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毛泽东词《黄鹤楼》 菩萨蛮 .黄鹤楼(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此词自1957年发表以后,注家就分三派。“沉沉一线穿南北”以周振甫为代表的指“平汉铁路”。以公木为代表的指“长江”。以陈毅为代表的指“南北军阀”。毛明知三派“蜂家”各异,自己却不解释。其实毛也不好解释,他总不能说那一派是错的。就如他对《长征》中的“细浪”有指红军、有指山峦两种,他说“两者皆可”。毛只是在有严重误解的问题上才作相反的纠正,如毛对《娄山关》郭的解释上片写秋,下片写春,是两个时间。毛说只写1935年春打娄山关一个时间。 我认为“沉沉一线穿南北”是指長江。有人认为“茫茫九派流中国”,九派就已指长江,“沉沉一线穿南北”复指长江属合掌。其实,“茫茫九派”原意是指長江的支流,“中国”指“国中”、“中原”,有九条支流从中原汇入长江,然后形成“沉沉一线穿南北”,即这“一线”穿过南北两岸。“茫茫九派”和“沉沉一线”是因果关系,“茫茫九派流中国”为纵向,是因,“沉沉一线穿南北”为横向,是果。 “九派”指長江支流,有毛诗“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为佐证。“云横九派”如果指长江,那“浪下三吴”更绝对是指長江,岂不也合掌?毛自己解释:“黄鹤”不指“黄鹤楼”,“九派”指这一带的河流,是长江的支流,明朝李攀龙有一首送朋友的诗:“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毛在另一个时间又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那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可见,毛词自己的原意应该是:茫茫九派支流从中原流入长江,这长江就如沉沉一线穿过南北两岸。此时正是在烟雨的莽苍苍中,北岸的龟山和南岸的蛇山正锁着眼前的大江。反复指南北,反复指长江。以此宣染自己当时处于迷茫的上下求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