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精华2
注册时间2021-7-1
威望1424
金钱12648
贡献9708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威望- 1424 点
贡献- 9708 次
金钱- 12648 枚
|
简要地说,李小荣先生的《白话诗“梵志体”略说》介绍了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诗的一些历史考证和“梵志体”在诗人群体中的一些影响及“梵志体”从唐代到两宋、晚清的历史概况,并综述说:自初唐至晚清,文人梵志体诗虽未成规模,但它们多在佛教居士手中互相传习,独具特色,故也具有较高的诗歌史价值。
提及王梵志就不能不提及寒山、拾得,他们三个有许多共同之处,王梵志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风格上完全打破传统诗歌的典雅规范,直接用白话甚至俚语创作;思想内容上融合佛理与市井观察;文学史价值在于开创了独特的通俗诗传统。
寒山拾得的特别性主要体现在几个维度:
首先是语言风格上,他们大量使用口语甚至俚语,比如“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这种完全打破唐诗典雅传统的表达。其次是禅理表达方式,他们将佛经教义转化为“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这类通俗诗句,比王梵志更系统化地融合禅悟与诗意。
艺术手法上,“寒山体”有两点特别突出:一是叠字运用,像“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通过声音营造禅境。二是比喻系统,“浮沤梦幻身”把人生比作水泡的意象既通俗又深邃。思想层面他们完成了三教融合,诗中同时存在儒家入世关怀、道家隐逸趣味和佛家空观,种多元性在宋代被文人广泛效仿。
他们三人的共同点跟唐话本和释教的盛行是密不可分的,对他们诗体成因有相当的影响。隋唐是佛教中国化的高峰时期,佛教深入民间。寒山诗"将佛教偈语转化为诗意表达",如"浮沤梦幻身"这样的句子阐释佛理。王梵志的诗同样充满佛理,譬如用"土馒头"比喻死亡。
话本方面,唐代已有"话本"艺术门类,《庐山远公话》就是典型例子。唐代话本与"说话"、"俗讲"等说唱技艺密切相关,这些表演形式需要通俗化表达,正好为白话诗提供了传播渠道。唐代寺院"俗讲"的盛行,这种宗教活动采用白话讲述佛经故事,可能直接影响了白话诗的创作风格。寒山、拾得本身就是僧人,王梵志的诗也被用于民间教化,他们的作品天然带有"说唱"基因。
综合来看,三人的共同点与唐代释教盛行和话本兴起密不可分:佛寺的俗讲活动培育了白话创作土壤,话本表演提供了传播渠道,而佛教思想则构成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内核。
一个有趣现象:寒山诗在20世纪成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精神图腾,这也反证了其口语化特质具有跨时代的传播力,这种特质很可能源于唐代佛教俗讲和话本表演的熏陶。王梵志体在海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今人名如金鱼者美其名曰金鱼体,本质上跟寒山、拾得、王梵志是一样的,都是白话诗,只是金鱼体融入了当代市井的生活气息和更丰富的当代白话及网络语言,从而显得更接近当今地气,其创作水平上的不落俗套也颇是令人称道,故能在当代网络诗坛上自成一体,这个现象很是值得探讨。
|
|