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云闲风静

[品读古典] 斯言乱语【待续】

[复制链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8: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光临,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8: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在唐后于质量上没有新的突破,但是词却异军突起。
  词和诗一样来自民间,在诗经里有句式一致和句式不一致的两种诗体,这些句式不一致的诗就是后来词的鼻祖。
  词有四种别称  1.曲子,曲子词。 2.长短句。 3.诗余。 4.乐府。
  1.说明词就是歌词。  2.说明词的句式不一致。 3.说明词不是正道的诗【早期的看法】。4.说明词与汉乐府有关,也     源于宫庭音乐。
  汉代有一首乐府民歌大家都熟悉。叫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如果有位音乐家把它谱曲,肯定能唱。如果文人按这里的平仄声韵来填一个歌,不也可以成为词吗?
  一般认为,词起于隋,成于唐,盛于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18: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把曲写得象词的人应该是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例:
        《上云乐 凤台曲》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萧衍
         小序题解古今乐录曰。上云乐七曲。梁武帝制。以代西曲。一曰凤台。二曰桐柏。三曰方丈。四曰方诸。五曰玉龟。六曰金丹。七曰金陵。
     凤台上。两悠悠。云之际。神光朝天极。华盖遏延州。羽衣昱耀。春吹去复留。
  如果说他的【上云乐】句式不固定而视为曲话,那么他写的七首【江南弄】就更接近词了。即:前三句是七言句,后四句是三言句,现录两首为例:
        《江南弄 采莲曲》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萧衍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
        《江南弄 龙笛曲》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萧衍
    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镂竹眠玉床。婉爱寥亮绕红梁。绕红梁。流月台。驻狂风。郁徘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4: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通声韵学的沈约写了四首六忆诗。现录如下:
        《六忆诗》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忆来时。灼灼上阶墀。勤勤叙别离。慊慊道相思。相看常不足。相见乃忘饥。
    忆坐时,点点罗帐前。或歌四五曲,或弄两三弦。笑时应无比,嗔时更可怜。
    忆食时,临盘动容色。欲坐复羞坐,欲食复羞食。含哺如不饥,擎瓯似无力。
    忆眠时,人眠强未眠。解罗不待劝,就枕更须牵。复恐傍人见,娇羞在烛前。
  按理六忆应该是六首,大概有两首丢失了吧!
  曲和词的区别是;1 散曲的句子长短更为不齐——是个发展的趋势
                2 散曲可加衬字
                3 用韵较自由
                4 不避子句的重复和重韵
  所以说萧衍和沈约写的是带有曲味的词,不能算真正的词,但却为后来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主题

967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4135
贡献
10993
金钱
17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朝只有几十年,且处于动荡年代,诗人寥寥无几。但是昏君隋炀帝杨广却留下一首好诗:
         《春江花月夜二首》
        年代: 隋 作者: 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能受到此诗的启示。
  隋朝存诗最多的要算诗人江总,他写了九首《释奠诗应令》,这里首次中用了词牌中的“令”字。
         《释奠诗应令》
        年代: 隋 作者: 江总
    敬逊三德。厥修六艺。师圣发蒙。尊儒启滞。
    若括资羽。如金待砺。雅道聿兴。教学无替。
  九首都是固定句式,但是韵还是不统一。另外有佚名作者一首小诗更接近词。现录于下:
       《舞曲歌辞·柘枝词》
      年代: 隋 作者:
    将军奉命即须行,塞外领强兵。
    闻道烽烟动,腰间宝剑匣中鸣。
  这题中首次出现了“词”字。故学者们认为:词起于隋、成于唐、盛于宋。这两首从比较角度看与萧衍的《江南弄》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说词应该起于南北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