場,猶魚貫入總惶惶”句。深夜入场,荣辱相关,鱼贯众人,自是惶惶。现在中高考,虽然不是直接与升官发财挂钩,也极大地影响着个人前程,所以每逢考日,优者怕有所失,中者期盼利好,庸者自是心虚,也自人人惶惶;古代科举,直接与终身荣华富贵攸关,更应心存不安,从心理角度看,应是古今大同。作者首联由形而内,于纷繁之中,直击要害,从入场心态入笔,抓住考生心理共性,虽无彩出,也算到位,举重若轻,寻常之中,笔力不俗,虽不能说大巧若拙,也胜出时下以刻意雕琢为功者许多。
颔联“雍容事業辭偏謹,刻板文章字頗僵”,此联若何?需从两方面加以分析:
一从表达方式看。此联借贡生口吻,加以议论,写贡生所见后之所感。先将“谨”字略加分析。“谨”是何意呢?有“严谨”“拘谨”“谨慎”等义,从整首诗的内容看,内藏讥讽,结合“谨”前的“辞偏”二字和下联相对的“僵”字来看,此字当与“严谨”“谨慎”等义无关。应为“拘谨”,即拘束,文字过于受限制,难以放开,不能自由而为。上句大意为本来应是温文尔雅的事情,不该弄得如此窘迫。此处模拟贡生览卷后责怪之语,写内心感受,不失滑稽,刻画入骨,看到这不觉哑然一笑;下句和上句相较,虽选词有别,内容与用语,基本同义同构,例属合掌。
二从平仄看。要论平仄,先定平仄。这里有两处需探讨。下句中“颇”字,在平水韵里有平仄两声,依照平水韵的注明,“偏颇”义为平声,“稍”义为仄声,在“文章字頗僵”五字中,“颇”如是“稍”意,则把上句“偏将”和整首诗的力度大大削弱了,自然不是“稍”的意思,应是与“偏”同义,所以此处“颇”应为平声,结果成了“平平仄平平”,平仄使用错误。
颈联“彀陷原知厥曾左,蟬喑務悉避康梁”。以大家为例,进一步刻画贡生惧考心态,这里对个别字词使用的妥否,不做细评了。大意是这些贡生都知道上了这条船,最怕的就是遇到曾、左、康、梁等这样文才出众的人,所以极力避开,不至于吓得晕死。要说他们应试时怕遇康、曾还好,因为这二人都是进士出身;要说怕梁也可,此公虽非进士出身,但是考试了得,十五六岁就早早地中了举;可是怕左毫无道理,左公虽然文才颇高,但是命不好,“屡试不第,止于举人”,是一个典型不适合科举的人,你怕他干嘛!
尾联“技惟精邃殷情畫,五彩灼睛皮幾張”句。从上面所写内容看,所谓“技”,便是指科举应试之“技”了,前面也句句直指,推其思路,应是续写贡生科考时的窘状,只是置前六句所述于不顾,忽言画事,虽似在喻比,终属勉强,突兀无由,不够自然,与整体格格不入。“殷情”二字,一般意思是“深情厚义”,若如此,上句意在说才艺只有达到精邃并且还需深情地去画,于意不通,也完全颠覆了前六句意思,前后矛盾;若是说才艺达到精邃的地步才能拥有深情,于理不通;估计是误把“殷勤”打作“殷情”了,才艺不但要精,更需要勤练不止。如是这个意思,那么按此义推理下去,第八句似乎是在承接“殷勤”二字而进一步延伸了,所谓“皮几张”,应该是在说要练得脱了几层皮才好,否则第八句意思倒有些飘忽不定,陷于不可知了。此联应该承转与铺垫没能到位,造成表达脉络上的隔断。
即便如上所析,前六句都在说贡生对科举考试的惶恐与艰难,尾联突然冒出如果才艺精邃、苦练之语,就不知何意了?莫非练精了就不怕了,那上面三联还说他干吗?费了半天劲描摹刻画,此刻岂不是都成多余了;要说就是再精、再勤也无济于事,其意已在前三联中言尽了,何须再说呢?所以说尾联应该是想以画为喻,进一步刻画众生窘相,确实没能处理好,给人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不明所以了。这样就使尾联显得突兀,令人费解了。
以上所述,仅为文本分析,不涉其他。三分(0.3才)之才,终归浅陋,还有待于各位高才,不吝赐教,先在此一揖,交流有益,我也学习学习。
附:
思悟
七律_晚清貢生
漏夜撐持赴棘場,猶魚貫入總惶惶。
雍容事業辭偏謹,刻板文章字頗僵。
彀陷原知厥曾左,蟬喑務悉避康梁。
技惟精邃殷情畫,五彩灼睛皮幾張。
[註]
[一] 平水韻下平聲七陽。頸聯系格律特別格式。
[二] 棘場:古代科舉考場,試士以棘圍試院故稱。
[三] 彀陷:語出<唐摭言述進士上>:“﹝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